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陈淋子镇白龙小学 何启山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体系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特征,因此,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下,会不可避免地形成单调、枯燥、乏味的现象;而小学时期的学生又往往囿于年龄的限制,学习意识相对欠缺,在课堂中学习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故而在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下,直接导致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近些年,随着我国新课改政策的大力实施,对人们固有的教学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生本”理念也逐渐得到普及和接受,而“游戏教学”的模式便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其应用的方式十分丰富。以下,笔者便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数学知识特征为切入点,对其具体的形式和实施过程进行详细的总结。
情境性游戏的创设,要针对学科与学生两个主体同时进行。数学学科知识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又同时有着高度的应用,因此与生活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性。生活情境指的是根据所授数学知识点,将与之相应的生活素材引入教学过程中,从而使学生能够从生活的视角出发去认识所学知识概念。而学生则可以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借助情境融入课堂,并通过游戏的参与从知识的本质上达到学习和理解的目的,从而避免主观的知识学习所带来的桎梏。
我们以《百分数(二)》这一节相关知识的教学为例,笔者在教学中便根据有关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为学生们进行了游戏的创设。对于生活情境的创设,笔者借助了“商家促销”的主题,以“自行车”的销售为例,笔者将情境设定为:A 同学与父母一起去自行车点买自行车,商家打出了“自行车原价180 元,现在打9 折出售”的广告。笔者分别指导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展开游戏,以各自的立场进行了“问价”“还价”的对话游戏。期间,学生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百分数”的相关知识点,在这一生活情境的导入下,理解和想象有了一个良好的依托,同时为学习思维的深入拓展提供了突破。学生们在“购买”的生活经验下,通过“打折”的概念理解以及游戏模式的代入,极大地提升了对知识的理解效率,保证了游戏教学价值的有效发挥。
竞争性游戏的开展,主要面对的是学生。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囿于年龄的限制,学习意识相对欠缺,而这直接限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故而,我们可以将游戏的创设引入“竞争”的元素,即开设知识竞赛一类的游戏,通过“竞争”激发学生们争强好胜的心理意识,以此提高其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为保障小学数学知识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以《圆柱与圆锥》这节相关知识的教学为例,首先是对“竞争小组”的划分,笔者通过对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的把握,秉持小组水平均衡的原则对学生进行了科学的分配,为增强学生学习的参与和交流提供基础。之后便是对赛制的确立,笔者在分好竞争小组的前提下,采取小组之间相互出题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如此,在这一制度的基础上,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便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同时,由于“出题”和“答题”的过程都需要每一个小组对相关知识点有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因此亦大大保证了全体学生的参与度。如:若小组出题为有关于“圆柱的表面积计算”的内容,则自身必须要对“圆柱的表面都由哪几部分构成”等知识点具备足够的了解,还要对其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有较为全面的认识,进而才能保障所出题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诸如此类,这一游戏形式的开展,在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参与性的基础上,又极大地保障了学习的质量,从而为数学课堂的教学提供了双重保障。
数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因此在游戏教学的模式下,“活动”的利用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活动性游戏的开展,首先在保障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具体操作中初步体验到对相关知识的应用,故而可以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达到理解和掌握的双重目的。其具体的创设为教师根据其应用方向,为学生们布置相应的实践任务,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在寓教于乐的活动实践中进一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处我们以《数学广角-鸽巢问题》一节相关知识的教学为例。在教学“鸽巢问题”的原理时,笔者便借助操作活动的游戏方法,对学生进行了引导。如:对于教材例1 的问题,直接指导学生们利用手头的铅笔和文具盒来展开实践。譬如,把4 枝铅笔放进3 个标有序号的文具盒中,此时,学生们可能会在1 号文具盒中放入全部铅笔,而2、3 号文具盒此时全部为0,我们提出可以将这种放法记为(4,0,0)。在这一基础上,组织学生们继续尝试其他的放法。这一游戏活动形式简单,学生们能够很快理解并展开操作,得出诸如0,1,3;2,2,0;2,1,1 等的放法。由此,在这一实践操作下引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 枝铅笔这一规律。之后,笔者又指导学生们分别用“枚举法”“分解法”和“假设法”对这一规律进行了探究证明,大大提升了学生们对“鸽巢原理”的认识,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知识教学中合理加入游戏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是有多方面的优势的。只要我们能够将之与课堂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在一起,并善于引入适合此阶段学生认知特点的素材,如此才能确保为学生们创设一个高效的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