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花桥荣记》中的桂林味道

2019-01-10 02:16刘萍
当代旅游 2019年8期
关键词:白先勇

摘要:《花桥荣记》是桂籍台湾作家白先勇的著名短篇小说,作品以花桥荣记老板娘的见闻为故事主线,通过一家桂林米粉老字号的浮沉,对故乡桂林的味道展开了诗意的表达和书写,由此刻画出出在台北居住的桂林人对家乡的回望。作者将他所热爱的桂林山水、桂林方言、桂林米粉、桂戏与桂林人的性格融合在一起,升华了桂林文化的光彩,通过桂林本土化元素层层递进,逐渐深化地渲染出深刻的思乡主题,不仅传达出浓厚的思乡情结,也表现出白先勇在这篇小說中独特的叙事手法。

关键词:《花桥荣记》;白先勇;思乡情结;桂林味道

《花桥荣记》是桂台湾籍作家白先勇的著名短篇小说,作品以花桥荣记老板娘的见闻作为故事主线,通过一家桂林米粉老字号的浮沉,以民国时期桂林的风土人情和国名党败退台湾为写作背景,对于故乡桂林的味道展开了诗意的表达和书写,由此刻画出在台北居住的桂林人对家乡的回望。小说透过主人公的回忆,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关于花桥荣记米粉店的故事,这一故事的情节、人物及意象并不是无序的堆砌结合拼凑,而是有机的融合。

一、饶有韵味的桂林方言

作为一座地处岭南的小城,桂林既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个移民城市,方言具有丰富的特点。桂林方言作为西南官话的分支,首先具有官话的语言特点,同时又吸收了大量南方方言和民族语言的方言特色,再融合移民语言的元素,呈现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发音体系和语法规范。因此,桂林方言既具有北方中原官话的特点,又有南方语言的魅力,体现出了桂林人包容醇厚的性格特征。走在桂林的大街小巷,桂林方言给桂林人和桂林城带来的文化影响,就如小说一开头,主人公“我”用浓厚的桂林腔调所说的那段话:“提起我们花桥荣记,那块招牌是响当当的。当热,我是指从前桂林水东门外花桥头,我们爷爷开店那家米粉店。黄天荣的米粉,桂林城里,谁人不知?哪个不晓?爷爷是靠卖马肉米粉起家,晚一点来,还吃不着呢。”作者有意采用桂林方言进行叙事,不仅正面的突出桂林中年女子那种“能说会道”、“世俗”以及“桂林沙文主义”等自傲的性格特点,而且读者通过感受桂林话所带来的本土气息,进一步也体现了作者思乡之情。

二、别具滋味的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作为一种以桂林当地气候及地方物产为基础的岭南饮食文化代表,可谓是最能凝聚桂林文化特色的一个载体,它以一种独特而深刻的滋味和风情占据着无数在外漂泊的桂林游子的心。这一传统饮食,背后蕴含的是悠久的历史文化发展和积淀。据说桂林米粉“始于秦汉,盛于明清”,到了民国时期更是名声大躁,最著名的要数“马肉米粉”了,那碗只有茶碗一般大小里面盛着极鲜的马骨汤,每碗只有一根米粉,再配上以香脆的腊制马肉片、花生、香油,怎一个香字了得。《花桥荣记》将这工艺独特的马肉米粉渲染得名声响当当的,在桂林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品一开始就从几个经典桂林米粉的制作开始:磨米、舂米、做米粉、过冷河、切葱、切香菜、切牛肉、做汤汁、煮米粉、细心地浇上汤汁,铺上美味的佐料,如同完成一件艺术品一般小心翼翼。米浆滤水、米粉蒸煮、米粉揉团等米粉传统的工艺,桂林米粉的熬汤秘方、马肉腌制的独门绝技,老板娘在砧板上切着葱花、熬着桂林米粉精致的卤水,随着作者的笔墨揭秘。在字里行间凸显出桂林风情和桂林文化的符号。

三、富有人情味的桂林人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桂林温润的山水养出了桂林人温柔的性格。唐代诗人韩愈曾提笔写下“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优美诗句,极为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从“青罗带”、“碧玉簪”这些女性服饰的意象,我们就可以体会到桂林山水的柔美精致。如此细腻温润的自然环境,便孕育出了桂林人温柔包容的性格。桂林人温文尔雅,与世无争,享受着桂林山水带来的静谧,在恬静温婉的山水中平心静气地生活着,享受着人生,修炼着人生。陈毅元帅的诗句“愿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一语道出了桂林人的心声,他们有着灵山秀水的孕育,是知足而自在,自得而悠然的。环城而绕的山水让桂林人的生活地界不是那么开阔,但生活圈子却能自成体系。相比平原而显得狭小的城市,环境虽然逼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却因为空间距离的接近而变得更紧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因为生活圈子的简单而变得更密切。这使得桂林人的生活充满着烟火气的同时又不失人情味。因此,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更热爱在家乡的生活,一巴掌都不愿离开这一片生兹养兹的故土。

四、独具风味的桂戏

《花桥荣记》中的桂戏是广西特有的戏剧表演形式,这是一种用桂柳方言演唱的地方剧种,这种戏剧注重以细腻而富有生活气息来塑造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的面部表情形象化的语言和眼神之间的传达来。小说在叙事的情节之中穿插了数段对于桂戏的描写,“我一听,他竟然在拉我们桂林戏呢,我不由得便心痒痒了起来感叹的点睛之笔更平添了乡思的真实情感”,“十八年老了王宝钏——听得不禁有点刺心起来”,“人家王三姐等了十八年,到底是把薛平贵等着了”。“我”和卢先生都是戏迷,非常怀念还在桂林时“小金凤”唱的桂戏。有一天,卢先生还在公园里唱桂戏《薛平贵回窑》,“我”在听戏过程中恍惚回到梦里的故乡,卢先生在公园里拉着二胡唱着桂戏《薛平贵回窑》一下子把人带回了回忆当中,“我”在听戏的过程中回到了梦里的桂林,戏里的王宝钏在寒窑中苦等十八年,到底还是把薛平贵等回窑,但是“我”等了先生那么多年,始终是杳无音信,同乡人卢先生在苦等桂林的未婚妻,等待她和自己在台北团聚,始终是一场梦。

参考文献:

[1]白先勇.台北人.花桥荣记[M].晨钟出版社.1971.

[2]陈光远.《花桥荣记》第一视角的乡愁书写[J].濮阳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15.6.20.

[3]李咏梅.白先勇的“桂林情节”[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6.15.

作者简介]:

刘萍,女,广西桂林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学、美学。

猜你喜欢
白先勇
白先勇:不强人所难
白先勇:一生痴迷《红楼梦》《牡丹亭》
高级修养
高级修养
高级修养
白先勇称《红楼梦》是天下第一书
《牡丹情缘:白先勇的昆曲之旅》
白先勇:我记忆中的“大江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