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群众观的发展历程研究

2019-01-10 02:16袁倩
当代旅游 2019年8期
关键词:发展历程毛泽东

袁倩

摘要:毛泽东群众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当前我们党所出现得严重的“四风”问题,一些党员干部严重脱离人民群众,甚至出现人民群众办事难,出门办事看脸色的现象。更有一些党员干部搞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贪污腐败、违法乱纪,完全不把人民群众放在眼里,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利益,破坏了党群的血肉关系。究其原因是部分党员千部的群众观日渐淡薄。在分析毛泽东群众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这对于加强党的群众观念,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群众观;发展历程

毛泽东的群众观形成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一个漫长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才逐渐产生发展成熟以及走向深化完善。对毛泽东群众观形成发展历程的研究就是从宏观上对毛泽东群众观的发展脉络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和概括。有利于从整体上深入了解和把握毛泽东群众观发展演进的轨迹,避免对毛泽东群众观的认识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

一、毛泽东群众观的萌芽时期

毛泽东的唯物主义群众史观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从英雄史观逐渐向群众史观转变而来的。

少年时期的毛泽东从小就生活在中国最偏远最贫穷、人民群众受剥削、受压迫最为深重的农村,毛泽东从6岁就开始和贫穷百姓一同下地干活,这使得他非常能够体会百姓的疾苦,并且同情他们的遭遇。16岁那年毛泽东去了离家有50里的湘乡县立东山小学堂读书,在此期间毛泽东大量阅读了《精忠传》、《水济传》、《隋唐》、《三国》、《盛世危言》等带有浓厚爱国色彩的书。毛泽东曾说:“我认为这些书对我影响很大,因为是在容易接受的年龄里读的。”毛泽东受到这些著作的教育与启迪,因此逐步树立了立志救国救民的志向。不仅如此,毛泽东还沉醉于中国古代著名君主——尧、舜、秦始皇、汉武帝的史实,对他们的历史功绩常仰慕。那时候的毛泽东认为皇帝以及大多官吏都是诚实、良好和聪明的人,他们只需要康有为的变法就行了。因此,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崇尚“圣贤创世”的主张,认为只要依靠圣贤人物就能改造中国。1911年,毛泽东在学校墙壁上贴了一篇自己写的文章,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发表政见,他主张孙中山任总统,康有为当国务总理,梁启超当外交部长。1915年6月25日,毛泽东在致《湘生信》中说:“来日之中国,艰难百倍于昔,非有奇杰不足言救济。”在圣贤史观的影响下,毛泽东把国家贫弱的原因归结为“国民之愚”,认为只有圣贤才能做到,必须通过圣贤的指引才能够有效的改造现实世界。促使毛泽东由圣贤史观转变为群众史观的导火线是俄国的十月革命以及中国的五四运动。经过这两次运动的洗礼,毛泽东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最强,并且认为只要联合人民群众起来反抗社会的腐朽和黑暗,就能够改革整个社会。毛泽东已经意识到“英雄”“圣贤”不是革命胜利或是失败的决定性因素,人民群众的大联合才是其根本原因。从此开始,毛泽东的思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崇尚“圣賢救世”转为劳苦大众才是拯救中国的决定力量。

由此可见,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正如毛泽东所说:“我这个人从前就有过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是后来才接受的。”但是,这种转变是不彻底的不全面的,所以这个时期毛泽东群众观还是处于萌芽阶段。

二、毛泽东群众观的形成时期

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前夕,这一阶段为毛泽东群众观的形成时期。

1920年,毛泽东策划并亲自参与了“湖南自治运动”,主张人民应该依靠自身的力量推翻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专制统治并建立自己自治的政府。他认为湖南自治运动应该是由人民来发起的,人民群众具有巨大的智慧和才能,他们有能力和权力来从事政治、法律等社会活动。而少数统治者的专制、独裁是没有办法搞好政治的。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负责湖南省工人运动的毛泽东积极深入到安源工矿、铁路,农村等地方了解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状况,他还开办自修大学、补习学校和农民运动讲习所,向群众灌输马克思主义和革命理论,号召工人团结起来与剥削者斗争,为自己争取权利。在此期间毛泽东积极组织工人罢工广泛开展工人、农民运动。在面对工人消极堕落的情形时,毛泽东对工人的力量给予高度重视并且把工人的力量比作“天”,他说:“大家不是说天最大吗?什么是天?大家看,‘工和‘人两个字连起来就是‘天。”在毛泽东的指导下,1922年安源铁路工人大罢工爆发并最终取得了胜利。紧接着,长沙泥木工人罢工、粤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相继爆发并在毛泽东的亲自带领下取得了胜利。这些工人大罢工的活动使得毛泽东深刻认识到工人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巨大作用。毛泽东不仅在城市组织领导城市工人运动,而且还在农村组织农民开展运动。毛泽东借鉴在城市开办补习所的经验在农村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农会迅速发展,农民还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队伍,各地农民运动进行地有声有色。1926年6月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中不仅着重分析了谁是敌人谁是朋友的问题,而且还旗帜鲜明地指出农民是中国工人阶级最广大最忠实的朋友。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进行武装割据,毛泽东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已深刻认识到占有全国人口最多数的农民才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一旦离开了农民的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也就失去了意义。但是如何取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来促使他们全力投入到革命中,1937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的文章,他积极动员千百万群众,组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此表明毛泽东已经深刻认识到了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且开始注重联系群众,重视群众的利益,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

