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台山市培正小学 陈东阳
在百度百科中,对于微课的解释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而展开的精彩教学活动全过程。对于教师而言,微课的存在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以最快的方式去解决学生的学习困惑。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够增强自身的数学理解能力,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理论转变为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开展数学学习活动。
当我们在面对一个新事物之前,都会产生一定的困惑与好奇,会不断地在心中发出“为什么”的问号,而这些问号都会成为阻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课前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微课在课前预习环节,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扫清对新知识的认识盲区,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为此,教师应该注重微课的预习作用,首先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大致介绍,并录制成为视频。其次,教师可以借助网络的连接性与共享性,搜集一些相关的视频与图像并进行分析与整合,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微课视频,最后在正式上课之前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
例如,教师在教学“分数的加法与减法”时,主要向学生传递两个信息,其一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其二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等知识。首先向学生传递第一个信息,那么学生在接触这部分知识时,很有可能会产生一个疑惑:“为什么只加分子,分母不变呢?”该疑惑便会在心中不断地放大,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思路遭受阻塞,阻碍学生去接受新知识。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利用课余之间,首先制作了“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微课视频,在视频内容中阐述了相关的知识,提前预设学生的错误想法,并找出正确的方式提前消灭学生的疑惑,最后借助微课视频展现出分母加减法的正确运算规律。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递数学知识,同时也要渗透数学思维,帮助学生在学习与解题的过程中探索数学的奥秘与规律,进而形成数学思维。微课在课堂之中的有效运用,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重难点问题,同时针对学生的困惑展开具体的教学措施,帮助学生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教师在课中使用的微课视频应该具有一定的美观性与直接性,符合小学生的发展需求,让学生能够针对视频的内容自觉地形成探讨与交流,形成有效的学习氛围。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应该与微课视频进行呼应,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进而形成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小数除法”时,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为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此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除法的运算法则,将微课视频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并设计出相应的问题,如教师将微课视频设计为生活情境:小学生进书店买练习本,一个练习本2.5元,此时学生有5元,问学生可以买几个练习本?此时学生将2.5元与5元分别转化为250角与500角进行计算,教师根据该现象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进行转化计算呢?直接用小数可以进行除法运算吗?”让学生根据这一问题展开探究。最后教师再利用微课视频将该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消除困惑,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探究精神。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学习模式,搭配微课所传达的内容,让学生一同研究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最终在尝试、交流中解决数学问题的困惑,印证学生的猜想,既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欲望,帮助学生去体验数学成功的喜悦。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形成了“微课预习—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师在选择课后微课视频时,应该注重内容的深化与升华,从而指引学生向数学的更深处蔓延。课后阶段属于学生知识巩固、知识梳理的时期,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将已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总结,并进行深度分析,从而更加深刻地掌握知识,最终产生知识的内化。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归纳以及数学实践都会得到一定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教师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时,在学生的课后复习阶段,为学生提供了一段微课视频,主要讲述了计算多边形面积的现实意义以及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同时也包含了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计算,从而达到知识的巩固目的。此外,教师也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让学生以填空题的形式进行知识的记忆,并将其绘制成为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进而让学生产生一个直观、深刻、清晰的数学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综上所述,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使用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带来更为新颖的学习体验。与此同时,学生也要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活动展开,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将微课教学的优势发挥到最大。以上是笔者根据自身的工作实践所总结的教学经验,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带来有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