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彬
今天儿童的不幸,更典型的特征是,他们成为大众社会中“被宠坏的孩子”:自其出生伊始,所处的世界就没有强迫他局限于任何固定的形式,没有对他设置任何否定性的条件,而是不断刺激他的欲望。所有外在的压力、限制都被取消,所有可能的冲突都不复存在,他没有体验过任何限制,他竟然开始相信他自己是唯一的存在。欲望与意志被无限地动员起来,欲望已经逾越了“必要”与否的限制。一切外在与内在的约束——道德的权威、他人的权利、社会的限制、事物的局限在他眼里都不值一文。
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中,总是带着假面具,几乎没有以其本来的面具出现过,甚至弄得自己也不认识自己,当他们不得不露出真面目的时候,他们就会感到万分局促。
在人与人之间,做“人上人”之心、自私之心使他们同一切人比较,同一切人竞争,同时也对一切人封闭。
卢梭提醒要仔细分辨哪些是儿童自然的需要,哪些是因为他的妄念——因为幻想而造成的,因为生活过于优裕而引起的需要。一旦孩子的需要超出了他的能力,他怎么能快乐呢?
好的教育在于建立其欲望、能力与意志之间的平衡,建立起对自我的认同感。必须了解他自己认为自己在人类当中占据什么地位,希望达到什么地位,需要克服哪些障碍。要判明在其性格中占据上风的情感是博爱敦厚还是残忍阴险,是宽和仁慈还是妒忌贪婪。教育应帮助形成一个人的性格和意志。具有内在坚定性的性格寓于意志之中,意志不是可以变动的愿望与情绪,它有前后的一致性与坚定性,性格见诸于一个人决意做什么与决意不做什么这两者之间的比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