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命题当贴近教学实际
——从一道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作文题谈起

2019-01-10 17:25江西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9年4期
关键词:写景作文题记叙文

江西

【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近日,一则“稻城亚丁景区推有偿搜救,部分区域搜救费2万起”的新闻引起网友关注,并在驴友圈内引发热议。8月21日,四川省甘孜州稻城亚丁景区公布将实施有偿搜救制度,景区分不同区域,搜救费用为1.5万元起和2万元起。之所以如此,景区给出的理由是他们每年要在非法登山者和非法穿越者的搜救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甚至曾因搜救费用与游客产生纠纷。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从材料来看,稻城亚丁景区实施有偿搜救事出有因,即一些游客非法登山、非法穿越造成的。这就牵扯到两个方面,即游客和景区管理单位。从游客的角度讲,应该珍惜生命,服从景区管理,不拿生命做赌注,避免悲剧的发生。从景区的角度讲,一方面应该加强宣传、加强管理,这才是避免悲剧发生的根本;另一方面应强调遇险救援应重在珍惜生命,淡化金钱意识。当然,也可以从实际出发,搜救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合理收取搜救费是可以理解的,况且提高搜救标准也是对不遵守规定的游客的一种警示。

这是笔者所在学校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中的作文题。笔者认为这道题没有很好地贴近教学实际,不能客观地反映高一年级语文教学的情况。因为笔者所在学校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学所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必修二两本。从这两本教材的“表达交流”板块来看,教学的内容为写人、写事、写景的记叙文教学。而本次所考的作文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某一事件的思考与认识,侧重议论文写作,与教学的实际情况相背离。

尽管语文试题有语文试题的特点,但是笔者认为高一年级阶段性考试的主要目的是检测阶段性教学的效果,命题应该立足学情,贴近教学实际,不要一味按照现行高考模式命题,应该有所变动,有所侧重。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教材中关于写作的教学都是要求学生写记叙文的,作文命题中应该体现这一点,所命试题应适合写记叙文,应该联系学生实际,能激发学生写作欲望,让他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景可绘、有情可抒、有理可申!

如果考试和教学完全脱节,这样下去,学生还会听教师的语文课吗?会做教师布置的语文题吗?语文教学长期以来饱受诟病的教学效率低的局面能扭转过来吗?

其实,必修一、必修二两本教材的“阅读鉴赏”板块中也有好几个单元是写人、记事、写景的文章,这些文质优美的文章为学生写作记叙文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如必修一第二单元《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叙事的伏笔与照应、详略得当、波澜起伏;《荆轲刺秦王》和《鸿门宴》中在矛盾冲突中运用的生动传神的对话和动作,在对比中突出的人物特点以及一些精彩的场面描写;必修一第三单元《记念刘和珍君》中修辞手法的巧妙、灵活、多样,叙述、议论、抒情的和谐统一;《小狗包弟》中以小见大的写法;《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多种抒情手法的灵活运用;必修二第一单元《荷塘月色》中运用的多种写景手法;《故都的秋》中调动多种感官来写景;《囚绿记》中的象征手法;必修二第三单元三篇古代写景游记散文中的写景、抒情,等等。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打通读写壁垒,实现读写共生。

笔者在引导学生写作记叙文时,结合教学实际命制了三道作文试题,学生反馈良好。具体如下:

【作文试题】

请以“站在________的门口”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横线上补充的词只能在“学校”“食堂”“教室”三个词中任意选择一个。②立意自定。③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展开想象,等等。④不少于800字。

【命题分析】

这是笔者为学校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所命制的作文题。在这段时间里,学生学习了必修一“阅读鉴赏”板块中的第一单元、第二单元,“表达交流”板块中的“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学生可以从“阅读鉴赏”第一单元“站在橘子洲头”“站在雨巷中”“站在康桥头”“站在大堰河家门口”获得灵感;学生还可以从“阅读鉴赏”第二单元学习叙事、写人、描写等技巧,以便“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这道半命题作文试题为学生创设了相对开放又有所限制的情景,大部分同学在学校住宿、就餐,“学校”“食堂”“教室”三个词都非常贴近进入新学期、新校园、新生活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感可发。

【习作展示】

站在食堂门口

一考生

学校食堂可谓是新校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是学生们温暖如春又香气四溢的天堂。每日都在固定的时刻,伴随着相同的人,随着午间广播播放的音乐,穿过一条长廊,踏进这个食堂的大门。

