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涟水县实验中学 赵加明
在我国的传统教育当中可以发现,教师大多都是以学生的成绩来衡量学生,作为评价学生的一个主要标准,而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之下,教师在教学中是处于绝对的中心主导位置,通过传统的“一言堂”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与教师始终处于紧张的状态,学生也是在被动式的接受学习,这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极为薄弱,这与新课程改革之下的要求是相悖的,不仅如此,还对于学生的发展形成阻碍。因此,学生要想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教师就要帮助学生营造这样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提高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根据对学生各个阶段的个体身心特点的研究分析得知,初中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形成阶段,并处于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性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此阶段中的抽象性思维方式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大的关系。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就应该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更加有效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
学生如果能够建立自主学习目标,那么就能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并会逐渐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与认识有非常大的帮助。例如教师在教授初二年级上册的《全等三角形》中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节内容时,由于教师在之前已经对三角形的知识进行了教授,学生已经有了这个知识的基础,那么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教师就可以先引导学生对该节知识进行自主预习,并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找到其中的重点与难点,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记录或者是勾画,然后自己查阅资料来解决问题。而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自主权是交由学生的,为学生提供了自由的时间以及空间,让学生能够发挥出自主性及主动性,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会更加集中,更好地把握知识的重难点。
在这个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积极地发挥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能够制定更加合理、科学的学习目标,并且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该使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使得两者都能够得到共同的发展,使得学生的自主性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相互结合的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极强的联系,并且两者相互作用,生活中体现数学,而数学则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由于过分重视学生的分数,追求高成绩以及班级名次,使得数学教学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与生活形成了隔离。这使得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不能够提升学习兴趣,对于空洞的理论知识逐渐产生了厌倦的感觉,那么对于学生的自主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将会是巨大的阻碍。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教师要注重挖掘数学的实践性,将生活与初中数学知识进行紧密结合,才能够更好地展现初中数学知识所特有的魅力。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的《一元二次方程》时,就可以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商场购物打折问题等,一些贴近生活的问题引入数学的教学中,对于调动学生兴趣,推动学生自主思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而形成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这也意味着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都要及时进行更新与进步,不仅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综合素质,还需要在实践教学中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不管是教学之外还是教学之内,都要明确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积极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不断地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逐渐提高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够逐渐地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