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杭州 311300)
“森林经理学”是研究如何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理论和技术的一门综合性科学[1-2],是我国农林院校林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其特点是知识面广、综合性和实践性强[3]。因此,“森林经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林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4]。长期以来,在“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下,“森林经理学”课程实践教学被认为是理论课教学的补充[5]。为改变这种状况,各高校开展了“森林经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包括加强该课程的设计、增加综合实习时间和内容[4]、组织学生参与社会生产实践等[5-7]。这些改革措施对提高“森林经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
实际上,“森林经理学”课程设计是该课程的组成部分;“森林经理学”课程综合实习涉及“森林经理学”“测树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多门课程和多位教师,是属于另外一门课程;而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利用暑假,参加森林资源一、二类调查或科研项目,并不属于任何一门课程。严格地讲,只有“森林经理学”课程设计属于“森林经理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一般,“森林经理学”课程设计往往是教师提供数据资料,学生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撰写“森林经理学”课程设计报告。这些工作一般学 生在教室或实验室完成,缺少林业生产实践的体验 和训练,难以加深学生对森林经理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笔者认为针对“森林经理学”课程教学的改革应聚焦于如何提高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上。为此,笔者提出一种产教学联动的实践教学模式。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森林经理学”课程产教学联动实践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森林经理学”课程产教学联动教学模式中,“产”是指林业生产实际,“教”是指教师的课程教学,“学”是指学生的课程学习。“森林经理学”课程产教学联动实践教学模式就是在不影响该课程教学任务正常执行的前提下,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通过与林业管理部门、林业生产单位建立联系,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走出教室,开展产教学三方联动的实践教学活动,并做到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教学与生产无缝对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
“森林经理学”课程产教学联动实践教学模式的关键是产教学三方联动。通常情况下,林业生产实际不会与教师的教学活动直接产生联系,也不会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有联系。因此,要实现产教学联动,应具备2个前提条件:一是教师有教学任务;二是教师有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愿望。在实现产教学联动过程中,教师要动起来,发挥主导作用,积极主动与林业管理部门、林业生产单位等建立联系,并向他们阐明产教学联动的重要意义,争取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为林业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并收集教学素材以及发现新的科研问题;而学生则通过参加实践活动既了解了林业生产实际情况,又学到了知识,提升了技能。
“森林经理学”产教学联动实践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自导自演的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是从林业生产实际中寻找实践内容,其组织形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林业部门管理者、林业生产单位经营者和林农为协助,将教学与林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教师、林业部门管理者、林业生产单位经营者和林农共同参与获益。在产教学联动教学模式中,学生不仅了解、参与了生产实际,而且还发现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该模式具有以下5个显著特点。
联动性是指参与实践教学的学生、教师、林业管理者、林业生产单位经营者和林农联合行动,各参与方缺一不可。由于产教学联动实践教学是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的,应当以不影响正常工作和学习为原则,需要协调学生、教师、林业管理者、林业生产单位经营者和林农的时间安排,找到一个可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重叠时间,在各方共同参与下,达成产教学联动的教学目标。
实时性是指实践活动主题紧密结合当前的林业生产实际,从实际中了解哪些森林经理学理论被应用于林业生产实践,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具的应用情况,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可以了解国家最新的林业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
综合性是指每一个实践主题都涉及多门学科。例如,森林采伐方式调研涉及森林培育学、森林经理学、测树学、树木学和森林采运等;林权制度改革调研涉及林业政策法规、林业经济学、森林培育学、森林经理学等;毛竹生长过程调研涉及竹林培育、测树学、森林经理学、数理统计、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等。
灵活性是指产教学联动实践教学是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进行的,不受常规教学计划和林业生产活动的限制,可以自主安排实践活动的地点和时间,以配合林业部门管理者、林业生产单位经营者和林农的工作安排。此外,产教学联动实践教学活动一般在野外进行,有些活动持续的时间较长(如毛竹竹笋生长观测),受天气影响较大,因此不宜纳入常规教学计划,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安排和调整实践教学活动的时间与地点。
共享性是指产教学联动实践教学可以分组活动、共享成果。产教学联动实践教学的主题多、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各小组在完成实践教学活动后,以PPT答辩形式进行汇报,全体学生可以分享各小组的实践成果,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增加收获的目的。
“森林经理学”产教学联动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周密计划和安排。总体上可按实施方案、实施过程和考核评价3个步骤开展。
实施方案是对产教学联动实践教学的主题、内容、时间、地点和考核方式等作出全面的安排,主要包括下面3个方面。
