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立足教材,由表达技巧分析到情感把握

2019-01-10 18:45浙江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9年2期
关键词:手法技巧诗歌

浙江

对于学生来说,最怕的是在鉴赏诗歌时对情感的把握,其次是对表达技巧的分析。这两者往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诗人的情感必然要通过一些表达技巧来抒发。因此,想要把握诗歌的情感,首先要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一道高考真题带来的启示

2018年浙江卷的诗歌鉴赏题对表达技巧的考查,就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语文考试结束后,学生谈论最多的就是“什么是点染啊”,教师也觉得不可思议:“点染这种手法也要考啊。”这到底是一道怎样的诗歌鉴赏题呢?

【真题呈现】

(2018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

送王昌龄

李 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答案】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尽管此题对表达技巧的考查内容出乎考生的意料,但细究一下,却发觉此题是一道不折不扣的好题。

在苏教版必修四教材第72页的“文本研习”中非常明确地指出:“清代文学批评家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柳永的词善于运用‘点染’的手法。所谓‘点’,指的是点明情感的内涵;所谓‘染’,指的是用景物来渲染烘托所点明的情感。比如‘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中,先点明离别之情‘念去去’,再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景色渲染烘托。请你在《雨霖铃》一词中再找一找这样的句子,并说说这种写法的作用与效果。”

从此处“文本研习”的要求中,我们可以获知:①点染手法的概念;②点染手法的例句;③点染手法的运用。如果我们教学时已经对这个文本研习的要求进行过解读和操作训练,再加上《雨霖铃》是高考必背课文,笔者认为学生还是能理解并掌握点染手法的。因此,高考题中出现这个知识点,尽管显得有点陌生,但不至于说是超纲题。

如果学生不知道点染手法,那是教师对教材教学的失败;如果教师不懂得点染手法,那是我们教师平时教学太功利。教材是一个例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抓手,如果教材里出现的知识点,教师都不好好利用,那还何谈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呢?因此这样的命题应该大力提倡,它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既肯定了教材作为例子的作用,呼吁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知识要活学活用的特点,符合当今高考命题的方向。

二、一次教材梳理带来的收获

古代诗歌知识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的,远不是一两句话或是一两篇文章就能够说清楚的,但高中三年的教材里多少还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些知识的梳理。以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的分析为例,苏教版教材上就有相关整理。

1.“文本研习”部分

①谈谈李煜《虞美人》一词是如何通过时空的对比来酝酿并抒发情感的。(涉及手法:对比、反衬、衬托、虚实结合、联想想象、比喻等)

②在沉浸于相思之苦的作者眼里,外在的景物有的和自己同病相怜,有的却冷漠无情。阅读《蝶恋花》,指出词中所写的这两种景物,并就此谈谈这首词的艺术手法。(涉及手法:烘托、共鸣、反衬、对比、乐景写哀情等)

③讨论《声声慢》中叠字所包蕴的情感内涵及其递进层次,并联系你所学过的古代诗文,说说叠字的修辞作用。(涉及手法:叠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等)

④明代诗学家高棅在《唐诗品汇》中,曾引用三句话来评价《蜀道难》,即“妙在起伏”“才思放肆”“语次崛奇”。列举诗句,对以上三句话加以说明。(涉及手法:想象、夸张、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等)

2.“积累与应用”部分

①《诗经》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三种最基本的修辞手法:赋、比、兴。课后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其内容,并在你学过的《诗经》作品中归纳出上述修辞方法的运用实例。

②在本专题的文本研习中,我们接触了一些与古典诗文欣赏相关的词语,如“起伏”“才思”“语次”“意象”“点染”“叠字”,等等。还可举出一些……请从我们学过的诗文中,找出能用上述词语鉴赏或品味的地方,并注意在今后的学习中留心积累,加以灵活运用。

3.“笔落惊风雨”专题导入部分

它们或豪放,或婉约;或绚丽,或平淡;或典雅,或通俗,充分展示出中国古典文学的独特魅力。

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诗歌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结构手法等四大方面。前三者的分界并不鲜明,部分技巧或手法有着归属上的交叉。如果题目问及表现手法时,我们思考作答时往往也会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纳入其中。因此,尽管上述教材里涉及的一些手法也仅仅只是例子,但既然教材里提到了,现成的训练材料我们为何不好好利用呢?

明确了表达技巧的分类,掌握了表达技巧的分析方法,便可以为诗歌情感的把握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诗歌的表达技巧与情感的融合

诗歌是最能抒发诗人情感的。诗人情感的流露往往是运用一些表达技巧来展示的,因此这就决定了在诗歌鉴赏的考查中,表达技巧的分析和情感的把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这点在教材里有迹可循,在高考全国卷的试题中表现得比较明显。

1.教材上的示例

①《登高》中“悲”“独”两种情怀的内涵是什么?全诗又是如何抒发这样的情怀的?

