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韶关市五里亭小学 黄爱华
书是知识的载体,书是智慧的结晶,“部编本”语文教材的革新将阅读摆在了重要位置。温儒敏教授指出:“语文教学‘读’最重要,应当把阅读放在首位。”“阅读教学除了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还有更重要的,是培养高尚的读书习惯,把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大部分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对课外阅读不重视;不少家长忙于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很多学生的家境比较困难,图书的拥有量很少,家庭普遍缺乏读书氛围。因此,我校大部分学生没有读课外书的习惯。那么,如何培养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呢?笔者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探索。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策略指导是根基。因为通过阅读策略指导,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和技巧,就会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就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和成就感,才会爱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的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一个好的老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中,我很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朗读、诵读、默读、精读、浏览、跳读、猜读、略读和寻读等阅读方法,并把这些方法渗透到语文课的阅读训练中去,还教会学生根据阅读的内容和需要,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
例如,在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我指导学生用默读和猜读的方法初读全文,弄懂全文的大意;对于课文中的优美的文段,则采用精读、朗读和诵读的方法进行再读,一边读一边发挥想象,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摘录优美的语句。
学生读书有一定的速度以后,才会爱读书,才会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因此,提高阅读速度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阅读策略。
“部编本”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就要求:“默读要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做到:专注、不回读;尽量连词成句地读;阅读时扩大视域,一眼看到更多的内容。在课堂训练中,我设计了一些有趣的游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例如,游戏“一目十行”:用多媒体出示书名,让学生看10秒钟,然后说出自己看到的书名,看谁说得多。例如,游戏“一分钟大比拼”:用多媒体出示文章,让学生快速默读一分钟,在理解的基础上比谁读得快。
温儒敏教授主张加大课外阅读,鼓励“海量阅读”;鼓励学生读一些“闲书”,可以“似懂非懂”地读,“连滚带爬”地读。他强调“我是提倡语文教学采取1加X的办法的,就是拓展阅读。比如教一篇古文,连带让学生读四五篇古文。增加的X部分,不一定读那么精,泛读也可以的。”
但是,电子产品的普及充斥了孩子们的生活空间,他们很难静下心来,从书本中寻找阅读的乐趣。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地组织学生开展各式各样的课外阅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海量阅读,才能使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针对我校学生家中藏书量少的状况,我定期组织我班学生开展“图书交换会”的活动,就是让学生用已经看过的图书与其他同学的图书交换,得到新的图书。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共享班上其他同学的图书。
我校图书室里有各式各样的书,这是共享式阅读的好地方。每周我都组织学生去学校图书室读书,让学生置身于书的海洋中,感受充满书香的氛围,体会课外阅读的乐趣,然后把没有读完的书籍借回家去读,共享学校的课外阅读资源。
从众心理是青少年的一种正常心理现象。所谓从众心理和行为,是指个体在团体中常会不知不觉地受其团体的影响,而在感知、判断及行为上,表现出与团体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推荐式阅读就是抓住了学生的从众心理,让学生之间互相推荐好书,进而互相影响,一起读好书。
为此,我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好书推荐会”,让孩子们自己推荐看过的好看的书籍,并说明推荐的理由。孩子们自己推荐的书更符合孩子们的喜好和需求,更能激起孩子读的欲望,加上孩子们的从众心理,班上就形成了一起阅读书籍,共同讨论书籍的良好的阅读风气。
拓展式阅读就是围绕教材内容,将课外的学习资源纳入课堂,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读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超越课堂,超越文本,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的有效途径。
例如,学习了老舍先生的《草原》,我引导学生阅读了《林海》《可爱的草塘》《济南的冬天》和《荷塘月色》;学习了《少年闰土》,我引导学生阅读《故乡》和《朝花夕拾》;学习了古诗《题临安邸》,我引导学生诵读古诗《示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夏日绝句》《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和岳飞的《满江红》……通过这样拓展阅读,就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多读了很多的文章,而且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在“润物细无声”中培养了学生阅读课外书的习惯。
分享式阅读就是定期举行“阅读交流会”,让学生交流读书体会,分享读书心得。
例如,我组织学生借阅了名人传记的书以后,让学生和同学们分享:(1)你读了哪一位名人的传记?(2)读完此书的心情、感受和收获。(3)对此书不理解的部分。(4)对此书的评价。学生通过分享,不但加深了对所读内容的印象,而且体会到了读书能让人懂得很多知识和道理,使学生知道了读书的重要性,自觉地阅读课外书。
小学生有不服输的心理,喜欢竞赛。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兴趣更加热情高涨;有时候即使输了,也因为不服气,兴趣也会被激发出来。
在组织学生借阅了《十万个为什么》和《百科全书》以后,我设计了《百科知识真有趣》的活动课,用竞赛的形式,分享学生了解到的百科知识。在诵读了《小学生必背古诗》以后,我设计了《古诗接力赛》的活动课,来检查学生对古诗词的掌握情况……通过竞赛,学生体验到了成功,体会到了成就感,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得到了培养。
布置学生阅读莎士比亚戏剧以后,我组织学生排练《威尼斯商人》,并在班上进行表演。农村学校的孩子,大部分都性格比较内向、羞怯,上台表演对于他们来说,是比较有难度的事情。我先让他们熟读《威尼斯商人》,然后把这部戏剧分为几个短剧,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其中的一个短剧。这样就降低了表演的难度。孩子们的胆量得到了锻炼,表达能力得到了培养,表现欲得到了激发,同时也感受到了课外阅读的魅力。
教师在布置学生读古诗词,或读童话、寓言等故事以后,都可以采用表演式阅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任何一个好习惯的培养都不会是轻而易举的。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培养习惯也是一样。根据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一个好习惯的养成要21天,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
为了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每学期开学初,我就和学生一起制订“课外阅读计划”,确定每个月要完成哪些阅读任务。为了保证能完成阅读任务,学生每天都要读课外书,并写“读书记录卡”。“读书记录卡”记录阅读的时间、内容和感想。这样一来,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就养成了。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所说:“习惯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教师不断引导,反复强化,才能使学生形成一种惯性,才能成为一笔终身受用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