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心养小学 黄玲玲
数学核心素养指的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提炼与体验的一个结果,通过对这个结果的内化,从而转变为一种自身的数学品质。学生利用数学品质能够更好地解决与分析数学问题,从而形成自我独有的数学思维与数学逻辑。数学核心素养具有较强的内隐性与统摄性。所谓的内隐性是指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内在养成的,是一种无形的东西。所谓的统摄性指的是数学核心素养有着独特的数学能力、数学知识、数学模型、数学思维,通过将这些特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的一个以核心素养存在于个体的行为与思维。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结合教材的知识内容,为学生创设自由、开放、和谐的课堂自主探究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良好的自主探究氛围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人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对于形象化的内容更容易接受。为学生创设数学学习情境,能够将学生的思维感悟与数学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是学生内在知识转化的纽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探究平台。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分类”相关知识点内容时,教师采取多媒体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了教学情境,在备课阶段为学生筛选了图形的照片,然后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与分析,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为学生创设图文并茂、紧贴生活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利用设计与教材知识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与讨论,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应转变传统被动、机械的学习方式,加深对各项探究活动的理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高对学生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重视度,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教学的目标,帮助学生转变传统、落后的学习方式,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将学生学习的过程转变为自主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教学应始终保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地寻求各种各样的解题方法,从而更加深入地探究数学的魅力所在。
例如,在学习“方向与位置”,教师就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纪律等,将学生分成组,并且指定了影响力强、责任心强、成绩较好、协调能力较强的学生为小组的组长,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激励,共同进步。同时,笔者还充分地发挥教师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促进者的作用,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从知识的产生、发展与相互间的联系等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而且还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等。
学习源于思考,思考源于对问题的探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地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充分挖掘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通过学习掌握新的知识、新的本领。只有让学生产生疑问,才能够让学生的大脑真正地动起来,有疑问才有探究问题答案的内驱动力。“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应积极引导,启发学生想象,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地去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知识点时,教师为学生展示了一些对称的图形,让学生自主地观察,并向其提出问题:“什么是对称图形?”“是不是所有图形都是对称轴呢?”“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能够更加深层次地理解与掌握知识,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核心素养是每个学生都具备的,但是各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教师应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过程变成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