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读法”守住高中诗歌教学的绿水青山

2019-01-10 18:45河南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9年2期
关键词:读法绿水青山古诗词

河南

古代诗词语言精练、想象丰富、情感真挚,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传唱千年而不衰,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对于如此珍贵的中华文化遗产,教师本该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阅读鉴赏优秀作品、品味语言,体验诗词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进而让学生领悟人生哲理。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仅仅把诗词教学定位在“识记”这一能力层面,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都比较单一、死板。在鉴赏诗句时,教师也常常一味地讲解和灌输,忽视了学生作为审美主体的感受,限制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同时,因古诗词年代久远,与当今的表述方式相比存在明显差异,许多学生认为古诗词晦涩难懂,对古诗词的学习存有严重的畏难情绪,长期依靠教师的讲解来学习,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缺乏主动鉴赏、品味诗词的意识和能力。这种教与学的方式,导致了诗歌教学疏浅与粗陋的现状,古诗词的学习不见审美,只为考试。

一、守住古诗词教学的绿水青山

古诗词教学是一种审美教学,教师应当不断学习和思考,提高个人专业能力,把握教材、了解学生,引导学生形成审美主体意识,提醒学生在学习诗词时有身临其境之感,不要以理性的分析代替感性的领悟。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诵读”在诗歌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如果把古诗词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比作古诗词教学的“绿水青山”,那“诵读”就是守住古诗词教学“绿水青山”的重要途径和法宝。

高中古诗词教学的“诵读”指向怎么“读”,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才能激发学生读诗词的兴趣,让学生主动读、乐于读,然后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诵读,比如音读、意读、美读、情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情感;用普通话读、用方言读、用吟唱法读;自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接力读、教师范读、录音读、配乐读,用多样化的诵读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激活古诗词教学课堂。

笔者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实际出发,结合高效课堂理念,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化教学形式,提出古诗词教学“四读法”,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引入一股活水,让琅琅的诵读声飞出课堂,滋润日渐干涸的古诗词园地,让深刻的个人体会沁人心脾,让古诗词教学回归本真。

二、古诗词课堂教学“四读”法

朱自清先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他指出,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得从正确的诵读教学入手,文章要由老师、学生反复诵读,有时还得背诵。北大教授温儒敏说:“语文教学通常说听说读写,哪一样最重要,读最重要,所以应该把阅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他认为:老师的讲与学生的讨论,前提就是让学生自己读,形成阅读感觉。课堂阅读不能只是安排集体朗读,更不能一味追求热闹。如何才能真正让高中诗歌课堂动起来?笔者认为可以从课堂“四读”做起:

课堂“四读”即初读感知、品读理解、美读情感、熟读成诵。“初读感知”阶段主要让学生通过诵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诗词中陌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进而初步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这个阶段的“读”最适合读《氓》《离骚》《湘夫人》以及《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李凭箜篌引》等,只有扫除了文字阅读障碍,才能读下去,读进去。

“品读理解”阶段主要让学生对重点语句(字词)咀嚼鉴赏,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诗词艺术手法的妙用,理解诗歌的主旨。如在学习《蜀道难》这首诗时,诗中有一句“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很难理解句中的“噫吁嚱,危乎高哉”,在教学生品读时,笔者有意引入电视剧《水浒传》中刘欢唱的片尾曲,那一声“咿——呀——”,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明白了“噫吁嚱”就是叹词,表示惊异或慨叹,这是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禁、脱口而出的惊叹,类似于河南方言中的“乖乖哩,这么高!这么险”,这样引导,学生就初步感知了《蜀道难》的感情基调,也在“读”中如临其境。

“美读情感”阶段是在学生对整首诗歌有了较基础的理解之后再倾注情感的一种诵读,以声传情,把作者的情感通过声音传达出来。常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采用多种形式的美读,发现人性美、体味情感美、再现形象美、理解思想美、感受语言美。在美读中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进而转化为自己的东西,终身受益。如笔者在讲《蜀相》《书愤》等律诗时,就教给学生“华调”吟诵的知识(华调吟诵也称为“华氏吟诵调”,因其创始人华锺彦而得名,是吟诵界较为流行的一种读书诵诗的方法,自创格律诗吟诵法“华门八大调”,以简洁明快、易学好听、端厚大气、节奏感强而著称),让学生学着用吟诵的方式去美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春江花月夜》时,完成初读和品读之后,笔者让学生配着音乐去美读,一时间,课堂变得非常宁静,只能听到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或激昂、或低沉、或快、或慢的诵读声,学生都沉浸在了“春”“江”“花”“月”“夜”的美好意境之中。总之,无论在课堂上采用哪种美读方式,都必须带着感情去读,用心去读,把自己当成诗人,这样一来,即使你的嗓音不够优美,但读出来的也一定是“最美之声”。

“熟读成诵”阶段是一节诗歌教学课的结尾,是在初读、品读和美读基础上的一个检测,也是诗歌教学课的基本要求。有人说:“诗词可始于背诵,勿止于背诵。”先完成诗词的背诵,然后再把从诗歌中汲取的营养用在日常的写作和交流中去,把从诗歌中领悟的精神贯彻到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中,这样古诗词才能真正“活”起来。

三、“四读法”品千载诗词

笔者在讲授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运用了“四读法”,具体流程如下:

初读:在早读预习的基础上,笔者让学生自由诵读,时间控制在8分钟左右,然后完成一个检测,利用课件,用挖空的方式,让学生边读边填空,达到认清生字词、读准停顿、疏通文意的目的。

品读:该阶段主要有两个学习任务,一个是解题,对“春”“江”“花”“月”“夜”逐字品读,“春”指“春天的什么时候”?“江”指“江的哪一段”?花期多长?何时之月?经历了怎样的夜晚?别具新意的逐字品读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完成品读的引导之后,笔者又选择了本诗中的几句名句和学生共同品读赏析,如“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等。在品读美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脑海中组构一幅美丽的月下风景图。

美读:学生分组朗读,用时5分钟,每组推选一名读得最好的同学上台展示;从展示中再挑选读得好的学生给予配乐朗诵;老师配乐范读;全班配乐诵读。如此几遍诵读过后,学生对本诗节奏的快慢、语调的高低、气势的变化、感情的起伏等方面把握得越来越好,师生都沉浸在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中。

诵读:在离下课还有5分钟的时候,笔者组织了一次检测活动,在课件上展示了两道题,一道是关于本诗鉴赏的选择题,一道是背诵题,当堂对学生的背诵情况进行检测和统计,最后在全班学生充满感情的诵读声中结束这节课。

诗词是依托,诵读为媒介,当“四读法”真正运用到古诗词课堂教学之后,你会发现:师生沉浸在充满美感的诵读声中,激昂处激昂,委婉处委婉,深沉处深沉,欢悦处欢悦,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入情,读中动情,读中生情,琅琅的读书声回荡在课堂,这就不仅仅是一节好课了,而变成了一种充满情趣的审美活动。

猜你喜欢
读法绿水青山古诗词
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0”的读法和要领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答案大放送
怎样读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