②在《琵琶行》中,白居易是如何表现琵琶的音乐魅力的?他如此着力地刻画音乐,与他所要表达的人生感慨有什么联系?

③《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怎样由观赏景色引出对古代英雄的赞叹,抒发自我情怀的?

④借古事比今事以抒发感情,是诗词中常用的手法。请你说说《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了哪些“古事”,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并分析引用这些“古事”对抒写辛弃疾爱国情怀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这些题目的命制,无一不是由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入手去解决把握诗歌情感问题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解决此类问题,那么,高考诗歌鉴赏题如果是涉及表达技巧与情感类的,我们也同样可以解决。

2.高考题示例

【真题呈现】

(2017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答案】①考生奋笔疾书,一片沙沙沙的声音,好似春蚕在吃桑叶的场景。②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表达了作者的惜才爱才之情以及为朝廷得添新人的喜悦。

从本题的解答过程中,我们可以归纳出此类题的解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句意。简洁地解释句子的大概意思。

第二步:具体分析。结合整首诗(词、曲),从修辞或者表现手法、关键字词等方面细致分析诗(词、曲)的巧妙之处和深刻内涵。

第三步:点明情感。指出诗(词、曲)句在整首诗(词、曲)中所表达的感情、营造的氛围或揭示的哲理。

根据每一步骤的表述,我们也可以统一为下面这样的模板。

①这句诗写出了……

(解释句意)

②通过运用……手法,描绘了……

(具体分析)

③表达了作者(主人公)……思想感情。

(点明情感)

这种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与情感的把握融合在一起的题型,还有(2016年全国卷Ⅰ)“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以及(2018年全国卷Ⅰ)“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等。

当然这个答题的模板可以随着题目的具体要求而略微有些变化,但内容组成应该是基本不变的,即明技巧—析运用—抒情感(或表效果、作用)。

四、诗歌表达技巧与情感结合考查的训练与体会

诗歌鉴赏解读,读懂诗歌可以从一首诗的标题、作者、意象、关键词句、注释、题干要求等这六个角度切入;在此基础上,掌握诗歌表达技巧的相关知识;最后,由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歌的情感。

1. 训练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观 潮

陆 游

江平无风面如镜,日午楼船帆影正。忽看千尺涌涛头,颇动老子乘桴兴。涛头汹汹雪山倾,江流却作镜面平。向来壮观虽一快,不如帆映青山行。嗟余往来不知数,惯见买符官发渡。云根小筑幸可归,勿为浮名老行路。

这首诗在抒情上有何特色?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

【解题分析】本题考点为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依次赏析诗歌的每句话,确定诗句中是否含有比喻、夸张等常见的修辞手法,是否含有对比、用典等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然后从中体会出诗人此时的情感。本题中的抒情手法属于表达方式,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之分,而在间接抒情(借景抒情)的表述中,大都含有景物的描写,景物的描写自然会涉及修辞手法。

【答案】①运用了比喻、夸张、对比等手法,如江面如镜的比喻,千尺潮头的夸张,还有潮头的汹汹气势与江流依然平静的对比,细致地描绘出了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②同时又借用了孔子乘桴的典故,流露出自己退隐之意。③最后直抒胸臆,“勿为浮名老行路”,感叹自己尽管经常见到这士庶投符、官军练兵的热闹仪式,但仍愿隐居于深山云起之处,不要再为浮名奔波道中。④因此在诗中,诗人与其说是咏潮之壮观,不如说更倾向于平静的人生,表明自己隐约生出退隐之意。

2.个人体会

综合上述内容,笔者认为高考诗歌鉴赏题,考查的是比较客观的知识点,是可以按标准评分的,比如说某个词的用法,或者是一些修辞手法等;第二,考查对诗歌整体的理解,我们不能一个字一个字、一句一句割裂地去看诗,而是要通读,要整体理解。根据高考诗歌鉴赏题选材的特点,诗歌更多的是抒发作者家国情怀的。因此,我们要想读懂诗歌,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描述诗歌给我们带来的那种美、那种情感,这个比纯粹的知识点更重要。不同的诗歌是如何去描述那种美,就是笔者所阐述的诗歌表达技巧与情感之间的联系。因此,学生用好教材上诗歌鉴赏的例子,掌握表达技巧的分析方法,夯实基础,举一反三,慢慢就能够把握诗歌的情感。

猜你喜欢
手法技巧诗歌
诗歌不除外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七步洗手法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指正要有技巧
诗歌岛·八面来风
提问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