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师专业化发展转向发展学生“学习专业化”的实践

2019-01-11 21:17石春秀
教师博览 2019年8期
关键词:专业化能力课堂

石春秀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江苏苏州 215000)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人才要求的提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成了教育交流的话题。当下,教师更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未来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将目光定位在学生身上,为学生的“专业化发展”做出改变,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教育真正服务于学生,实现教育为未来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目的。

一、充分认识“抑讲”的价值和意义

从某种程度上讲,只有教师学会“抑讲”,做到少讲,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用发展的眼光去发展学生,才是与时俱进的教育,才有与时俱进的课堂。“教师的专业化永远只是手段,发展学生的学才是我们的目的。”这句话在耳畔久久盘旋,也给了笔者太多的教育启示和教学的启发,只有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达成一种和顺的状态,教育才是成功的。只有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才是最有效果的,也是效率最佳的课堂。当社会都提倡终身学习时,我们的课堂教育行为应该真正地“让学于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会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培养出具有实践力和探究力的人才。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发生的交往互动。如果教师的讲解占据了课堂的全部,那学生自然就失去了表达的空间,失去了展示的可能,更失去了思考的时机。如果一个孩子习惯于被动听课,他的思考力就得不到锻炼和发展,把学习当成一种形式和责任,自然也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任何一堂课都需要教师合理定位师生关系和师生角色。只有教师少讲,才能留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只有教师适当点拨,才能留有余地让学生向上发展。让孩子学会认知,学会思考,方可学会学习。

二、发展学生“学习专业化”教师应该具备的三种能力

从教师专业化发展转向发展学生“学习专业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需要具有解读文本的能力、灵动的能力、沉稳的能力,而这三种能力要集于一身,课堂行为才会是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的。

1.教师应具备解读文本的能力

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的角度来看,很多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多地体现在会做题目、能够解决老师讲过的问题上,对于见过的、熟悉的题目解决起来得心应手,而但对于一些课堂上老师没有提及的问题解决起来就会困惑重重。这是一个需要引起教育关注的话题。教师应该以文本作为突破口,培养心中有“问题”的人,让学生能够在不断地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教师首先就要成为有“问题”的教师深度解读文本,精心挖掘文本,将文本作为第一手最有价值的“问题源”,在字里行间发现问题并研读问题、挖掘问题、提升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最终落实到教学实践,引导学生能够不断地看到问题、解决问题并发现新问题,达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教育目的,最终提升学生内在的学习品质。

2.教师应具备捕捉课堂灵感的能力

所谓“灵动”,就是教育理论上讲的教育机智,也有人把这种灵感称为“课感”,即学科教师驾驭课堂的灵感。课堂的灵动来自于教师的课堂灵感,如果教师总是按部就班地按照传统的经验来开展教学,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教师的讲授中被动地接受。我们呼唤灵动的课堂,这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保障,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对于课堂上随机发生的不可预判的未知事件,需要教师具有灵活的处理能力,这种能力更是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的体现。

课堂的生动与否,取决于教师的随机应变的教育能力,需要做到“遇物则诲,相机而教”。对于课堂上的一些突发事件,因为超过了教师的预设,有的老师要么置之不理,要么快速越过,要么处理不当,这些都错失了教育的良机。以小学生为例,他们活泼好动,精力旺盛,更会对一些突如其来的事情雀跃不已。当课堂上忽然之间飞来一只小蝴蝶,教师该怎么办?当孩子们欢呼雀跃后是听之任之,还是强行压制学生安静下来,这两者都是很被动的处理方式。教师要将其有机地和课堂教学联系起来,消除对课堂的消极因素,采取适当的方式巧妙处理。学生是有着自己的思想和独特个性的个体,正因为我们面对的对象不同,更要明白课堂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不断提升能力,以不变应万变,让课堂灵动而幸福。

3.教师要具备沉稳的能力

课堂是师生生命交往互动的场所,在这个场域中,教师的眼光要长远,要抛开世俗和功利,不为分数而教学,而是站在全面提升学生、挖掘学生潜在能力的基础上设计。要建立在学生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上来开展教学,从思维深处点拨学生,从孩子的学习力、思考力等方面来提升学生。这样的课堂会深深地带动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带着思考走进教学,带着思考分析问题,带着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地让学于生,以生为主。更要从教师的学科主宰向学生的学习主体有效转移的教学模式,带动学生学习的专业化,不仅传授知识,更要方法引导,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思考。

教师的课堂应该是带着感情和学生的交往互动,教师要追求教学高效下的教育艺术,需要的不仅仅是角色的转型,更有行为的转型,教育方式的更新。饱含激情的授课则是师生教育交往的方式,更是提升学生学习专业化的有效措施和手段。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个有生命的、充满活力和激情的课堂,这是教育的生命线,更是学生学习的生命线。

三、做师不做匠,用自己的教育思想提升自己的教育境界

教师行走在教育的路上,需要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育视野和教育境界,饱含教育激情地走进课堂,才能跳出自我,“做师不做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提升,才能不断地追求教育艺术的真谛。

1.不断提升教师自我的内在素养

教师不仅要做一个学习者,更要做一个教育的行者,从书本中学习,要养成广泛读书的习惯;和同辈一起学习,教师间自觉地组成“学习共同体”,通过集体备课、课例研究、课题研究不断地取长补短;向外面的名师学习,教师要想更好地引领教育、驾驭课堂更需要常常走出去“学”,学习他人的经验,聆听大师的声音……教师要保持自己旺盛的生命力,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

2.不断研究深入教育实践

教育需要思想的引领,教育需要研究的导航。作为教师,我们要跳出自己的学科本位看问题,在学中实践,在研究中实践,让实践促进学习,让学习推动研究,这样的良性循环,激发教师的思考力的同时更促进教育的创新。就学校教师而言,参与课题研究是一条踏实而稳妥的实践之路,教师可以借助学校的大课题开展研究工作,也可以在学校主课题的引领下开展适合自己学科的课题研究,也可以开展校内微型课题研究,从小处着手,或者以“个案”研究切入,都会在这种真实、深入的研究中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力。

3.不断总结提炼自己的教育智慧

教师能够幸福地行走教育,还需要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反思,通过自觉的教育反思来深化教育,走向精致的教育。教育反思的基点应不仅仅关注教师的发展,也应该同时关注学生的成长。这样的“教育思考”才是站在教育全方位发展的角度,站在更广阔的教育视野上的有效教育行为。我们不仅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更要不断地反思学生的学,学得如何,学得是否高效。这些话题都应是教师“思”的范围,都应是教师“思”的基点。教师的思要跳出以往的经验主义,跳出常规,这样的教育反思才能够带领教师走向教育的深处。

从教师专业化发展转向发展学生“学习专业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不断的自我提升中去感悟,教师专业化发展只能是推动课堂的手段,而学生专业化的发展方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做一个思想者,思考时代所需要的课堂,控制好自己的讲与学生的学的关系,通过教育手段的优化,推动教育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专业化能力课堂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促进幼儿园保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