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在总分150分的高考语文试卷中,作文以60分的分值,凸显其重要地位。对高考语文而言,可谓成也作文,败也作文。高考语文作文备考也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在紧张的考前备考阶段,如何使作文复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无疑是广大师生一直在探索的事。
尤其是在三轮复习阶段,作文备考能否有所作为?如果能,又应如何操作?
对此,笔者的回答是肯定的!虽然所剩时间短暂,但仍可通过恰当的运作使作文能力更上一层楼。考前备考如何指导学生去实现这一目标?重视应对阅卷者在客观“评分标准”之外的心照不宣的“主观标准”,我们姑且称之为“潜标准”,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捷径”。
我们所备考的作文,是为了“应试”而作。作为“应试”作文有其特殊的规定性,它最终要到阅卷老师的阅卷机前接受评判。所以“应试”作文除了按照作文题目的要求,集中才情,调动积累,发挥自己的主观写作能力,还必须考虑阅卷老师这个因素。阅卷老师的情绪往往会影响一份试卷的得分。因为阅卷是高负荷劳动,每位阅卷老师每天要批阅数百份卷子,劳动强度之大可想而知。这样就引出一个问题,阅卷老师不能像文学编辑审稿那样仔细揣摩,而只能以扫描阅读的形式评分。这就是存在于公开的客观评分标准之外的却了然于阅卷老师心中的带有强烈意会性质的主观标准,即“潜标准”。那么,做好哪些方面才能使自己的作文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呢?
高考话题作文中的“话题”,并不是“作文题目”,而只是限定了写作的范围,根据要求,还应该自拟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应试作文的标题更是考生与阅卷老师在情感上的第一个接触点。俗话讲“题好一半文”,一个新颖、生动、出彩的好标题能够夺人眼球,唤起阅卷老师阅读文章的兴趣和愿望,使之“心动思凝一瞥间”。如果仅看具体评分规定,无论什么样的题目,都只能得2分,反之,即使忘记写题目也仅扣2分,但是如上所述,从标题对阅卷老师的影响来看,一个极不恰当的标题甚至干脆丢了标题,给阅卷老师带来的负面影响其实远不止这2分这么简单。所以备考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务必不要在拟题上漫不经心或粗心大意。标题是文章的门面,要让其漂亮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要让其灵动些。
指导学生进行拟题训练时,既要注意题目的简明、突出、贴切,又要独具风格。拟写时可尝试下面几种方法:
1.引用式。可直接引用、化用现成古诗文、歌曲、影视广告语等入题。如《美哉,中国少年》(写新时代中国少年的“美”),《腹有器量气自华》(写人的成长),《诚以养德,信以修身》(写“诚信”),《美丽诚可贵,生命价更高》(写“选择”),《不见风雨,难见彩虹》(写“艰苦奋斗”),等等。
2.修辞式。即运用比喻、拟人、双关、移用等修辞手法拟题,如《时光瓶的告白》(写中国千万“世纪宝宝”成长的环境),《在平平仄仄的日子里》(回忆高中生活背诵诗词的场景),《让清泉流过荒漠》(写爱心战胜冷漠),等等。
3.并列式。将相关的词语并列在一起做标题,例如《青春当年少,莫负好时光》《美哉古国,壮哉少年》(写青春时光),《时代·改革·强国》(写改革是强国之路),《付出与回报》(写奉献),《大树与小草》(写人生追求与人生态度),等等。
4.观点式。直接用文章的主要观点做标题,一般适用于议论文,它能使人对文章的中心一目了然,如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的“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主题,考生拟的《携手新时代,走好每一步》《见证祖国繁荣,未来你我同行》等标题,运用的就是这种拟题手法。
对于“拟题”可以实行“拿来主义”。在这段短暂的备考时间里,选择一些具有哲理、经典、现实意义强的诗文名句或媒体上的精彩标题背一背,考场上说不定会派上用场,收获意外惊喜。
高考作文在严格依题为文的同时,应掌握一些点题的方法,把自己的观点、主张、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切不可晦涩艰深。笔者教过的一名2018届毕业的学生,他的知识面很广,文笔很好,文化底蕴深厚,但在高考前的两次模拟考试中,作文得分均不理想。笔者研究了他的作文后,对他说:“你的文章主题太含蓄了,阅卷老师时间有限,没有办法细细揣摩思量,评分自然就高不了。”笔者让他写得明快些,并注意在文章的关键处(标题、开篇、每段的起始句或结论句、结尾)适当点明题意。在三模时他尝试了一下,结果作文得分极为理想,在高考时作文更是得了高分,最终考入一所理想的大学。
常用的点题方式,例如议论文可用反复点题法和变奏点题法。反复点题法是将文中主要观点在每段的醒目位置(比如段首)分别加以重述,使全文各段构成排比段的形式;变奏点题法是将全文主题观点分解为几个小观点或将同一观点换成不同说法分别置于每段的醒目处。至于记叙文(包括散文),可以描写几个场景或片段,在每一场景、片段之前或之后点明题意。这样做可以强化阅卷老师对文章中心的印象。
