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石化小学 李红梅
现代教育是“大教育系统”,即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组织性较高的、广义的教育系统。学校单方面的力量在现代教育的生态环境中显得非常薄弱,单靠学校教育的力量已经无力撑起一个完美无缺的教育空间。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和复杂的任务。”真正好的教育一定是家校合力的共同教育,也就是家校共育。
家校共育的内涵不仅包括家长加强家庭教育,还包括让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中来,实现真正的沟通与互动,形成合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教育环境,共同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有效地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在此过程中,学校得到了家庭的支持,家长在教养子女时也得到了学校指导。家长通过学校方面的指导提升了家庭教育素养,而老师们也因为拓展了教育实践范围、获取了更多素材和经验,从而提升了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最终,能够提升教育效果。
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家校共育的目标必然聚焦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为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学校、家庭该如何负起自己的责任,又该如何合作?下面就浅谈一二。
随着时代向前发展,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占比越来越高,他们与孩子相处变得更加民主、平等,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家庭教育水平随之上升。很多家长缺少专业知识的引领,没有科学的育子观。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对家庭教育不够重视,对子女只养,不教;其二,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和行动仅停留在抓孩子的学习上,不少家庭在育儿职责上存在“越位”或“错位”现象;其三,许多知识、经验已与时代和孩子成长的需求不匹配,缺乏教育技能,与子女沟通不畅。
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欠缺,随着孩子成长、特别是进入学校以后,其后果会越来越明显。而进入此阶段后,学校、教师对家长配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之前,学校不掌握也无法干涉家长的家庭教育行为,而从进入小学开始,学校对家长就不能放任,而要通过许多方式强化家长的家教意识,提升他们的家教技能。
学校应采取“新生入学,家长学校随之开班”的举措。在一年级新生入学第一周内,新生家长学校随即开班。通过线上线下培训学习,推动家长的教育素质提升。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组织线下培训。如:我校按照河北省家长学校的统编教材,一学期进行两次家长集中培训,由水平较高的班主任或其他指定教师担任主讲教师,为家长们做系统培训。针对特殊年龄阶段的学生家长,还可请来专家做专题培训。如对一年级家长,举行“小学一年级家长我们该怎么做”的讲座,对六年级的家长,培训主题为“小升初如何衔接”。
举办家庭教育沙龙,让家长学校增添几分趣味和活力。为提高家长学校教学的实效性,学校可在尊重家长意愿的前提下,选择一部分文化知识水平高、家庭教育经验丰富、有教育热情的家长组成家委会。家委会和老师配合,引领家长们共同阅读家庭教育书籍,组织小型家庭教育沙龙,探讨孩子成长问题,分享家庭教育经验。
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线上交流,提升家长家教意识。学校可借助一些教学软件,组织家长进行网上学习。利用学校微信平台,开办“家庭教育”专栏,针对当前阶段的典型问题,推送专家报告、家教文章等。班主任、课任老师在教学之余,要抽出时间与家长进行交流,组织线上探讨,对表现出个性化问题的学生,要与家长一起“会诊”,商议有效共育措施。
1.创新实践体验教育,体现亲子性、家校共育性。
孩子的思想、行为、修养很多情况下是被潜移默化的,实践活动具有强大的潜移默化作用。因此,学校、教师要多组织实践体验活动。例如:根据季节特点组织春季踏青、暑假旅行、秋季采摘、冬季冰雪游戏等。根据传统节日内涵举行春节话年俗、清明远足祭扫、端午节包粽子讲故事、中秋赏月赋诗、国庆节演讲、教师节赞师、重阳节敬老助老等活动。在一些已成习俗的西方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时举行感恩活动。在特殊时间节点,举行庄重的仪式活动,如入学典礼、成长礼、成人礼,毕业典礼等。根据上级倡导或时代氛围,举行读书节、创建文明校园等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要给家长参与设计出通道和空间。如读书节活动中设计亲子共读的“版块”,母亲节邀请家长讲家庭故事、说育子心里话,毕业典礼由家长代表发表寄语等。
2.创新评价方式,让家长参与评价。
家长仅从学校、老师对孩子的评价中,难以真切感受孩子的学习成果、成长现状。因而,学校和教师要创新评价方式,让家长成为评价方之一,让他们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感受到孩子的成长,发现孩子成长中的问题。比如,期末时,以班级为单位,孩子们把自己的所学所获进行展示,家长们也参与其中。再如,演示集体合作逃生,举行讲讲我的数学(或其他学科)小天地、情景剧表演、朗读猜猜猜小型比赛等。让家长担任评委,近距离感受孩子的表现。在其中某些环节,家长还可以参与活动,如朗诵猜猜猜活动中,可以让家长蒙上眼睛猜哪个朗读声音来自自己的宝贝,在情景剧表演中,甚至可以请家长扮演某个角色。
3.创新“互助家庭”,促进合作发展。
现在的在校生,有很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家庭环境带有天然弱点。如何让他们的成长不孤单?组织“互助家庭”是一个可行办法。
在同一班级中,五六个居住较近、家长关系良好的家庭组合在一起,在学习辅导、接送上学、游戏看护等方面互助,在家教技巧、家教资源方面共享。比如,平时,轮流为孩子们提供集体学习场所。周末,孩子们在其中一家活动,参与制作可口的饭菜,感受不同家庭的家风和家教。几个孩子一起写作业,一起参加课外兴趣班,节假日相约出游,既充分利用了家庭教育资源,又增进了孩子间交往,培养了交往能力。
家校合作,共育共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将能够切实提升教育效果,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并可以改善亲子关系,增益家庭幸福。(本文为沧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办立项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阶段家校共育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81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