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长兴县泗安镇中心小学 倪 锋
新的课程改革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从生活背景中提炼出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揭示数学规律,从而解决数学问题。《制作年历》是学生学习年、月、日知识后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这部分内容既是对《年、月、日》这一单元知识的总结,又与生活密切联系,还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和趣味性。笔者通过“预设、试教、改进”再到“试教、改进”,直至“正式执教”这样的磨课过程,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逐渐使课堂趋于成熟。
【第一次预设】我们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应用年、月、日的知识制作2019年年历,在巩固所学年、月、日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年历的一般制作方法。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讨论交流意识和合作意识。教学时,把课分为三个主要环节:第一,创设情境,使学生有极大的兴趣回忆所学知识,接着通过展示、介绍课前收集的各种年历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第二,制作1月份的月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意识到制作一年的年历需要知道些什么,注意些什么;第三,四人小组合作制作剩余11个月的月历,制作前先提出可能遇到的困难,解决好困难后再动手制作,然后汇报交流并介绍年历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第一次试教】第一个教学环节,复习好基础知识后,马上介绍年历,学生不知道如何介绍自己的年历,如:“我的年历上有明星的照片”与教学目标毫无关系,“1,3,5,7,8,10,12月是大月,4,6,9,11是小月”与导入的复习内容重复。其次,第三个教学环节分好工之后写每月月历不知从星期几写起,原因是“每月1日是星期几”这个重点问题没解决好,四人小组中只能是一人完成后再由第二人接着做,这样的小组合作已经流于形式。这样整堂课时间浪费了很多,根本无法在课堂中完成任务。
【第一次改进】之前对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到位,在将大家意见统一到一起后发现:“每月1日是星期几”是本节课的关键。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查找资料,借助别人成功经验,为学生提供信息。具体确定为借助重大节日来解决问题,如“三八妇女节是星期五,劳动节是星期三”等,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和推算每月1日是星期几。另外,笔者对一些教学细节问题也做了处理:首先,把第一教学环节中年、月、日知识的复习,融入介绍年历的过程中去,因为在第一次教学中很多学生就是这样介绍的。其次,为了引导学生去关注年历的形式、结构等,在学生介绍完后,教师要抛出问题:“小朋友介绍的年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学生自己制作年历启发灵感,打开思路。
【第二次试教】整个教学过程比较紧凑,教学重点也把握住了,而在制作过程中仍出现问题:一是学生推算每月1日星期几,存在问题,如“9月10日教师节星期二”先减去7得到9月3日也是星期二,再往前推,得到9月1日是星期日,没有几个学生会,在前面基础知识的教学中没有出现类似的练习,学生当然困难重重。二是知道一个月的最后一天是星期几,但下月1日的位置,众多学生把握不住。课中教学难点还是没有突破。学生合作时明显表现出个体差异,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影响教学效果,还是没有在课堂上制作完年历。
【第二次改进】制作1月份的月历,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要制作每个月的月历,只有知道这个月的1日是星期几,才能动手制作,是本节课制作每个月月历的一个难点。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对于教师铺垫的1月份月历的制作并没有领会其意图,以致产生月历制作错误或不会的问题。为让学生把每月1日的位置找准,并根据信息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每月1日是星期几的问题。具体实施办法:一是重视在尝试制作1月月历后的反馈和评价,为后面其余月历的制作作导向。由1月1日的位置做索引,并结合最后一天的位置,来推算2月1日星期几和它的具体位置。二是方法上的指导,例举如何利用“9月10日星期二”来推算9月1日星期几?真正用数学来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最后,商量好11个月的月历制作,怎样做能很快完成?明确具体的小组分工,抽一组进行汇报分工情况再开始制作。
【第三次执教】首先,让学生说年历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明白年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制作年历的兴趣。其次,观察年历,再让学生讨论小组每人所带年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抓住年历的主要特点,也为学生提供年历范本。接着,尝试制作1月月历,反馈评价,建立制作月历的模型。然后,针对主要问题进行指导,合作完成任务。最后,年历的展示与交流将课堂推向高潮,可以说基本上完成教学任务。
反思三次的教学、讨论和调整,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这是数学课最本色之处。我们也一直致力于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数学课价值的体现。我们更是一直关注对学生方法上的指导和思维上的点化,这是数学课最高的追求。
第一,真实,显示着本色的同时,更显示着预设来源于知识的积累。在一次次的预设中,教师考虑问题是够全面,而到现实课堂中出现的情况却是与之相背。原因何在?知识是积累起来的,如:本课中直接展现了教师在新授课或练习课中,没有解决“利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每月1日是星期几”的问题,那么就会影响后续教学。我们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应落实到位,找到思维的盲点,你的预设才会站得稳。
第二,朴实,显示着课堂的简洁,更显示着教学来源于充分的准备。朴实、大气、灵气的课堂,是我们永远的追求,但这是在一次次的磨课中形成的、成长的。这次磨课历程,让我们回到了真真实实的数学课堂本身,摒除花花绿绿的枝丫,走实实在在的路,上扎扎实实的课。所以平时的课堂,我们更追求本色,充分体现数学味,让学生真正在数学的思维海洋中徜徉。
第三,目标,显示着方向的把握,更显示着学习来源于方法的掌握。每节课,都是需要学生学点什么,掌握点什么,那么活动课也是如此。当学生多种器官都参与教学时,教学目标的把握就有了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的方向盘和做好方法上的指导,以使教学目标的落实到位。如:我们发现课堂上有些小组时间不够,原因主要有:一是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追求装饰美化,费时很多;二是学生在制作月历的过程中,要标出重大节日和双休日,使用不同的笔,影响制作速度。一些非数学本质的东西影响了教学效率。那么,教师应该怎么指导、怎么组织,才能使得学生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呢?值得大家探究。
总之,通过这次实践,让我们又有了一次新的教学体验,也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学数学有味,教数学无涯”的意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