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道于心 孝美于行
——从“传统恕德”思“家庭成长”和谐之道

2019-01-11 22:55江苏常州市钟楼实验小学张永明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孝德家庭学校

江苏常州市钟楼实验小学 张永明

“孝”——中国传统文化“八德”之首,它是中国优秀传统美德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根源性的重要作用。

中国重“孝”,但随着历史的沿革,孝观念的内容在不断变化。20世纪80年代开始,独生子女家庭占比越来越高,长辈过分关注孩子,把孩子当作人生的中心甚至对孩子的付出不图回报,使得“孝德教育”意识日渐淡薄。种种原因,导致当代小学生群体存在“孝德缺失”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孝德文化知识匮乏,缺乏孝德知识与观念;孝行情感体验淡漠,缺乏感激之心和报恩意识;孝德践行习惯未养成,缺乏关爱意识与照顾行为。

一、面对“孝德困境”,精耕学校土壤

面对“孝德教育”困境,我校积极寻求解决路径,通过打造校园孝德文化、倡导孝德行为来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德教育”近年来逐渐成为我们钟楼实验小学的特色教育。

学校注重“孝德环境”打造——“红领巾园”内,“百善孝为先”的孝德石碑熠熠生辉,“爱的心语”雕塑上的“五心教育”字字醒目;《新编二十四孝故事》图文石刻被精心布置,陈列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树荫下,花坛边……《黄香温席》《卧冰求鲤》《李寄斩蛇》等一个个图文并茂的故事不断吸引着学生们的目光;“道德讲堂”古色古香,金老师解读《弟子规》鞭辟入里,一个个学生身边的孝德故事感人至深。

学校注重“孝德活动”组织——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为主题的孝德故事演讲比赛成功举办,优秀小选手组成了孝德故事宣讲团,走进班级、走出学校、走向社区,将流传千古底蕴丰厚的孝德文化进行积极传播;“三八”妇女节开展了护蛋行动,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体悟父母、教师在长期培养自己的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书法社团的学生们在新年到来之际为身边的孤寡老人写春联,将祝福送进了社区。

学校注重“孝德课程”开发——教师们将古老的孝德传统故事,根据新时代要求重新编写成了适合学生们诵读的孝德故事。低年级的教师还选择优秀的绘本作品讲述给学生听,如《我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等,在阅读分享的过程中渗透孝德教育。学校还成立了孝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室,共同探讨孝德教育的形式和措施。

学生们在学校发掘的各类孝德资源中获得体验,在活动中变得更懂事、更有孝心、更有爱心。在每年六一儿童节的“孝德之星”表彰大会上,我们总能收获到孝德教育取得成绩的喜悦。然而心理咨询室里的另一部分特殊的学生,他们参与活动实践时的躲闪、面对父母泪流满面时的冷淡,让我们感受到了更沉重的忧心——同样的教育,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二、面对“学生差异”,关注家庭环境

经过对这部分特殊学生的调查,我们逐渐意识到:孩子,在进入学校成为一个学生之前,他首先在一个家庭中作为“子女”而存在多年。学校的孝德教育对于学生的品格养成来说,是后天的滋养,而原生家庭的环境熏陶,不仅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助力,更是后期不断产生影响的持续动力。

家庭的气氛、传统习惯、子女在家庭角色上的学效对象、家人互动的关系等,都在影响子女日后的行为表现。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有的家庭负能量太多,孩子生活在一个不快乐不健康的氛围中,根本没有践行孝道的机会,甚至连呼吸都觉得很压抑,连践行孝道的意愿都被消磨掉了。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学生小A,性格懦弱,沉默寡言,在群体生活中会有些无所适从,不愿提及父母。小A的母亲在孩子一年级时辞职照顾孩子,没有收入,父亲一人工作养家。父母双方脾气都比较暴躁,经常争吵不断。

学生小B,善于见风使舵,在不同的对象面前会根据对方的脸色说不同的话,但在同伴和教师跟前,他经常指责自己的家人,眼中看不到家人的辛苦付出。小B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人员众多,其中母亲和奶奶的关系比较恶劣,经常相互指责甚至是争吵,这种场合也从不避讳孩子。

学生小C,性格乖张,在集体中经常惹是生非,做错事情不愿承担责任,对家人、同伴、教师也相当无礼。小C的父母不在常州工作,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老人对孙子非常宠爱,有求必应,从不约束。

学生小D,防备心重,攻击性强,和同学相处时总说脏话,受到一点委屈就必然暴力解决。在德育绘本《我妈妈》的阅读课上,他将送给妈妈的一张“悄悄话卡”撕碎扔在了桌“肚”里。小D的父母对孩子其实非常关心,但是要求严格,也经常在家庭教育中采取打骂的方式,亲子关系较为紧张。

在这些小小的案例中,我们很清晰地看到各个家庭的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夫妻关系的不和、亲子关系的暴力、婆媳关系的冰点、祖孙关系的放纵……这些家庭关系盘根错节,呈现在孩子的世界里就成了无形的压力,将学校引导的阳光的“孝道意识”扭曲成了不健康的姿态。

要想改变在这种家庭里浸染的孩子,就必须从家庭的问题根源出发,改变这个家庭中的负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更有利的环境。然而,改变一个家庭意味着改变一个小群体根深蒂固的习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三、解读“恕德文化”,分析亲子关系

直到2018年,笔者有幸参加了由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和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联合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华美德教育行动师资培训班”活动,在专家们的讲座中,我们对于这个复杂的“家庭关系”似乎有了梳理的头绪。本届中华美德教育的主题是“恕”。