陆机的《文赋》里说道:“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作文中如果嵌入珠玉式言语,那将会令文章生辉,让阅卷老师的眼睛为之一亮,为得到高分提供极大的可能。
每位考生经过多年的习作实践磨炼,在语言方面都有了丰厚的积累和沉淀。司马光曾说:“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积累和沉淀是为了应用,否则就失去了意义。高考作文是考生嵌入“珠玉式言语”的最佳的“用武之地”。
1.原版引进,原汁原味。如2018年高考辽宁一考生作文《细节决定成败》有这样一段: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每一个细节都会影响我们的成败。就好比由无数铁环组成的一条铁链,无论其中哪一个断了,整条铁链就都没有用了。
这里在用道理论证时,嵌入荀子《劝学》中的名句,说理充分。
又如2018年高考北京一考生作文《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的结尾这样写道: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是彰显实力的时代,青年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有发展,民族就有希望、有活力。
这里引用著名诗人艾青的诗歌,将爱国与新青年的使命联系到一起。收尾有力,画龙点睛。不仅呼应了标题,而且有黄钟大吕般的力量。
2.旧瓶装新酒。人类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成语、诗词、歌曲、广告等取之不尽。如能对其进行改造化用,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①化用成语。如笔者班上一名学生曾就“用人”问题做出这样的议论:
事实证明,用人之道不仅要知人善任,还要“知人善免”。
化用的“知人善免”令人耳目一新且引人深思。
②化用歌曲。如2018年高考山东一考生作文《与国同舟,少年自强》的结尾片段:
正如歌手张杰所唱:“少年自有少年狂,心似骄阳万丈光,千难万挡我去闯,今朝唯我少年郎。天高海阔万里长,华夏少年意气扬,发愤图强做栋梁,不负年少。”加油吧,让我们为祖国而战,让祖国以我们为荣!与国同舟,少年自强。
考生在文中巧妙引用流行歌曲的歌词,不仅增添了文采,而且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③化用诗句。如某考生作文结尾:
金钱诚可贵,荣誉价更高,若为诚信故,二者皆可抛。
作者巧妙地将作文材料中的“金钱” “荣誉” “诚信”置换了裴多菲原诗中的“生命” “爱情” “自由”,很有号召力。
④化用语段。笔者曾介绍阿敏《生命——重过程而非结局》中的一段给班上的学生,并告诉他们如能有机地镶嵌在作文中,定会使阅卷老师“笑逐颜开”而得高分。
诗人说: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了/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我说:星辰把黑夜的门推开了/
人类有很多值得弘扬的品质、精神可套用它来表达。比如,我们可以在横线上续写:“坚韧把困苦的门推开了” “多彩的答案把人们活跃的思维之门推开了” “诚信把爱的门推开了”,等等。
3.创新发展句式。语言的运用除了借鉴他人的外,还应注意从独特的切身感受出发,悉心选取崭新的语言,去反映多彩的现实生活。比如某篇优秀作文中有这样一段:下列美景——羽毛、落日、流星、露珠,最美的是哪一个?真的难以取舍。因为无论是羽毛的圣洁、落日的清艳,还是流星的华美与露珠的清新,都属于这个世间令人不舍的美。
该段选取了羽毛、落日、流星、露珠这几个美的视觉形象来写,给读者带来赏心悦目的享受。
又如2018年高考山东一考生作文片段:
中国正在无数前辈手里成长、富强,正如2018年逐梦的现在和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未来。同样,2008年,地震过后我们圆梦奥运,赢得满堂赞誉,我们扛得住灾难,也捧得起辉煌;2013年开始的“精准扶贫”展现了公平与智慧,我们有活力四射的人民,亦有合理可行的制度;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2017年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2018年“墨子号”引领世界量子研究航标……我们建设“科技之塔”,亦传承文化之情。
该段诸多材料信手拈来,为“我”所用,应该说,这得益于考生平时的阅读积累。
“书写”早已被列入评分项目,其分值和其他项相比较不算多,但它对阅卷者的影响实在不可小觑。试想,当阅卷老师翻开一份试卷,看到的是娟秀的字体、整洁的卷面、无误的格式,心情会何等愉悦,从而评分上一个档次就在情理之中了。但是,许多考生虽认识到书写的重要性,想着将字练好些,但又认为临考练字,为时已晚。其实,对书写差的同学,还有时间可以补救。因为字虽不能即刻练好,但至少可以练得清楚工整些。这并不难,只要一笔一画地写,马上就可见效。建议书写差的同学先练练基本笔画,只要坚持练习,书写很快就会有所改善,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