站在食堂的门口,忘不了饥肠辘辘的自己很多次在食堂里排着长队,等待着能够站在窗口前,决定自己午餐的时光。每次在长长的队伍中翘首以盼的时候,总是会有几个排在前面的同学,转过头来,向我招招手并急切地问道:“要不要过来?”我正想拔腿奔去,但还是收住了前进的步伐,摇摇头:“不去了,谢谢。”

食堂天花板上,几十台风扇嗡嗡地旋转,却吹不掉我们额头上豆大的汗珠,只能任由汗水调皮地钻进衣服里,将自己与衣服融为一体,从而与我亲密接触,尽管我三番五次地想要拉开,它却不依不饶,我也无可奈何。经过漫长的等待,我终于站到了窗口前,可以细细挑选菜肴了。随即,我小心翼翼地端着餐盘穿过人群,找到一张空桌,安心地坐下吃饭,周围时不时传来一两句笑声,突然又跑来一两个好友,一伸筷子,满怀期待的目光落在盘子里……

几个仍然在“长龙”中等候的同学,有的拿出了书本,边等边看起来。队伍缓慢地向前移动,一会儿,后面的同学便会拍拍看书同学的肩膀:“该往前走了。”看书的同学才从书本上收回视线,往前挪一挪,又继续捧着书本专注地看着。食堂中的长龙有时经久不动,机智的同学便会从这条“长龙”快速转向另一条相对短些的“长龙”……

站在食堂门口,望向食堂窗口,几个同学飞快地跑过,不一会儿就已经跑到窗口前,打量着今日有什么好菜,从这边看到那边,最终决定在其中一处停下。隔座的几位同学一边享用着午餐,一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谈论着明天的食堂就餐攻略。就餐完毕的同学端着餐盘走至食堂后头,井然有序地叠放着餐具……

这偌大的食堂就像一个大剧院,每日都上演着这一幕又一幕的学生日常。同学们在这里寻找熟悉的温暖、真实的自我,体验热闹的场景和亲切的感觉。

让我们站在食堂门口,一次又一次地走进温暖的食堂吧!

【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粉笔,仍在吱嘎作响;叮咛,仍在耳边回唱;关爱,荡起多少欢快的浪。已走进高中的你,回想以往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否总有一位教师让你难以忘怀?

请以教过你(或正在教你)的某一位教师为叙写对象,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题目自拟,角度自选,感情真实,描述具体,个性突出。

【命题分析】

这是笔者为学校高一年级期中考试所命制的作文题。此时必修一教材的教学任务已经完成,教材中“阅读鉴赏”板块中第三单元的写人记事文章在学生头脑里的印象还比较深刻,“表达交流”板块“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的教学也给学生带来不少启示。进入高中学习仅两个月的学生回想初中甚至小学的教师,想必有别样的感受;对走进自己高中学习生活的教师,也应该有新奇的认识。总之,对于这道作文题,学生有法可循、有人可写、有情可抒。

【习作展示】

【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四时景物美不胜收。春,生机盎然;夏,烈日炎炎;秋,硕果累累;冬,银妆素裹。

请以家乡的冬季景观为描写对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角度自选,立意自定,不得抄袭和套作。

【命题分析】

笔者于元旦前命制了这道作文题,作为高一年级学生假期的作业。放假前,笔者就从天气预报获知,元旦假期会下雪。对于生活在南方县城的学生来说,并不是每年冬天都会看到雪。下雪,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期待的、兴奋的。天降瑞雪,又逢假期,学生可以尽情赏雪、戏雪、写雪。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学至此已经完成了必修一教材的全部教学任务以及必修二教材“阅读鉴赏”板块的前三个单元和“表达交流”中“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的教学任务。这时布置这道作文题,可谓十分应景。

【习作展示】

冬雪印象

一考生

傍晚,我独自在乡间的田垄上漫步。(假期赏雪,人生乐事)四下无边的田野像盖上了洁白无瑕的大棉被。(把雪比作“洁白无瑕的大棉被”来突出雪的颜色特征,较为贴切。尽管喻体“洁白无瑕的大棉被”不够新奇,但也真实地体现了作者的直觉思维和审美体验)雪地里偶有几个脚印,不过也很快被飘落的雪给盖上。正如明代大家张岱在《湖心亭看雪》所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此番美景,让我于天地间独自玩耍,却丝毫不感到寂寞。(由眼前雪景联想读过的赏雪文字,然后自然而然抒发自己此刻的感受)

