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论语》教学初探

2019-01-10 15:10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9年3期
关键词:课型论语孔子

河南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改善,人们的精神的需求也比以往显得更为迫切。《论语》作为国学经典中的经典,自然成了大家关注的对象。而教育也在随时代不断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兴起,《论语》教学成了热门,小学、初中、高中的教材中都有了《论语》的身影,那么高中阶段的《论语》教学应如何展开呢?笔者在此为《论语》课堂教学提供一般教学策略,即从教材、学生和教师三个角度进行“三研”教学,以期有教于方家。

教学相长:“三研”教学伴君行

一、研教材

高中人教版教材涉及《论语》的内容有两块:必修一的“名著导读”板块和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

鉴于学生之前所接触的关于《论语》的知识极其有限,因此可以先以必修一的“名著导读”板块中的《论语》为切入点,让学生初步了解《论语》的相关知识及儒家、孔子的思想理念,之后思考这些语句、理念给自己带来的启发,通过描述、交流研讨等方式与同学分享。完成这一步后,再研读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进行细致的研讨,在研讨中进一步理解孔子的理论、思想及人格魅力。

二、研学生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丰富、人格的提升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养成。因此,面对高中学生,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情况,把握目标。

1.可以调查在校高中生(主要是高一、高二学生)对《论语》的认知情况,初步了解高中生的思想及阅读水准。在掌握基本数据的同时,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阅读的能力,做到有的放矢,不盲目、不以偏概全。

2.《论语》中有不少关于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极富哲理性和启发性,这些言简意赅的话语堪称至理名言,值得认真揣摩。指导学生积累名句,写心得,写感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让学生在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同时领略奇妙的汉语世界,体会汉语言文学的无穷魅力。

3.孔子有着丰富的情感和人生体验,喜怒哀乐溢于言表,活得单纯、坦诚、积极、认真。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走近孔子,熟悉孔子,学习孔子发奋刻苦、自信好学、追求理想、锲而不舍的人生态度,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进一步提高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中孔子以亲身经历展示了一个人的理想人格的形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品味探究《论语》独特魅力的同时,还可以“由此及彼”,走近孟子、荀子等先贤圣人,领略他们的不朽风采。通过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言论的研习,不仅能够提高理解、审美能力,更有益于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不断努力。

三、研教师

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在教育方面的主张很值得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进一步探讨研究、学习实践。

1.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温故而知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对于教师而言,善于学习、勇于追问也应该是他们的必备素质。

2.孔子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即使同一问题也有不同解答。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鼓励、培养他们,使其拥有独特的个人魅力。

3.孔子注重启发式教育。笔者认为,启发式教育在作文教学及诗歌鉴赏教学中都可以运用,例如作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诗歌鉴赏中的启发提问等。师生“共生”课堂,教学相长的同时,亦能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论语》的过程中,教材、学生、教师,任何一个要素都不可或缺。教材是出发点,方向要明确;学生是立足点,要体现其主体性;教师是落实者,要发挥其主导作用。“三位一体”,方显“课堂本色”。

教学结合:课堂生辉“课”相融

“三研”教学策略只是为大家提供了一些思路,为了更好地将《论语》教学落到实处,我们还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努力让课堂生辉。

一、明确《论语》教学目标,防止避重就轻

《论语》有自身的特色,我们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解读和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并希望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及彼,能将这种基本的方法运用到阅读其他文化论著中,形成自己的、独特的观点和思想。首先要注意这一块教学内容的选修性质,需要突破常规教学,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在高考中的作用,不能让学生学无所得,最终应付了事。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应加强相关的认识,完成教学设计并制订学案,以防止在教学中把课上成常规的选修课或文言文教学课。

二、形成类型丰富的课堂,避免单一

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由于《论语》成书年代久远,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再加上其文言特点,所以不可能要求学生一开始就有持续的、强烈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课堂形式参与到教学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然课型的选择也不能随意而为,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基础并结合一定的教学理论加以确定。也可以一堂课多类型,在不同的课堂环节运用不同的课堂类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论语》与普通的文言文学习的不同之处。

下列内容为《论语》教学的几种课型建议,如能把这六种课型用好,便能为打造灵活、高效的课堂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教师串讲课型

这种类型比较传统,是文言文教学的常见课型,实用性强。串讲之所以适合文言文,是因为它对理解字词、疏通文意非常有效,也是理解文章、讨论内涵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串讲并不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满堂灌”,它需要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文言知识和方法积累,在课堂上真正完成知识的掌握,而不是简单、机械地记笔记,把问题留到课后解决。如果只是教师讲授,会带来两个不好的结果:一是过于面面俱到,特别是教材中有详细的注释和译文,学生能自主理解的知识被反复强调,容易丧失学习兴趣;二是重难点不突出,对学生觉得困难或需要强调的重点没有讲解到位,学生收获不大。如“知其不可而为之”一课,由于各个章节字词意思简单,故事性较强,学生可以借助注释、译文初步理解,就不需要教师再串讲一遍。教师应该在学生基本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对孔子的思想进行重点讲解。

