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三高级中学 柳美欣
在数学的知识体系中,数学概念是“四基”教学的核心,是推导数学定理、数学公式、法则的逻辑基础,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掌握好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关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教学手段也进入了数学概念导入教学中。将微课应用到数学概念导入中,利用生动、直观的微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终提升数学概念导入教学效果。
微课以教学短视频为载体,针对某一知识点(如教学重难点、热点考点、学生疑难问题等)进行的系统讲解。传统教学中,概念教学一直被教师所忽视。为了在有限的45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往往对数学概念一带而过,虽然节省了时间,却会导致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深,进而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对于学生来说,微课导入的形式丰富多彩,根据不同的概念制作不同的知识背景以及故事,短短几分钟的视频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对即将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上述过程不难看出,微课概念导入所花费的时间比较少,但是取得的教学效果却非常明显,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
众所周知,学生对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素材比较感兴趣。利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微课教学视频,可以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思维转入概念教学中,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素材还能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不断提升数学教学社会适应性。
例如,在讲授“集合”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首先开展概念学习,了解集合概念的关键——一个或多个确定的同类元素。接着,教师利用生活问题帮助学生认识集合概念:物以类聚,人们总是对所有事物进行分类,比如在运动会上,学校把项目分为长跑、短跑、铅球等,这些项目就是“集合元素”,这些元素构成一个集合。集合中具有明显的同类元素与从属关系。比如,短跑、长跑等同类项目,可以归属于跑步类运动项目,但是它们又同时属于运动会项目,这样一来,就可以看作短跑∈跑步类项目∈运动项目,即短跑是跑步类项目的元素,跑步类项目是运动项目的元素,而运动项目是所有元素的集合。通过一些生活实际事物,教师把抽象的“集合”概念生动地讲解给了学生,学生可以通过这些生活案例,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同时,高中生活泼好动,热衷于各类运动,如果教师把学生喜欢的运动与数学概念融合起来,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微课教学虽然时间比较短,但是教学容量却非常大。一个合理的微课视频可以利用6~10分钟时间联系新旧概念,从而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较短时间完成新旧概念的导入,不但有利于学生拓展知识,增长见识,更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从而提升学生数学水平。
例如,在“概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以温故知新的方式开展概念导入:同学们,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概率”这一概念,谁能举例一些不可能事件、等可能事件?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初中数学学习,利用初中知识导入新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率知识。接着,教师让学生学习高中概率定义,引导学生分析、对比初高中概念之间的差别(如高中更强调随机现象,更强调利用频率计算概率等)。通过新旧概念对比,帮助学生把基础概念转化为深层概念,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积极有趣的教学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师生开展自由沟通,有利于打造和谐教学氛围。教师在概念导入教学中,可以利用微课,创设趣味十足的教学导入,为提升教学效果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在讲授“杨辉三角”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利用数学故事进行概念导入:“杨辉三角”有三种叫法,到底是为什么呢?北宋人贾宪在1050年左右使用“贾宪三角”进行开方运算;南宋数学家杨辉在1261年所写的《详解九章算法》中,记录了“杨辉三角”;在欧洲,帕斯卡于1654年发现这一规律,因此又叫作“帕斯卡三角”。接着,教师向学生展示“杨辉三角”,并引导学生探索杨辉三角的性质,学生在自己的探索中,更容易加深对概念的认识。利用有趣的数学故事,让学生通过数学史实进行概念导入,更易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总之,微课在高中数学概念导入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概念导入教学只是数学微课的一部分,教师可以把微课应用到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借助微课开展数学教学,应当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数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