每个人通过对自己的“心”的观察,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进而据此推断他人会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因为自己不喜欢什么,而知道别人也不喜欢什么,因而不愿意将这些别人不喜欢的事情强加到别人身上,这就是“恕”。在家庭中,如果每个成员都能以“恕德”待人,那曾经在争吵、冷战中破裂的家庭关系就会在成员的相互包容中得到很大程度的回暖。

在笔者遇到过的不健康的家庭中,至少有四种家庭成员关系需要利用“恕德”的理念来进行改善。

(一)夫妻之恕——要维持恩爱

西奥多·海斯堡神父说:“身为一位父亲,他能为自己的孩子们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爱他们的母亲。”在家庭序列中,夫妻关系才是第一位的。当丈夫体谅自己的妻子操持家务的辛苦,从细节处给予对方关心,妻子体谅自己的丈夫在外谋生的艰辛,用温暖的话语给予对方力量;当夫妻以亲密恩爱的关系呈现于孩子的面前,眼中流露出的是温柔的爱意,孩子才能在家庭中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才会看到生活美好的一面而对成长充满美好的期待。

(二)亲子之恕——要彼此感恩

亲子关系的和谐,建立在相互尊重、彼此感恩的基础上。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透过孩子的成长,父母将自己缺失的那部分记忆找了回来,从而成就了自己完整的人生,孩子踏出的每一步,都值得感恩。在成长的这段路途中,孩子们会经历不同的波折,做出许多错误的判断。作为父母,不要用成年人成熟的经验来指挥孩子,而要设身处地回到自己的童年,用孩子的眼光来面对错误,并站在父母的角度,友善地向孩子伸出帮助的双手,提供有效的建议。

作为儿女,要对父母为自己提供的生活条件和关心照顾心怀感恩。父母是自己生命所由,也是一切人际关系中最自然、最亲密的人际关系。因为父母对儿女的“关心则乱”,所以父母也会犯一些错,有时逼迫、打骂也是父母期盼自己改善现状的一种方式,要学会和父母沟通,透过父母“不好听”的语言,看到他们对自己“沉甸甸”的关爱。

(三)婆媳之恕——要相互理解

常言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其中一本就叫“婆媳经”。家庭的基本关系有两种:一是夫妻关系,一是亲子关系,两者构成了家庭结构的基础。婆媳关系很特殊,因为没有血缘,紧紧依靠“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来维系。然而“爱子”与“爱夫”、“爱子”与“爱孙”常常因为婆媳两人的知识理念、生活习惯的不同而摩擦出剑拔弩张的硝烟。

婆婆和媳妇只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各自“爱屋及乌”——婆婆因爱儿子而爱媳妇,媳妇因爱丈夫而爱婆婆,各得其所,关系就会融洽。

(四)祖孙之恕——要明确底线

现今很多家庭中,“隔辈亲”是常见的现象。祖辈对待孙辈,不是“不恕”,而是“全恕”,孩子只要跟着老人,犯任何错误都能被没有底线地原谅。这样的“爱”不仅会伤害“亲子关系”,更会使孩子在培育独立意识阶段迷失正确的方向。所以祖辈的“恕”要有底线,要和父母“统一战线”,理性对待,妥善处理,以利于孙辈的成长。

四、思考“家校协作”,共建孝美和谐

不以自我为中心,换位思考为他人着想是“恕”与“孝”不谋而合的中心。如何将“恕德”融于家庭生活,笔者认为通过“孝德文化”的活动为契机,组织家校进行教育协作,共同改善家庭环境是最好的办法。半年来,笔者通过以下途径逐渐积累着家校协作共育的经验,力争为学生创设更健康的成长空间。

(一)通过孝德活动拉近家庭成员的距离

孝德活动的参与对象不再局限于孩子和父母的亲子关系,场所也不再局限于学校。父亲节和母亲节,请孩子充当中介者,邀请母亲或父亲一起合作,参与社区的手工制作活动,给过节的家庭成员准备一个小惊喜;“三八”妇女节的时候,由孩子组织,邀请妈妈和奶奶一起到学校西花园散步,拍下“爱的足迹”;“六一”儿童节时开展亲子角色体验活动,孩子在家中扮演家长的角色来照顾扮演孩子的父母,借此让孩子体验家长的辛劳,也让家长体味孩子的需要……

(二)通过家长学校分享家庭融合的方法

通过“半日公开活动”“家长学堂”“家长会”等活动载体,为家长的相互学习打造平台。如积极关注家长的思维动态,集合家长共同交流分享家庭孝道践行的各种案例,请和美家庭谈谈经验,为问题家庭想想办法;主动参与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家庭教育专家坐诊,每周固定时间约请家长来校,为有疑问的家庭出谋划策;以笔者班为“典例”,在学校的校报《小枫叶报》申请开辟了“孝道”专栏,针对家庭关系融合的一部分典型案例投稿进行针对性点评。

(三)通过成长手册记录家庭前行的足迹

结合学校孝德课题相关活动,在班级内设计印发“孝德口袋书”,这不仅仅是记录学生成长的一本手册,更是见证学生背后整个家庭成长的一部纪录片。在孩子每一次活动的节点,各个家庭成员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留下和孩子共同前行的足迹,可以是一张温馨的照片,也可以是一段真诚的文字。一本小小的“口袋书”,装下的是一个家庭最完美的蜕变。

“恕道”于心,“孝美”于行。家校协作,在家庭中传扬“恕道”,修炼更和谐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祖孙关系,将家庭打造成为最适合孩子成长的温暖的世界。我们许下美好的愿景——在“恕道”的约束下,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努力为他人着想,勤奋修炼自身的品格,以“修身”而“齐家”,“孝道”自在其中。

猜你喜欢
孝德家庭学校
孝德教育与学校德育结合的必要性
“润物细无声”
论孝德教育内容的当代变革
家庭“煮”夫
小学“外养内构”孝德教育模式的建构及思考
恋练有词
学校推介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