中药内服治疗妊娠呕吐的现代文献研究※

2019-01-11 05:56李小娇徐欢刘宏奇赵翠萍杜彩凤赵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内服方剂证型

李小娇徐 欢刘宏奇赵翠萍杜彩凤赵 勇*

(1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山西 太原 030024;2 山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妊娠早期出现的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症状称为早孕反应,其中恶心、呕吐最为常见,少数孕妇可出现频繁的恶心呕吐,不能进食,严重者可危及胎儿健康,甚至导致流产,西医称为妊娠剧吐。目前,西医病因尚不明确,一般对症治疗为主,如营养支持、止吐、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等,临床存在患者接受程度较低的情况。中医对妊娠恶阻的认识历史悠久,运用中药内服、针灸、穴位按摩、耳豆压穴、灌肠等方法,效果显著,副作用较少,被广大孕妇接受和认可[1]。故本文检索近十年来公开发表的运用中药内服治疗妊娠呕吐的相关文献,整理、分析其证候分型、方证关系以及加减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数据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Date) 2008年 1月—2017年 12月的相关文献。

1.2 检索策略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主,万方数据库为补充;主题词:妊娠呕吐or妊娠恶阻or妊娠剧吐和治疗,检索年限为2008年1月—2017年12月。

1.3 纳入标准 ①研究对象为妊娠呕吐的临床研究或理论探讨类文献;②文献干预措施为单独运用中药内服或者以中药内服为主配合其他治疗方法者;③有明确的中医辨证分型或病机描述者。

1.4 排除标准 ①方药不明确、辨证不明确及信息严重缺失的文献;②同一临床研究发表不同期刊或不同数据库的文章,只纳入最新发表的一篇。

1.5 文献阅读与整理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主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为补充。按照上述检索策略,结合篇名、摘要、关键词,删除重复文献后,全文下载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文章中有关妊娠呕吐的证型、该证型下所用方药、伴随症状及伴随症状加味中药。

1.6 名词术语规范 文中所涉及证型、方剂、中药、症状均参照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第一版《中医药学名词》、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第十版的《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药学》统一规范,对于书中不存在的名词,保留文献中的原词。在规范方剂名称时,自拟方统一归为一类,并保留原方名称,且提取该方中所有中药。

1.7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将所提取文献中涉及到与妊娠恶阻相关的证型、方剂、伴随症状及加味药物等信息录入Excel 2003表格中进行数据整理,运用 SPSS 17.0统计软件,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证型、方剂、伴随症状及其加减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按照本研究检索策略,CNKI检索文献 205篇,WanFangDate检索文献 94篇,删除重复文献 50篇,共计249篇,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经全文阅读剔除文献109篇,最终纳入文献140篇。

2.1 证候分型 在纳入的140篇文献中,共涉及11个关于妊娠呕吐的中医证候分型,见表1。

表1 妊娠呕吐的中医证候分型

2.2 用药规律分析

2.2.1 用方频次分析 在纳入的140篇临床文献中,使用前人方剂或用前人方剂加减治疗者134篇,共计35方,见表2。

表2 方药频数、频率分布表

属医者自创方剂者30篇,自拟方26个,使用频率位于前10位的药物有:砂仁(19次)、陈皮(18次)、竹茹(16次)、白术(15次)、半夏(12次)、黄芩(12次)、茯苓(11次)、苏梗(10次)、党参(8次)、白芍(7次)。

2.2.2 方证对应关系分析 依据“方证相应”理论,统计前4位中医证型与常用经典方之间的关系,见表3。

表3 方剂与证候相关性

2.2.3 伴随症状用药情况分析 在纳入的 140篇文献中,其中有58篇文献涉及伴随症状及加减用药,见表4。

表4 症状与药物相关性

3 讨论

3.1 妊娠呕吐的病机认识 中医对妊娠恶阻认识历史悠久,多以胃失和降,冲气上逆为主要病机。妇人在妊娠之后,经血停闭,胎元初凝,血聚冲任以养胎,冲脉气盛,而冲脉起于胞宫隶于阳明,冲脉气壅则上逆。若胃气素虚,失于和降,冲气挟胃气上逆,故致恶心呕吐。故本文献分析中以脾胃虚弱证出现频次最高。妇人以肝为先天,以血为本,肝脏体阴用阳,妇人孕后经血不泻,阴血下聚,故肝气偏旺,加之肝脉布胸胁夹胃贯膈,不论是肝气郁遏还是相火偏旺,均可横逆犯胃,夹胃气上逆而作呕[2],故肝胃不和者亦属常见。可见,妊娠呕吐多以胃为关键,常累及肝、脾两脏。

3.2 妊娠呕吐的用药规律 本研究系统回顾中药口服治疗妊娠恶阻的近十年研究文献发现:中药内服治疗妊娠呕吐遣方用药多以“证”为基础,方证相应。如脾胃虚弱证者多用香砂六君子汤;肝胃不和证者多用苏叶黄连汤和橘皮竹茹汤;气阴两虚证者多用生脉散和增液汤;痰湿内阻证者多用小半夏汤、二陈汤、温胆汤等。

除辨证遣方外,临床用药亦随症加减,在纳入的140篇文献中有58篇涉及伴随症状及加味药物。随症加减用药的症状多为次症、兼症,如:呕吐痰涎、大便秘结、腰酸、口渴、阴道流血、痞满、吐酸等。加味药物治疗针对性明确,如大便秘结(玉竹、麦冬、白芍、火麻仁);呕吐痰涎(瓜蒌、藿香、半夏、苏叶);腰酸(杜仲、桑寄生、续断、菟丝子);吐血(黄芩、藕节炭);口渴(麦冬、五味子、石斛);阴道流血(菟丝子、杜仲、苎麻根、阿胶);痞满(木香、砂仁、陈皮、枳壳);吐酸(黄连、苏梗、乌梅、竹茹)等。亦有起到佐治、反佐性的药物加减。

辨证选方、随症加减是目前中医内服治疗妊娠呕吐的主要思路,由于本研究以既往文献为基础进行研究,今后尚需进一步完成临床实证工作。

猜你喜欢
内服方剂证型
中医医案方剂多维相似度算法设计与探索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剂探析
柴胡汤类方剂用于肝恶性肿瘤治疗进展
论方剂的配伍环境
辨证针刺治疗不同证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中药内服配合药浴治疗小儿湿疹90例:附单用中药内服30例对照
中药内服、外敷联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58例
舒筋立安汤内服并外敷治疗痹证1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