三、毛泽东群众观的发展时期

从抗日战争时期,一直到党的七大胜利召开,这一阶段是毛泽东群众观的发展时期。

毛泽东在这一时期的主要观点是:一是人民群众汇聚了中国革命战争中的巨大力量。毛泽东在《论持久战》文章中说道:“战

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革命力量,只有团结和依靠人民群众共同抵御外国侵略者,我们的革命才能早日实现胜利。

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反复强调我们党、军队都要为了群众,要密切联系群众。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1944年12月6日毛泽东又在延安《解放日报》中指出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党的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只有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才能激发人民群众参与革命的热情并把革命事业推向前进,才能根植于群众,从群众中汲取力量和养分,实现政党的长盛不衰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是虚心向群众学习。毛泽东特别强调要想教育和领导群众,首先自己要向群众学习,也就是要先做群众的学生,而后才能做群众的先生。只有这样才能为制定科学的路线、方针、政策打下坚实的基础。1941年3月,毛泽东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践》中强调:“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雅可笑的。”由此可以看出我党领导和干部向群众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智慧,只有向人民群众学习,甘当人民群众的学生,才能做好每一件历史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事。毛泽东还强调要拜人民群众为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不仅如此,毛泽东还特别注重在实践中学习,他身体力行,不论在战争中,行军路上,还是战争间隙,他都置身于群众中,甘愿做小学生,和全党同志共同向群众学习。

四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1943年,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系统论述了党的群众路线思想:“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毛泽东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对群众路线作出了正确的解释,并且为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毛泽东还提出了一般和个别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两种党的具体工作方法。1945年,在延安召开了党的七大,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了把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作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一文中对毛泽东群众观点的理论概括为“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習的观点”。由此可以看出,刘少奇对毛泽东的群众观做了系统化、理论化的概括并由此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党的七大的召开标志着毛泽东群众观由发展走向成熟。

四、毛泽东群众观的深化时期

从解放战争到社会主义改造、建设这一时期是毛泽东群众观的深化时期。

在历经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过程中,毛泽东的群众观点得到了极大的深化发展,这一时期毛泽东的群众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深化了权力来源于人民,要保证人民各项权利的观点。毛泽东强调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因此党要代表和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并且在实践中,毛泽东带领人民开展了几次整风运动、进行了“三反”、“五反”等政治运动和各项民主改革,从而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来保证和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二是深化群众工作的方法。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我党带领人民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由于急于求成,在大跃进中,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盛行,各地纷纷制定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在运动中犯了“左倾”冒进的错误,由此中央开始纠正所犯的错误,毛泽东发起“大兴调查研宄之风”的运动,逐渐恢复“实事求是”的精神,倡导继续走群众路线,不断丰富群众工作方法。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对群众路线做了进一步的阐释和归纳,提高坚持群众路线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从1957年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直至毛泽东晚年这段时间里,是毛泽东群众观曲折发展的一个阶段。在此阶段毛泽东对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给予了过高的重视,同时发动了群众运动,最终使得毛泽东群众观的发展走了弯路。虽然在这一阶段毛泽东的群众观遇到巨大困难和挫折,但是毛泽东的群众观并没有止步,仍在曲折中不断向前发展和深化。比如毛泽东在这一阶段提出的“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群众素质”、“引导群众前进”、“反对个人崇拜”等都是较为正确的思想。

参考文献:

[1] 麦克法夸尔,费正清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34页.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983——1949)》(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8页.

[3] 张彦兵:《毛泽东同志的群众思想与反对腐败》,载《学理论》2010年第5期,第12页.

[4] 中共中央文献研宄室编:《毛泽东与联系群众》,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1页.

[5]《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11,790页.

[6]《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04,1094-095页.

猜你喜欢
发展历程毛泽东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刘文西笔下的毛泽东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现状及发展趋势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国内奢侈品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研究
新媒体时代表情包发展的传播学解析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