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熟市吴市中心小学 邵 强
小学生的知识积累较少,因而在教学实践中,主要是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和分析内容,学生的学习模式较为被动,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需要将小学生的这种被动化学习模式转变为主动化的学习,这就要求小学数学老师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集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一种较为现代化的学习方式,指的就是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独立的分析,实现学习目标,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是自由支配的。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有效方法等均需要结合课程实践情况展开研究与分析。
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学生只需要对数学概念和相关公式进行理解,并学会使用合理的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但是数学教学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此,老师在课程实践中要对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等进行引导和培养。一些小学生由于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度不高,在课前不预习,一味地依靠老师讲解来学习相关内容,学生即便在课堂上有听不懂的地方,也没有在课下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这就造成学生学习数学存在各种问题,知识体系不够完善。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形式单调且枯燥,学生的学习始终是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态,学生自主学习课程、自由支配时间的权利被剥夺,因而总体学习效率并不高。要解决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各种问题,需要老师实施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利,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调动学生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奠定学生良好的知识基础。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由于个人的兴趣度不同,学习数学的热情也不同,但是学生都容易受到环境和氛围的影响,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互动讨论。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对于混合运算内容的教学,混合运算需要学生掌握不同的运算法则,学生在实际计算中容易混淆,对于其中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老师可以根据实际的课题内容,为学生举例子。例如“假设商店中有220张动画卡片,上午卖出了40张,下午卖出了20张,还有多少张卡片没卖出去?”在解答这道题的过程中,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分析其中的条件和问题,先总结出一共要计算几步,然后在混合运算中分清计算的前后顺序。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课程的过程中,不仅是要学习数学理论知识,还要学会相关的解答技巧,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数学老师要在讲解各种例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总结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老师对于平均性问题的解答,可以列出贴近生活实际的例题,传授给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有效方法。解答应用题,学生要先审好题,对题目中隐藏的条件进行分析,列出正确的数量关系;对于求总量的题,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相关的道具,比拟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及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对题目中的分量条件和总量问题加以分析,采用算数方法解答。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地使用道具教学,并由老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解题技巧,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更加有效。
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础性的数学概念,提高小学生对数学课程的认知度,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方面需要老师采用合理的方法引导和指导学生的独立性思考,而另一方面则是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予以肯定。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对于图形问题的讲解,其中关于正方形和长方形部分的讲解,老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形状,并用测量和折纸的方式,制作出自己喜欢的形状。当学生展示出自己制作的图形形状后,老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肯定和表扬,借此认可学生的这种独立自主的学习表现。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给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让学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以及独立探究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我国在实施课程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提出素质教育的概念,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其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核心素养所提要求中的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理论知识和解题方法等,在此过程中,老师不能一味地采用“灌输式”的讲解,而是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讲解数学例题时让学生思考运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以此训练学生的独立学习意识。小学生在自主探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还能够提高各种数学能力,促使学生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经验和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并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形成长效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