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联大的研究进展与趋势
——基于2011—2018年文献的计量统计与知识图谱分析

2019-01-10 02:45焦慧方李晓霞陈希亮陈海龙
关键词:西北大学西北发文

焦慧方,李晓霞,陈希亮,陈海龙

(1.西北大学 科学史高等研究院,西安 710127;2.咸阳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西安 712000; 3.西安交通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西安 710049;4.长安大学 图书馆,西安 710061)

1937年9月10日,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第16696号令:“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为基干,设立西安临时大学”。[1]西安临时大学于1937年9月并入省立河北女子师范学院,更名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西北联大”),成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办学规模最大的两个大学联合体之一(另一大学联合体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2]自1937年至1946年,西北联大以分而有合的形式在西北大后方,为西北地域文化,维持战时科学研究,保存国族文脉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近年来,随着西北地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学者们对西北联大的研究热度不断攀升,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为本研究的分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研究系统提取2011年1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关于西北联大的研究成果,首先对其进行归纳和分类,继而从多个研究维度进行分析和综合述评,以期总结近期围绕西北联大所涌现的相关研究的特点和趋势,为今后更加深入地推进对西北联大的研究提供基础性的参考。

一、研究方法概述

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权威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其连续动态更新能够直接敏锐地反映学科的发展态势。[3]本研究首先基于CNKI E-Study 3.2.1软件,检索策略制定为“主题”“篇名”和“关键词”字段中含“西北联大”“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国立西安临时大学”的文献,并进行查重,剔除同一篇文章发表在不同期刊上的文献,同时剔除非学术研究文献,包括报纸、讲话稿、会议综述、新闻报道、公告、项目介绍以及采访稿7类。将最终纳入研究的文献,制定分析单元和类目系统,提取文献相应的特征,包括发表年份、作者、作者单位、作者研究方向、关键词、作者人数、区域分布、研究取向、发文期刊、支持基金、被引次数。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4]对中国知网收录的关于西北联大的研究文献进行定量统计分析,从不同维度对发文情况、发文作者、作者机构及其合作情况进行可视化分析,[5][6]同时对涉及的关键词绘制聚类知识图谱,进行关键词共现及中心性分析,通过挖掘关键词突变情况,追踪西北联大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二、基于可视化的西北联大研究文献分析

(一)研究发展概况

根据上述文献检索及筛选方法,共得到131篇期刊文献,其中包括CSSCI期刊49篇。总下载21154次,总被引229次,篇均被引1.75次,篇均下载161.48次。2012年发表CSSCI高质量论文13篇,为历年之最,占当年所有发表文章的68.42%;2013年与2017年为论文发表数量高峰期。可以看出,近些年来针对西北联大的相关研究,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了大幅度提升。

(二)基金资助情况

在131篇文献中,有73篇标注了基金资助情况,占文献总量的55.7%;被标注的基金共有64个,其中国家级项目8项,占项目总数的12.5%;省部级项目25项,占项目总数的39.1%;厅局级项目17项,占项目总数的26.6%;校级项目14项,占项目总数的21.9%,自2011年起,基金管理部门和院校对西北联大研究的重视程度逐年增加,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研究机构分布

通过计量分析,共有90家机构参与了西北联大的研究,标注第一作者为完成单位发表文章的有73家机构,将发文3篇及以上的研究机构及发文情况统计如表1,可以看出,发表3篇及以上的有16家机构。发表4篇及以上的有6家机构,其中,西北大学科学史高等研究院(西北大学数学与科学史研究中心)发表10篇文章居首,咸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陕西理工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发表5篇论文排名第二,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与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分别发表4篇文章并列第三。可以看出,发文较多的机构基本为高等院校及其下属科研院所。

表1 主要研究机构发文情况汇总表

注:作者单位:统计第一作者所在单位,如有独著或第一作者有多个单位,则统计其第一单位。

将标注第一作者为完成单位发表文章的有73家机构分别归属于其所属高校进行统计,可以得出,发表5篇及以上的高校有5所,分别为西北大学(29篇)、陕西理工大学(学院)(19篇)、西北工业大学(8篇)、西北师范大学(5篇)与咸阳师范学院(5篇)。

此外,分析各研究机构发表文献的总被引频次发现,西北大学(注:此处指标注西北大学为第一作者完成单位)被引28次居首,西北大学科学史高等研究院(西北大学数学与科学史研究中心)以被引26次位居第二,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被引用23次位列第三。同时,根据篇均被引频次,西北大学远高于其他院校(如表1所示)。总体看来,西北大学在西北联大领域的研究具有较高水平,这是由于该院校在国内首批成立了西北联大研究所,且西北大学作为西北联大的主体之一传承至今。

