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市汤庄镇汉留小学 黄 俊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及不断深入,信息技术这一新兴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进行了一定的整合,且其已经成了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的一种重要发展趋势,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应的小学数学知识,并促进小学数学教学不断改革,提高相应的教学效果。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贯彻新课改的理念及其要求,将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一定的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整个课堂,为学生营造一个高效的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愿意探索未知事物的这一特点,利用信息技术来引导学生探索相应的小学数学知识,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因此,其可以有效结合信息技术手段,以教材为基础进行课件的制作,从而活跃整个小学数学课堂。
例如,在学习《圆》这一章节时,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有效创设一个课件,并在课堂上进行相应的播放与展示:在一片翠绿的草地上,有一只小猫坐在一个正方形车轮的小推车上,有一只小猪推着小猫不断前行。随着正方形车轮不断滚动,小猫在车上被颠得东摇西晃。这时候同学们就会捧腹大笑,产生一定的兴趣的同时发出疑惑:为什么小猫坐在这样正方形轮子的小推车上,就会被颠得左右摇晃的?之后,教师再播放另外的视频,将正方形的车轮换成三角形、圆形等不同形状,逐一向学生进行相应的展示,这样学生就能直观地看到当小推车的车轮是圆形时,小推车就能平稳地在路上行驶,小猫也就能平平稳稳地坐在小推车上。这时候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索:“为什么在大街上所有的汽车车轮都是圆形的呢?”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一个疑惑,教师再及时展开相应的教学,并解释上述视频的原理:因为在一个圆中,每条半径的长度都是相同的,如果小推车运用了圆形的车轮,其在滚动的过程中每一段移动的距离都是相同的,是一个半径的长度,这样就能保持整个车子平稳进行。通过这样的信息技术引入,使得整个课堂相对比较有趣,学生也能根据教师所制作的视频课件对小学数学知识产生一定的探索欲,有效提升了学生对于小学数学学习的兴趣。
小学数学中尽管有一些知识相对比较基础,但仍然有一些知识由于学生从未接触过,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尽可能地借助信息技术将一些比较抽象的小学数学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理解过程更加简便、有效,就能更好地加深学生的印象。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量角器的使用时,由于很多小学生在脑海中并没有一个良好的空间概念,就很难掌握如何将量角器正确摆放,在量角的过程中就会出现错误,从而不能准确得出所量角的具体角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一个简单的小视频,在视频上向学生仔细介绍量角器的各个部分,并将量角器放大,让学生清楚地观察量角器的每一个格数及内外圆刻度的变化,从而能够更加清晰、直观地让学生认识量角器。之后,教师再播放如何用量角器进行角度的测量,甚至还要变化不同的角度向学生进行展示,这样学生就能在脑海中通过上述视频初步形成一个简单的空间概念。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邀请几名学生到讲台上进行角度的绘制和测量,就能有效巩固学生通过视频所得到的学习效果。通过这样将信息技术充分引入,有效解决了量角器的使用这一难点知识,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中更加节省了教师的精力,为教师留出更多的时间来观察学生是否有效掌握了相应的小学数学知识,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数学是一门极其考验学生思维的学科,不单单是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小学数学课堂的学习达到思维及能力的不断进步。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考虑在课堂上引入信息技术手段,从多方面来辅助教学,从而不断挖掘学生在数学方面上的潜能,使得学生的数学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在学习《圆》这一章节时,圆的面积是一个重点教学知识,教学时主要是将圆形尽可能转化成长方形,从而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是如何得出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是运用教具来完成这一过程,但很难精确取值,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如果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就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动手将圆形进行修剪,并将其分成16 份,再拼成一个近似于长方形的图形,这样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理解。之后,教师再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圆分成32 份、64 份等来进行长方形的组合。这样,就能有效地在学生动手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巩固,突破了现实因素的限制,使得学生能够以自身的动手操作为基础,更好地理解相应的视频内容,有效明白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得出的,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这样课堂的教学得到思维的活跃。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其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尽可能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并利用一定的方法将其与小学数学课程进行高效的融合,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为学生的数学水平提高提供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