1.确定实践教学主题
根据常规教学任务安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虑林业生产季节性特点,确定实践教学主题。根据浙江农林大学的情况,“森林经理学”课程的教学任务通常安排在上半年。为此,结合上半年林业生产实践,如毛竹林春笋、杨梅等生长均在上半年收获,部分森林采伐活动也在上半年开展,笔者确定了“森林经理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主题。
2.安排实践教学活动的时间和地点
通过与林业管理部门、林业生产单位和林农协商、沟通,确定实践教学活动的具体时间、地点。笔者根据班级学生总人数对学生进行分组,不同小组确定不同的实践主题和内容,并根据距离远近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
3.确定实践教学考核方式
实践活动结束后,由每小组抽一位学生和教师共同组成答辩评委组,对各小组的PPT答辩汇报情况进行考核。答辩评委组成员根据实践主题的难度、工作量和PPT答辩汇报的效果等进行评分,取平均分作为该实践活动环节的考核成绩。
“森林经理学”课程产教学联动实践教学模式实施过程可分为2个部分进行。
1.分组
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可划分成3个小组,每小组确定1位组长负责组内成员的任务分工和时间进度安排。
2.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产教学联动实践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重点,结合林业生产实际,确定实践教学主题。各小组长采用抽签形式,随机选取实践教学主题。实践教学地点由教师与林业管理部门、林业生产单位和林农协商确定。各小组针对实践教学主题、目标和内容开展调研活动。
第一组:森林采伐方式调研。学生在学习森林资源调查、森林收获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与林业管理部门和林业生产单位协商,开展森林采伐方式的调研,其内容包括采伐地点、采伐方式、采伐木年龄、采伐工具、打枝工具、集材方式、归楞和运输方式等。如2014年,调研地点选在临安市太湖源镇南庄村;2015年,调研地点选在临安市青山湖街道泉口村。通过对采伐现场的调研,学生加深了对小班、作业调查、主伐方式等概念的理解;通过查数伐桩年轮,学生了解了主伐年龄。另外,有的学生还亲自动手伐倒一株树木,并进行打枝和集材处理操作。
第二组:林权制度改革调研。实际上,提高集体林经营水平的首要问题是明确权属,不同权属的林地、林木往往经营目的不同,应采取不同的经营措施。临安是浙江省林权制度改革的示范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2014、2015年,笔者通过与临安林业管理部门协商,选择临安三口镇葱坑村杨梅承包经营大户黄文荣为调研对象开展了林权制度改革调研。调研内容包括林地权属、林权证、承包期、面积、林种、经营目的、经营措施、投入产出等,重点调查林权制度改革后的森林多种经营与效益,使学生了解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状与成效,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深刻理解我国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同时体会集体林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复杂性。
第三组:毛竹生长过程调研。在学习了森林成熟与经营周期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集体林区的毛竹林进行单木生长过程调查,并模拟、学习如何确定数量成熟龄。选择毛竹林作为调查对象是因为毛竹生长速度远快于乔木,毛竹在40~50天左右就可完成展叶和高生长,这是在短时间内了解单木生长过程的理想对象。选择有代表性的毛竹林地段进行调查,调查之前需要与林农协商,得到许可之后方可开始调查。如2014年,选择临安市锦城镇东湖村的毛竹林;2015年选择临安市锦城镇平山村的毛竹林。在调查过程中,学生对每一个被调查的毛竹竹笋进行编号,插上标签,调查内容包括地径、胸径、竹高、生长期、生长状态等。从新竹出笋开始,每间隔1~2天进行连续定期观测,由于间隔1~2天的连续定期观测次数较多,持续时间较长,小组成员可进行分工合作,每次安排2~3人进行轮流观测。通过间隔1~2天的连续定期观测,直至竹高停止生长,由此可以掌握竹笋生长动态。同时,学生可利用观测数据,应用SPSS统计软件,建立生长模型(以竹高为例),并用高等数学求极值的方法,确定数量成熟龄。
为改变传统实践教学走马观花、流于形式、不重视考核的做法,“森林经理学”课程产教学联动实践教学采用全过程跟踪考核方式。具体做法如下:首先,要求每位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小组成员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实践内容;其次,小组成员共同准备PPT答辩汇报材料,并选出一名学生进行10分钟答辩汇报;最后,答辩组评委(由每小组推荐1人和教师组成)根据实践活动的难度、工作量、学生答辩的质量、学生的语言表达、仪容仪表、互动性等进行评分,给出学生实践成绩。该环节作为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在总成绩中占一定比例。每位学生在该环节的最终成绩=小组答辩得分/100×小组组长评分/100×10。其中,小组答辩得分按100分制评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的平均分为小组答辩得分;小组组长评分由小组长根据学生调研工作贡献和表现情况,按100分制进行评分。
“森林经理学”课程产教学联动实践教学模式可以达到多方协同互动、共同受益的目的,但学生是主要受益者。学生通过参加“森林经理学”课程课外产教学联动实践教学活动,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不仅增强了实践动手能力,而且还取得了在知识、技能和团队合作等多方面的收获,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实践表明,产教学联动实践教学模式获得了学生的好评:朱健(林学112班)认为,“虽然学校有相应的实习课程,但是与真刀实战的产教学联动实践相比,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实践”;邵赛芬(林学112班)认为,“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森林采伐方式、采伐过程、森林经营周期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陆王通(林学112班)认为,“理论加实践,让我的动手能力提高很多”;周雪燕(林学112班)认为,“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效,农民获得了极大的好处”;胡玥(森保121班)认为,“这次实习很开心,看到了在学校课堂里面看不到的东西”;卢威陶(梁希林学121班)认为,“在本次调查过程中,我切身感受到了毛竹快速生长的过程”;陈佳妮(梁希林学121班)认为,“伐树环节让我印象深刻,虽然我是女生,但我还是主动要求上前,争取到了宝贵的机会”;冯雨星(梁希林学121班)认为,“大学以来经历过很多的实习,这次实习让我印象最为深刻,不仅有学到知识的成就感,还有用自己的力量砍倒一棵树之后的收获感”;赵佳斌(林学121班)认为,“此次调查前后历时42天,考验的是我们团队的合作能力”。
资助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森林经理学”产教学联动实践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g2013092;国家林业局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浙江省主要林地立地质量和生产力评价”,项目编号201504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