(四)发文作者分布

通过计算合作度和合著率指标,以便衡量科研论文的合作情况,[7]从而反映出文献的分工协作程度及研究的水平。[8]本文分析的131篇文献中,作者总数185人,其中82篇文章独立完成,49篇文章合作完成,合作人数最多为4人,文献合作度为1.47(185/131),即每篇文章平均由1.41人合作完成,低于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统计的3.43的指标;合作率为37.4%(49/131),远低于1995年我国科技期刊论文合著率75.2%及国外科技期刊80%著者合著率指标。[9]

根据普赖斯定律:[10]在同一主题中,半数的论文为一群高生产能力作者所撰,这一作者集合的数量上约等于全部作者总数的平方根。通过计算最低发文数及最低被引量,确定出核心作者(只要符合以上要求之一的作者即可作为核心作者)。作为第一作者发文量最多为8篇,由普赖斯定律公式:[10]

其中,m表示核心作者最低发文量或最低被引频次,nmax表示最高产的作者所发表的论文数或第一作者发文累积最高被引频次。计算得最低发文量为2.118;第一作者发文被引频次累积最高为36次,计算得最低被引频次为4.494。即发表论文≥3篇的作者或发文累积最低被引≥5次以上的作者为核心作者。统计表明,发文3篇以上的作者有9人,发文量低于3篇且论文累计被引5次以上的作者有7人,共计16人,占第一作者总数的12.9%,他们共发文50篇,占所有文献的40.32%,与定律中核心作者发表的文献量占总文献的50%相比有一定差距,说明了西北联大研究团体较为分散,没有形成具有凝聚力的研究群体。在对西北联大的研究过程中,不少学者做出了很有价值的研究,根据本文所采用的计量统计标准,上述被定义为核心作者的学者较为突出。由于评估的方式多种多样,这一结果或许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

(五)发文期刊分布与分析

收录西北联大研究文献的期刊共59种,其中CSSCI期刊18种,核心期刊23种,收录文献数量3篇及以上的期刊共10种,其中4种为CSSCI期刊,占比40%,说明西北联大研究文献整体发文水平较高。高校学报是西北联大研究文献的主要载体,其中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总计发文25篇,远高于其他期刊,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发文12篇,位列第二。其原因在于,西北大学和陕西理工学院是国内仅有的两所设立西北联大研究所的高校,是研究西北联大的主要力量。

三、西北联大相关文献的研究热点现状及趋势

(一)研究热点

关键词是文献内容的核心,利用关键词在某一领域文献中的出现频次和中心性,可以探索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出2011—2018年西北联大相关文献研究热点聚类知识图谱(图1)[11],图中每个圆形的节点代表关键词,大小各异的圆环表示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共包含324个关键词和834条连接线,网络整体密度为0.0184,节点越大,表示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多,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能够反映出西北联大的研究热点。

图1西北联大相关文献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

通过生成共词矩阵进行共词分析,并找到界分高频词和低频词的阈值,本研究将324个关键词进行归类及取舍,将高频词列入共词矩阵中。[11]根据多诺霍(Donohue)在1973年提出的高频词低频词的阈值公式:

公式中,T表示界分高频词和低频词的阈值,I1表示频次为1的关键词的个数。本文中,I1的值为47,得到阈值为9.208,即出现频次为10次及以上的关键词是高频关键词。通过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可得,出现10次以上的关键词分别是西北联大、西北联合大学、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西安临时大学、国立西北大学、高等教育、科学教育、北洋工学院、汉中、北平师范大学。其中,西北联大、西北联合大学、国立西北联合大学、西安临时大学、国立西北大学关键词的含义相同,高等教育、科学教育等关键词的含义也存在交叉,因此将其进行合并处理。

在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中,圆环最外层的紫红色年轮表示中心性,中心性越大,说明这个关键词的中心作用越大,对其他关键词的影响也越大。[11]频次和中心性都高的关键词代表了研究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高频关键词统计如表2。挑选出其中中心性大于0.1的关键词得到西北联大领域的研究热点包括西北联大、西北联合大学、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国立西北大学、抗战时期、北洋工学院、国民政府教育部。由此看来,研究者更加关注抗战时期西北联大的高等教育及科学教育及其对西北高教乃至中国高教事业的影响及贡献。

表2 高频关键词汇总表

注:此处“年份”指关键词首次出现的年份。

(二)研究取向

根据表2,进一步对选出的高频关键词和中心性较强的关键词进行合并、整理、抽取和汇总分析,得到西北联大相关文献研究取向及研究热点体现在以下几个领域。

西北联大的高等教育理念及体制:主要研究抗战时期西北联大的办学精神、办学理念及教育制度,侧重于历史梳理及分析,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如:兰梁斌发表于《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论抗战时期西北联大的传统文化教育》;梁严冰发表于《高等教育研究》的《抗战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宇子侠发表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的《抗战时期高校联办的历史解析》。