(二)主题讲座课型

主题讲座课型对于突破重、难点教学很有效。《论语》中有许多思想仅通过教学本身很难令学生理解透彻,甚至会出现思维混乱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进行专题的整理,提供一些辅助的资料,引导学生加以整理,形成一定的思路。如果有些主题需要通过横向或纵向的历史比较,更需要老师提前做一些整理,形成一个脉络清晰的思想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准备工作量还是比较大的,所以重点或中心都应该是《论语》中的思想,以它为核心发散,涉及的其他思想都应该是为了解它而服务的,否则只能放而不能收,这样的主题讲授就变得无目标可言了,学生在学习时更是云里雾里,不明所以。

在确定相关的主题后,教师和学生所做的准备应该各有侧重。教师负责材料的甄选、理出条理、突出重点,提纲挈领;而学生则要预习,为这样的专题讲座打好必要的基础,并能及时提出自己的疑惑、阐明自己的观点。

(三)评点交流课型

《论语》中的思想虽说非常宝贵,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很大差距,这就会导致学生不会完全赞成课文中的观点,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属于自己的看法。而这种看法恰恰是学习《论语》的一个重要成果,只是学生可能没有机会表达出来,观点就转瞬即逝了,非常可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此加以重视,让学生有机会“一吐为快”,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提出来与其他同学切磋交流。通过交流,不仅可以消除自己心中的疑惑,增强学习信心和激发学习兴趣,而且也能为其他同学提供思考的新角度,甚至教师也能在这个过程中受益匪浅,为教学的开展提供更多的思路。因此评点交流型的课堂有很多益处。如讲述孔子崇尚西周的礼乐制度,想要恢复礼乐时,就有学生产生疑惑:当今社会强调创新,孔子这不是在“唱反调”吗?社会进步只靠“复古”能行吗?对质疑的观点,教师要进行引导,防止走极端,可以在交流评论中集思广益,多角度思考。

(四)读书报告课型

巴金先生曾说过:“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列夫·托尔斯泰也说过:“思想必定是在与人的交往中产生,而在孤独中进行加工和表达。”由此可见,读书和交流对于思想的形成是多么重要,而读书报告这种形式正好能满足这两点要求。这种课型就是要让学生先读书,然后学会和别人交流自己的思想,再独立思考,以形成报告的形式,进一步和别人交流思考的成果。如“为政以德”一课中就有一个非常好的课题——德治与法治,孔子选择了前者,但现今世界都在强调依法治国,由于与现实联系紧密,这个问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指导学生深入思考,形成书面报告。

(五)作业练习课型

作业练习是落实知识的最有效的课型,能巩固学习成果。可以两个途径实现这种教学方式。一是课后配有练习,或偏重对课文思想的解读和相应拓展,或侧重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和课外延伸;二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再加上自己的理解,“仿造”课后练习,自创题目。好处是可以制订出一份更符合学生情况的练习任务,同时也能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特色。如讲“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课时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孔子为什么对曾皙的想法深表赞同?”教师应该对此重点讲评,最终指出:孔子对曾皙的说法表示赞同恰恰就是自己“礼乐治国”思想的反映,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理解孔子的思想。

三、形成客观公正的教学评价,为教学保驾护航

好的教学评价既能反映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进,从而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取得进步,同时也能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为之后的教学打下基础。对于《论语》选修内容的教学来说,这样的评价显得尤其重要。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状态,还要评价学生的思想、观点等。只有这些都落实好了,教学才算达到了预期效果。进行教学评价的方式不能是单一的测试,可以开展多种活动,如演讲比赛、书法竞赛、话剧演出等。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入思考,体悟《论语》深邃的文化思想,否则,学生很快就会没有了学习的成就感,慢慢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所以,教学评价要做到及时、合理,并能反映教与学的实际情况。

《论语》的整个教学活动要以教学为中心,做到目标明确、备课充分,敢于让各种课型“争鸣”,或分或合,并进行有机评价,争取让我们的《论语》课堂熠熠生辉。

猜你喜欢
课型论语孔子
孔子的一生
如何读懂《论语》?
孔子的一生
合作学习法在不同课型中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学科教学中的课型设计思路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半部《论语》治天下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关于语文课型研究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