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德化第五中学 林元溪
初中数学课程改革一直在路上。在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新背景下,数学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呢?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东北师范大学原校长史宁中教授指出:“数学核心素养必须经过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学习才能形成。”
那么,“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学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与策略来实现呢?笔者认为构建初中数学任务驱动型课堂是重要的途径之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版)》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教师的“教”不能再以传统的填鸭式;学生的“学”不能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之中。初中数学要实现课堂高效,要“以人为本”,尝试构建任务型初中数学课堂。在这一课堂模式下,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构建任务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落脚点是在任务上,如何设计任务成为构建的关键。任务设计不是直接把数学问题简单粗暴地扔给学生,而要围绕“三避免”“三注重”来设计。
新课标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数学任务的设计要注重从学情出发,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出发。在实际初中学习任务的设计中,设计常常出现忽视学情的情况。如设计初中数学学案时,是从教材知识点出发,把学生这一关键因素忽视了。学案虽是以任务的形式展示,却只注重“学什么”,没有重视学生这一层面。
任务设计是构建任务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关键。设计任务时却出现流于形式的、甚至是臃肿的情况。任务关注点只放在知识与技能层面,没有关注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这样的任务设计是失败的。任务设计要高效可行,把根本点放在核心素养,而不是数学知识。只注重数学知识的任务设计,其本质上不是任务驱动型课堂。这种课堂是披着任务驱动课堂的外衣,其内在还是只关注数学知识与技能的传统课堂。
“数学课程应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标指出数学课程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任务设计要注重分层,数学任务设计要避免任务层次过于单一。任务设计要照顾到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任务。这任务有容易的,也有要经过思考才能解决的。分层设计任务,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这样才符合任务驱动型课堂的要求,才能构建高效课堂。
课标组长史宁中教授指出:“学生只有亲身经历数学化活动,才能真正形成数学核心素养。”活动是构建任务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主要形式,围绕任务活动这一中心。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学习小组活动是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的,其活动是围绕任务展开的。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首要的任务是构建高效的数学学习小组。新课标提倡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构建高效课堂就是要把这一新的学习方式加以落实。小组活动要实现高效,首先要架构好数学学习小组。数学学习小组不是给学生贴标签,而是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构建高效学习小组。组内讨论合作、组间竞争,在数学学习小组评价机制的作用下,让组内、组间都有活动、竞争。这样在任务的驱动下,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竞争学习,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注重数学“综合与实践”,把数学的综合实现活动作为学生“做数学”的过程。如笔者组织开展以“勾股定理我来证明”为主题的数学综合活动,学生通过学习前辈们的勾股定理证明方法,掌握数方格、拼三角形、动手拼图等证明法。通过“勾股定理我来证明”这类数学“综合与实践”,构建起任务型初中数学高效的课堂。
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特别是创设问题情境是构建任务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重要标志之一。
情境创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发展能力。其中问题情境最能体现任务型课堂的特点。学生在强烈的问题驱动下,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这一过程就是构建任务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前提。
总之,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要构建任务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时要以任务为引导,设计好任务,以活动为主体,创设问题情境等方面入手,让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学习”,以落实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