西北联大高教精神的当代价值及传承:主要研究西北联大的办学精神、办学理念、教育制度,以及西北联大在高等教育尤其是西北地区的高等教育方面的贡献,侧重于当代价值及传承,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如:姚远发表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的《西北联大融汇世界的办学思想与实践》;张亚群发表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的《论西北联合大学的学科发展及其贡献》;韩阿伟发表于《中国高校科技》的《西工大对西北联大办学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西北联大下设机构、相关人物以及相关学科:主要研究西北联大所属的院系和组织机构等,如图书馆、体育委员会;西北联大的相关人物,如西北联大的创办者、教师、学子以及学人群体,主流研究方式为结合该人物或人物群体所在的学科方向,阐述其思想或科研成果对历史的影响,对所在地区的贡献以及当代价值及传承;以西北联大的某一学科,如生物学、体育学、家政教育、农学等,为研究中心,阐述其对西北联大、西北教育乃至西北开发的贡献及影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有:郭晓亮、姚远发表于《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李书田工程技术救国思想研究》;曹振明、姚聪莉发表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的《抗战时期的姜琦教育思想研究》;张显锋发表于《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的《西北联大图书馆考略》;李晓霞发表于《咸阳师范学院学报》的《国立西北农学院的农学教育研究》;岳霞发表于《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的《西北联大家政教育研究》;徐辉军发表于《体育文化导刊》的《西北联大体育系的历史演进及其影响》。

西北联大相关史料、历史地位等:主要研究与西北联大相关的历史事件,如张骞墓的发掘,相关的学术论文以及所办期刊等;西北联大的战略地位,阐述其在西北高教建设乃至全国高教建设的贡献及影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有:白海峰发表于《文博》的《张骞墓发掘中断原因之我见》;伏俊琏发表于《档案》的《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时期的一篇学术论文》;姚聪莉,刘莹发表于《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西北联大社会教育思想与实践探索——基于〈西北联大校刊〉的分析》;方光华、梁严冰发表于《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抗战前后国民政府的西北建设战略》。

(三)研究的演进过程

为了考察不同关键词在不同时间内的出现情况,对西北联大相关文献研究进行时间演进分析,在聚类知识图谱的基础上,研究西北联大相关文献的关键词突变情况,可以得出对西北联大研究热点的变化趋势,绘制关键词突变的可视化图形,[11]如图2所示。共有13个突变关键词,其中,2011—2013年间多数为“西北联合大学”“高校内迁”“西北地区”等类别关键词;2015—2016年多数为“图书馆史”“何日章”“师范学院”等类别关键词;2016年以后出现“启示”“西南联大”等关键词。可以得知,学者们对西北联大的研究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梳理西北联大成立的历史背景及成立之初的历史——研究西北联大的相关人物、学科以及下设机构等——研究抗战时期西北联大成立的军事战略及在西北开发中的历史地位——研究西北联大的高教体系及教育理念对现今高等教育的启示。近年来,西北联大精神的当代价值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

图2 关键词突变可视化图

三、结论

近年来,学术界对西北联大的关注度逐渐增强,西北联大对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高等教育的贡献逐渐被人们关注并认可。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西北联大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可知,2011—2018年间,西北联大的相关研究文献开始集中涌现,发文数量持续增加,发文质量不断提高。从校级到国家级基金对西北联大研究的支持力度均较大,基金管理部门及学术界对西北联大研究的重视程度逐年增加,发展态势良好。绝大多数研究机构分布于陕西省,少数分布于甘肃省,极少数分布于其他省市,这与西北联大办学于汉中,传承于陕西、甘肃高校的历史背景密不可分。但西北联大研究团体较为分散,不同机构之间合作有待加强。西北联大研究文献整体发文水平较高,高校学报是主要载体,其中西北大学学报(含自然科学版和哲学社会科学版)发文数量最多,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发文数量次之,这是因为西北大学和陕西理工学院是国内仅有的两所设立西北联大研究所的高校,是研究西北联大的主要力量。从研究内容上看,学者们对西北联大的研究主要涵盖了成立背景、高教体系、下设机构及学科、相关人物、办学精神等方面,重点研究了抗战时期西北联大的高等教育、科学教育及其对西北高教乃至中国高教事业的启示及贡献。从西北联大研究的演进过程可以看出,近年来更多学者开始关注当今高校对西北联大精神的传承。

在研究期刊论文的同时,本研究对2011—2018年间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也进行了统计分析。学位论文分布于2013—2016年间,共有1篇博士论文(西北大学)和9篇硕士论文(西北大学3篇,西北师范大学2篇,首都师范大学1篇,曲阜师范大学1篇,陕西师范大学1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篇)。从毕业院校分布情况来看,师范类院校占据大多数,这与图5中2012和2016年突变的关键词“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师范学院”相吻合;同时,上述学位论文也多以研究西北联大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及相关机构为主题,这也和对期刊论文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基于篇幅和复杂性的考虑,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以外的书籍等相关出版物未能纳入本文的分析范围,今后将另文探讨。

猜你喜欢
西北大学西北发文
西北大学木香文学社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一座西北小城
The Analysis of The Bluest Ey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rantz Fanon’s Post-colonialism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西北不惑
黔西北行吟
《我们》、《疑惑》
西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