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宁晋县大陆村镇周家庄学区周家庄小学 王月英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吸收理解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将生活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学生对抽象知识点的理解与深度掌握,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不断促进学生增强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一类题型几乎是每个知识点都会出现的,那就是应用题。而围绕这类题型的教学资料也大多紧密地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贴合,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是促进学生对于那些生活问题的解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一观念的培养。以五年级数学教材中的《植树问题》为例,学生往往可以通过结合现实生活对这一问题得到更好的印证。
师:大家觉得一排树怎样能最快地计算出有多少棵树呢?大家又觉得这中间有没有隐藏着一些数学规律呢?一排树的间隔有哪些快捷的计算方法呢?
生:两端都栽树的话,间隔数应该是会比树的数量少一的。
生:但是如果有一端不栽树的话,那么间隔的数量与树木的量是一样的。
生: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如果两端都不种上树的话,那么间隔数还会比树木的数量多一。
这时候老师就可以通过画图的形式对学生的这些猜想进行实际的验证,并且在验证过程中对一些学生容易忽视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对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点进行更加详细的讲解。
除了画图的方法,老师还可以通过情景问题的带入促进学生与生活问题接触,为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更加形象而逼真的情景。但是由于教材的编写是考虑到各地区的差异进行协调与均衡,对一些地方的特殊情况并没有进行很好的归纳,所以老师除了对数学教材上的一些教学资源进行利用之外,还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数学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更好的融合,从而拉近数学情景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以“倍数的理解”这一知识点的课堂设计为例,老师就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数之间的比较让学生进行举例说明,从而促进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更好地理解,而不是仅仅局限在教材资源中,应该敢于创新。
师:大家能不能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倍数关系进行交流与分享呢?
生:我的身高是1.3米,老师的身高是1.7米,老师的身高大概是我的身高的1.3倍。
生:我弟弟的体重是30kg,我的体重是40kg,我的体重也大概是我弟弟的1.3倍。
生:我有3元钱,我的同桌东东有6元钱,他的钱是我的2倍。
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老师对学生的引导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做既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与对理论知识现实运用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有更加健全的人格去进行学习,这个学习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内,更是广泛而长久的。
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不仅会让学生感到疲惫,也会让老师丧失教学的动力与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应该主动做出改变,让教学更加多元、多彩。首先,老师应该将实际生活的情况进行更好更精确的把握,对学生的兴趣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保持好奇心与新鲜感。另外,除了内容上的问题,老师还应该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更多的创新,例如更好地利用实际的条件,进行多媒体精品课堂教学或者实践课程教学,通过更加形象而具有吸引力的课堂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课堂效率。以经典的“相遇问题”这一类应用题的教学为例,老师往往是通过画出示意图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其实老师还可以结合学校运动会进行合理设计,从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相遇问题中的几个关键——路程、速度、时间、方向进行更好的把握,在此基础上老师再进行讲解,就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让学生与老师一起探讨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化抽象为形象、具体,将大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增强与对这类问题的系统化思考。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还是较偏向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还很弱,所以在进行一些抽象知识点的教学时,老师就应该关注到学生的这一实际情况,对知识点的教学进行形象化设计,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与掌握知识点。以《统计》一章的内容为例,教材中提供的一些统计案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往往较远,因此老师应该结合现实生活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出更加贴近学生的统计案例,让学生参与到统计的各个环节当中,从而对统计这一知识点的魅力有更好的领会。
师:学完统计这一章节的基础知识后,我们将结合自己周边的生活进行统计实践,大家有哪些想要统计的方面?
生:我想统计我们班同学一周学习时间的情况,从而让大家更好地进行学习时间与休息时间的安排。
生:我想统计大家对课外书的选择情况,从而让大家养成更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大家的课外阅读氛围的养成。
师:那大家就分成二个小组,进行这二方面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大家在进行组内分工时应该进行协作与交流,保证数据收集的真实性与高效性,另外如果遇到一些理论知识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找我解决或者组内讨论解决。
这种实践活动综合运用到了小组探究式学习法、实践学习法等多种学习模式,很好地引导学生将注意力看向自己周围的生活,让知识点与生活真正地结合起来。在学生完成统计的实践任务之后,一定会培养出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不断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现象,不断自主思考,增强逻辑思维能力。
当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了较为牢固的掌握之后,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实践解决,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行动促进对知识点的认知。以“多边形”的知识点为例,老师可以将楼盘的设计图纸交给学生,让学生对楼盘的面积进行计算,另外还可以结合成本与售价计算楼房的盈利率。这样的教学方法就很好地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理论知识结合了起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与学习的动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增强对已有知识的掌握,还可以在遇到新的问题时进行自主探索,从而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与逻辑思维网。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接触到的并不是那些束之高阁的理论性事物,而是一些真真切切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事物。这样将抽象知识内容化为形象知识的过程,也是增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教师也应该秉承着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目标对学生进行实操性训练,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升学习效果与知识水平。
总之,提倡将小学数学生活化,紧密地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数学知识得到更加灵活而深入的运用,激发学生对于生活的探索欲望,促进学生将思维方式转变为生活化的、立足于实践的思维,从而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产生更好的培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