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语文学科素养,培养学生语感

2019-01-11 15:15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喻凌燕
小学时代 2019年35期
关键词:标点符号蜘蛛语感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 喻凌燕

语感是一种对语言的建构能力、运用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可以积极发掘教材,用其中的留白之处引导学生、训练学生,鼓励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就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进而提高其语感能力。

一、立足情节,丰富细节

对教师而言,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教学的核心任务。但如何培养语感呢?我认为,教师必须重视教材的功用。在过去,教师很少关注教材中的留白部分,常常将重心放在文字部分。但其实“无声”的部分才更加值得深入研究,这部分内容长期为教师所忽略,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从文本的留白处入手,想一想作者没有说出来的话、人物的心理以及思路、情节脉络的发展,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补充细节,进而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例如,在教学《蜘蛛开店》这一课时,其中写道蜘蛛面对蜈蚣很害怕,但是文章中并未提及蜘蛛是否帮助蜈蚣缝补袜子,此处产生了一个空白。从这一点入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文中蜘蛛开过几次店,但是无一例外都失败了。你觉得蜘蛛败在哪里呢?它能否吸取前几次的教训,最后成功开店呢?尝试发挥你的想象力,想象故事还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这番话成功激起了学生创作的欲望,不少学生都举起了手,表达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做事应该坚持,不能半途而废、轻言放弃,于是他给出了一个全新的故事:“看到蜈蚣的一瞬间,蜘蛛吓坏了。本来想放弃,但是想了想,无论做什么都会遇到各种客人,如果轻易放弃,店什么时候才能开起来?于是它下定决心为蜈蚣织袜子,整整忙了三天才做好。当蜈蚣看到自己的新袜子时,内心非常高兴,又把苍蝇、蜻蜓、蜜蜂都叫来了,蜘蛛的袜子店终于开起来了。”在补白情节的过程中,学生也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当教师从情节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补白时,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脉络,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进行故事创作,在无形中起到训练其语言能力的目的,学生的语感也会在创作过程中逐步形成。

二、立足标点,感受情感

除了情节以外,标点符号同样值得教师注意。不同的标点符号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有的意味着句式结束,有的凸显语气,有的表达强调和肯定,有的功能代表省略。由此可见,标点符号是另一种语言艺术,如果运用得当,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标点符号也可以视作是文字的助手,对文章表达具有重要意义,对人物的情感也会起到一定的彰显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文本情节入手,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的标点,想想这些符号蕴藏着哪些情感,这对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也会构成深远影响。

例如,在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一课时,最引人注意的是文章中有大量的感叹号,此处就产生了一个思考点:“同学们,想必你们在阅读中都发现文字中有很多感叹号,你觉得这些感叹号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呢?它蕴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意味呢?”这样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情感涟漪,学生都开始了思索。有的学生认为:“我觉得感叹号表达了老屋的情绪,文章中的感叹号都出现在老屋告别的时刻,我想老屋是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的,毕竟它已经矗立了太多年了,肯定很留恋周遭的事物。所以想来一次正式的道别。”通过对标点符号的分析,学生不约而同地感受到老屋身上的伟大人格,对作品内涵也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不同的标点符号蕴藏着不同的含义,有的彰显情感、有的表达思想,但都具备一定的语义。通过分析,学生不仅理解了标点符号的作用以及意义,更会在潜移默化间学习到通过标点表达情感的方式,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三、补白插图,拓展想象

在教材中,学生不仅需要关注情节、标点符号,更需要关注编著者为文章搭配的插图。这些插图并不是随意为之,而是根据内容精心安排的。图片是另一种形式的语言,甚至蕴藏着更多的信息。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形象思维更发达,对图片的解读能力更强。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到文章中的插图,让学生运用自身的想象对图片中的信息进行表达,表达的内容不限,可以针对课文,也可以针对其他内容,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例如,在教学《雪孩子》这一课时,教师将教材中的雪景插图通过多媒体播放,接着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内容以及图片进行想象:“课文中描绘了小兔子和雪孩子在雪地里畅玩的场景,请你结合课文以及插图,想象小兔子和雪孩子的心情是怎样的?那一望无际的洁白雪景又带给你怎样的联想与感受呢?试着写一写你的想法。”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视线从课内迁移到课外:“面对这般美丽的雪景,你是不是也想和主人公一样去雪地玩耍呢?你还记得和小伙伴堆雪人、打雪仗的场景吗?不妨写一写你的雪地经历。”这样的话题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奇思妙想也随之展开,在补白过程中,学生积极联系自身的生活,不但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也锻炼了语用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配套的插图,一方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图片表达的内容,体会创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另一方面,也需要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将自己的感想与联想进行描绘,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四、引入联想,培养语感

小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虽未能完全了解所有事物,但是依然可以借助强大的想象能力弥补自身认知的不足。在实践过程中,抽象、概括性事物对小学生具备一定的难度,此时就需要教师释放小学生的联想能力,让学生在想象过程中逐步形成语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陌生的事物与熟悉的事物相关联,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易,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升其语感水平。

例如,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时,学生对其中的一个意象“茱萸”并不是很了解,就更不用说理解诗句的含义了。此时,教师不妨用另一个学生熟悉的季节来引导其思维,“同学们,你们都过过中秋节吗?”“当然!”学生很快给出了回答。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怎样过中秋节?”教师追问学生:“那请你想象一下,本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月饼,每个人的盘中放着一块月饼。现在却少了一个人,月饼多出来了一个,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学生想了想:“感觉有一点冷清,会想如果那个人也在家就好啦。”于是,教师因势利导,启迪学生:“是啊,的确是冷清了一些。就像王维诗中所写的那样,大家一起过重阳节,每个人都要佩戴茱萸,但是却因为诗人远在异乡,没有办法佩戴茱萸,其实这写出了一种身在异地的无奈、对家乡亲人的牵挂。”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熟悉的场景,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茱萸”这一意象背后的深意。

联想是小学生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通过联想,学生能够体会到事物中蕴藏的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同样需要引导学生联想,让学生在联想中感知事物、化抽象为具体,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希望引导学生构筑“语感”这片“方塘”,就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为学生注入有利于其语言训练的“源头活水”,让学生的情感在其中荡漾,最终在学生的心田泛起阵阵语感的“涟漪”。因此,教师不妨从教材中的情节、标点、插图入手,再引入学生的联想,就能让学生在语用训练中提高自身的语感。

猜你喜欢
标点符号蜘蛛语感
池塘里的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的争吵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我们班的“标点符号”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标点符号们的争吵
小蜘蛛冻僵了,它在哪儿呢?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蜘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