倚靠在一棵光秃秃的大树旁,树下的落叶早已变成了肥料,只剩枝条被雪紧紧裹住,倒有一丝凄凉。脚边的池塘倒映着银色的世界,在这极冷的天气,流水却还是活泼地流淌着。(“凄凉”“活泼”等词中都融入了作者的感受)水底的石子依然可见,被流水拍打着。我用手捧起浮在水面上的小冰块,一直注视着它,眼看着那样洁白的小冰晶一点点化为一捧冬水。那池边的草、花、叶,在我眼里,都只是给那小池塘做了陪衬。小池塘稍高处有几根驼背老树的枝条,北风吹来,枝条便轻点水面。水面泛起的圈圈涟漪一层层荡开。几团调皮的雪,也想下去游个泳,从树梢一跃,在水面上荡开好看的波纹。(描写较为细致,展现了作者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用拟人手法写雪,增添了情致,然后化隐为显,直接抒情)这片刻的宁静,我真想将它保存。

若说朱自清笔下的春是充满生机的,那我家乡的冬也同样可以用充满生机来形容:那万物从容地与烈风对抗,不畏严寒。若说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是凄美的,那我家乡的冬则是柔美的,美到让人看一眼这场初雪,便从眼底到心底柔软下来,丝毫没有凋零之感。(拿眼前的雪景与朱自清笔下充满生机的春和郁达夫笔下凄美的秋相比较,突出眼前家乡的冬的生机与柔美,联想丰富,思维活跃,且有一定的独创性)

离开田垄,我向着远处犬吠声寻去。小路上也有些积雪,我随手拾起一根木棍,写下:“希望明年冬天的雪也能如此美丽。”我抬起头向远方眺望,那些不算高的老屋的屋顶上白茫茫一片,那样银妆素裹、飘飘洒洒的世界,我多希望它是永恒的。

继续向着犬吠声寻去。我看见路上的小孩冻得满脸满手通红,脸上却是动人的笑容,他们和伙伴们打着雪仗,堆起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雪人,冷的时候就把手送到嘴边哈气。突然之间,一个雪球从我的衣服领子里钻了进去,一股凉意迅速袭遍全身。每一个细胞都打起了寒战。(此等细腻、独特的感受,非亲身经历不可描述,让读者亦有身临其境之感)我不由蹦了起来,那调皮的雪球就是喜欢往我衣服里面钻。经过一番激烈的追逐,它终于从衣服里跳了出来。(运用拟人修辞,赋予雪球人的性情,融入作者对其的情感、态度)

我飞一般离开了战场,不一会儿,来到了狗吠的深巷里。那屋檐下的冰柱和雪融化的水溅在地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声音,像是在为冬日奏曲,(运用比喻修辞写雪融化的滴水之声,全文调动视觉、触觉、听觉,写雪景的色、形、声,正是对必修二第一单元的写景散文的活学活用)脚旁新下的雪也慢慢地融化了,我多想说:“冬哥哥、雪姐姐,你们能不能别偷偷地溜走……”(直抒胸臆,爱雪、惜雪、留雪)

【思考感悟】

1.命题依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测评与考试是语文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真实反映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与现有水平,准确判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其原因”。由此看来,阶段性测评应该能真实反映学生阶段性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与现有水平。笔者认为,适用于高一第一学期的作文题应体现如下内容:“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要能培养学生清晰记叙、形象描写的表达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要能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方面,要能培养学生表现直观、形象的美,表达自己的情感的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要能培养学生能够尊师重教、热爱自然和热爱家乡。

《课程标准》还指出“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蕴含于情境之中的,离开了特定的情境,就不存在任何的学习主体与学习行为。作文毫无疑问要提供给学生必要的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从笔者命制的三道作文题来看,应该是符合《课程标准》的精神,而且这几道题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开放性,利于展现学生的智慧,便于他们发挥和创造。从学生作文的结果来看,也确实涌现了不少优秀作品。

2.读写共生

笔者认为“读写共生”其实就是打破读写的壁垒,实现“阅读鉴赏”和“表达交流”两个板块的有效融合。为此,必须先明确教材中“阅读鉴赏”和“表达交流”两大板块之间的融合点。如前所述,高一第一学期教学所用的必修一、必修二两本教材中,“表达交流”板块中对写作的要求主要是围绕着写人、写事、写景等方面的。因此在“阅读鉴赏”板块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挖掘文本在这些方面的可借鉴之处,引导学生从模仿开始,进行写作训练。

猜你喜欢
写景作文题记叙文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回忆,也是写景的利器
记叙文阅读专练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可为与有为——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评析
写景的妙招
如何写好记叙文
小学生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