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第一小学 刘秀秀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推进,如何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越发受到教育部门的关注。在互联网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微课”这一高效的教学手段随之诞生并成为教学中的重要辅助工具。笔者认为,研究微课在培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优势很有现实意义,所以笔者进行了如下研究。
微课从定义上来解释,就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微课教学主要是通过课程视频来开展教学活动,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不同认知能力与学习水平,微课按照内容的难易程度一般采取不超过十分钟的时长。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充足,所以教学内容也较为庞杂。但在微课教学中,问题集中,主题突出,更便于教师突破难点知识,或者集中训练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
微课教学所使用到的信息资源一般包含着多种方面的内容,比如多媒体课件、教学反思、专家点评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讲,微课系统内已经自主形成了一个数据整合资料库,它便于教师随时根据教学需求进行选取。
小学语文课标提出:“语文课程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在语文课本中,很多课文展现了异域风情,介绍了各地风俗,个别课文渗透了其他学科的概念,由于学生现有知识的缺乏,恐怕难以理解。而靠传统的教学,靠老师的介绍,学生也不能完全理解,并把它积累内化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而微课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好地、更直观地理解。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鱼游到了纸上》一文中,对于课文中提到的“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学生难以理解这样专业的词汇。通过微课的展示,学生不仅理解了水墨画的两种画法,而且也能体会到那位画鱼青年的高超技艺。
(1)弥补教材资源不足,让教材变得鲜活起来。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应该具备丰富性和多元性,语文教材也具备这个特点,而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有意识的扩充,微课就可以成为有利帮手,通过微课的展示,让学生更加了解教材内容。比如在《藏戏》的教学中,学生对这个传统的剧种了解甚少,很难感受到这个历史悠久又具传统特色的戏的魅力所在。我们可以把藏戏通过微课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课文的介绍,加上这种直观的展示,自然理解更深,而且印象深刻。也不用老师强调它的三个特点,就知道藏戏是戴着面具演出的,演出是没有舞台的,而且一部戏可以演出三四天。
(2)有利于突破教材重难点。微课的特点就是问题被高度地浓缩,很有针对性,微课的设计都是根据一个重点或者难点设计的,这就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突出教材中的重难点,进行着重展示,帮助学生理解。人教版《语文》四年级《电脑住宅》一课,主要通过妙雪让学生感受到科技的力量。有的学生读了课文有可能不能通过文字感受到现代科技带给人们生活的便利,没有一种大吃一惊的感觉。我们可以将此制作成微课一步步展示,学生看完以后就会惊讶不已,从而体会到了科技的力量。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有效突破了传统语文学科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崭新的生机与活力。对于更依赖于感性思维的小学生而言,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兴趣与喜好,利用微课吸引他们的关注,并通过良好的感官体验效果的营造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方式既能够顺应“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要求,也更加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比如在《田家四季歌》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农村田野里的四季变换产生更为直观的印象,并获得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播放诗歌的朗读范本,并结合课文朗诵的节奏向学生展示在不同季节中农田动植物的不同变化,以让学生能够对“四季”形成更为清晰的概念。
(2)提升教学趣味。良好的导入语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的开端,可以在教学开始就迅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微课可以迅速刺激学生的思维神经,加速思维动力。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运用微课,可以让学生的思维保持兴奋,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语文能力是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中的重要部分。包括听、说、读、写,而识字是阅读的根本,识字量不够就无法提高语文能力。接下来笔者就小学语文中识字和诗歌两方面展开介绍如何运用微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新课标对学生的识字要求进行了提高,而学生的认知规律导致学生很难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加上他们的生活经验少,遇到生疏的字词就难以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而运用微课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相关情境中知道他们的形象,就可以内化在自己的头脑体系中,对词语理解了,识记就更加容易。
如教学“寒流、大雪、北风、蜡梅”时就可以制作视频,在寒风呼啸的北风中,蜡梅傲然开放。然后问学生视频中关于冬天的词语,学生说一个就出示相关词语,然后老师简单介绍天为什么会冷,就是因为有寒流。让学生将形象和意义联系在一起,而且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再如,进行“青”字的教学时,我们可以制作视频,一片青草地,旁边一弯清清的小溪,空着飞着几只蜻蜓。在教学中,我们首先出示“青”的读音,然后教师说:“‘青’的兄弟可多了,他们长相还很像,你能分清楚吗?”随后出示“青”“清”“蜻”。学生可以根据视频猜到加三点水的清和水有关,加虫字旁和昆虫有关,然后再次出示青草、清水、蜻蜓的图片和生字,就可以很好地进行区分。这时老师可以介绍形声字左边表意,右边表声,学生也会因此理解了。
在以上所述过程中,通过微课有形有声的展示,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好地走进文本,多种感官调动起来接受信息,提升了学习效果。
(3)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主思维能力。不论什么科目的教学都希望孩子在学完之后学会思考,如果会思考,会提问,就能主动发现问题,并会主动探究,语文更是如此。而微课恰恰具备这种优势。如在《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那么感兴趣的同学就会做实验,看看究竟是重的铁球先落地还是轻的先落地。教师也可以把当时的社会背景加进去,学生就会理解当时伽利略的勇气,也自然明白了原来权威并不一定都是对的,对待事情我们要实事求是。
微课和学科的整合还处于初步阶段,它的优势将会通过不断实践被日益凸显出来,而教师应该意识到微课在培养小学核心素养方面的优势,发挥在教学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自由广阔的学习空间里,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