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2019-01-10 08:22范圣雅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35期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高龄

范圣雅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3例。对照组接受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 观察组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下地行走时间分别为(94.02±10.23)min、(351.23±111.02)ml、(7.49±2.46)d、(14.82±2.23)d, 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21.12±23.02)min、(421.42±116.42)ml、(46.52±14.23)d、(75.42±7.36)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98%,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2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高龄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5.037

股骨粗隆间骨折在临床骨科疾病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 尤其好发于>75岁高龄人群。导致其发生的因素较多, 最为常见的是跌倒摔伤及交通事故伤, 且由于老年人群本身容易存在骨质疏松等情况, 跌倒及碰撞时, 便极易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1]。粗隆部位血运丰富, 发生骨折后虽然容易愈合, 但是也容易发生髋内翻等现象, 因此, 需要尽早的选择正确方式进行治疗[2]。基于上述情况, 本文就本院收治的86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开展研究, 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9年2月于本院治疗的86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3例。对照组中男25例, 女18例;年龄71~83岁, 平均年龄(76.85±2.03)岁;车祸伤、行走跌伤、骑车摔伤分别为15、22、6例。观察组中男26例, 女17例;年龄70~84岁, 平均年龄(76.84±2.05)岁;车祸伤、行走跌伤、骑车摔伤分别为16、23、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对本次研究知情, 自愿签署同意书者;不伴有恶性肿瘤疾病者;不伴有肝、肾等重要疾病者。②排除标准:伴有陈旧性骨折者;伴有多发性骨折者;伴有精神疾病者。

1. 3 方法

1. 3. 1 对照组 接受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主要内容包括:保持仰卧位, 行全身麻醉, 将患侧肢体垫高约30°, 在髋关节外侧行直切口, 充分暴露股骨上段, 在手术过程中行牵拉复位, 并借助克氏针进行固定, 于股骨大粗隆下方约5 cm放置导针定位器, 并放入导针, 在C型臂机帮助下对导针具体情况进行观察, 然后于股骨颈位置滑动螺钉, 在股骨外侧使用套筒钢板固定, 接着行常规引流与切口缝合。

1. 3. 2 观察组 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主要内容包括:保持健侧卧位, 行全身麻醉, 钝性分离臀大肌, 切断外旋肌群, 十字形状将后关节囊切开, 充分暴露骨折及股骨颈位置, 恢复股骨小粗隆上端形状, 截骨位置在同股骨小粗隆距离约1.5 cm位置, 帮助恢复股骨粗隆解剖结构, 固定骨块使用钢丝, 使用髓腔锉帮助扩髓, 接着注入骨水泥, 固定假体柄、双动头, 接着行髋关节复位, 观察关节活动度、假体对位、双下肢等情况, 无误则可行引流与切口缝合。

1. 4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及下地行走时间。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泌尿感染、压疮、移位。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下地行走时间分别为(94.02±10.23)min、(351.23±111.02)ml、(7.49±2.46)d、(14.82±2.23)d, 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21.12±23.02)min、(421.42±116.42)ml、(46.52±14.23)d、(75.42±7.36)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兩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98%,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2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属于髋部骨折, 在骨科中具有较高发生率, 如果选择保守方式进行治疗, 很容易出现髋内翻、肢体短缩畸形等, 此外, 还可能引发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具有较高的致残率[3]。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下地行走时间分别为(94.02±10.23)min、(351.23±111.02)ml、(7.49±2.46)d、(14.82±2.23)d, 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21.12±23.02)min、(421.42±116.42)ml、(46.52±14.23)d、(75.42±7.36)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98%,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2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可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方式主要是借助套筒侧钢板及拉力螺钉方式固定股骨头颈及股骨干, 不仅具有滑动性能, 还具有加压性能。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但治疗后骨折位置容易发生局部塌陷、畸形、髋内翻等不良现象, 不仅增加治疗时间, 还会影响预后[4]。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近年来在临床中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方式, 能够重建股距, 有效增加股骨颈、股骨干两者之间的承受能力, 因此, 术后患者能够尽早下床活动, 承重恢复速度也较快, 且术后不会发生较多并发症, 且能加快髋关节功能恢复速度, 进而促进康复, 并改善预后[5-8]。

综上所述, 对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永辉.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7, 45(4):61-62.

[2] 向亮, 张卫, 贺洪辉, 等. 骨水泥重建股骨距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 32(8):840-842.

[3] 万永刚, 刘旭东.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中国现代医生, 2017, 55(33):60-62.

[4] 郭甲瑞, 余进伟, 陈旭.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观察.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7, 10(3):223-225.

[5] 王鹏程, 姜强, 玉苏甫·阿不都热合曼, 等.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PFN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讨.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24):73-74.

[6] 杨盛强, 张营, 余江, 等. 国产Wagner假体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临床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12(13):153-154.

[7] 周保军.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不稳定骨折效果观察. 中国伤残医学, 2015(9):42-43.

[8] 黄以祥. 高龄股骨粗隆部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手术研究. 医药前言, 2016, 6(19):87-88.

[收稿日期:2019-04-01]

猜你喜欢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高龄
右美托咪定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前列腺剜除术高龄患者中的应用
70岁以上司机交驾照每人发10万韩元补贴
石台行
股骨颈量化截骨在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自理模式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
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观察
综合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术后疼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