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 俊
反证法是一种常用的间接证明的方法.法国数学家阿达玛(Hadamard)对反证法的实质作过概括:“若肯定定理的假设而否定其结论,就会导致矛盾.”
用反证法解题的过程包括反设、归谬、存真三个步骤,即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假定原结论的反面为真);从反设和已知条件出发,经过一系列正确的逻辑推理,得出矛盾结果;由矛盾结果,断定反设不真,从而肯定原结论成立.其中“矛盾”包括了推出的结果与已知定义、公理、定理、公式矛盾或与已知条件、临时假定矛盾,以及自相矛盾等各种情形.
使用反证法时要注意适用范围、表达步骤,下面我们分三个层次,分别从反证法中的表达形式(是什么)、归谬方向(怎么做)、方法原理(为什么)这三个角度对反证法做些探讨.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同学们,你们知道王戎的聪明之处在哪吗?
王戎的聪明之处在于用了反证法的思维看待这个问题:
已知:道旁李树多子折枝.求证:李子是苦的.
证明:(反证法)假设李子不是苦的,那么一定早被小孩摘光了,但现在树上仍有这么多李子,矛盾.所以道旁的李子是苦的.
不摘李子,而想要直接说明李子是苦的这个事实,我们是不能轻易找到一个简明的叙述方法的.数学语言必须简洁明确,采用反证法的叙述思路,条理清晰,一目了然.在王戎论证的过程中,依据了一个事实:李子不苦的话,就一定被小孩子们摘光了.而在数学中,我们必须从假设出发,用正确的逻辑推理,得出矛盾结果.
下面我们来看看几个数学中的例子:
例1已知函数f(x)是(-∞,+∞)上的增函数,若f(a)+f(b)≥f(-a)+f(-b),求证:a+b≥0.
证明假设a+b<0,则a<-b,b<-a,由于函数f(x)是(-∞,+∞)上的增函数,从而f(a)<f(-b),f(b)<f(-a),两式相加有f(a)+f(b)<f(-a)+f(-b),与已知条件f(a)+f(b)≥f(-a)+f(-b)矛盾,所以a+b≥0.
例2已知:两个不同的平面α和β,在平面α内有两条相交直线a,b(交点为P)和平面β平行,求证:平面α∥平面β.
证明假设平面α与平面β不平行,则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记交线为l.
因为a平行于平面β,a在平面α内,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于l,所以a∥l.同理b∥l.则过l外一点有两条相交直线与l平行,这与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矛盾,所以平面α∥平面β.
以上的数学例子,直接证明比较困难,而借助反证法得以顺利解决.由于条件与结论相对简单,根据反证法的步骤,同学们能轻松从反设导出矛盾.那么在处理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时,该如何从反设出发,导出矛盾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断言:物体从高空落下的快慢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重者下落快,轻者下落慢.1800多年来,人们都把这个表面上看起来确实“正确”的论断当作真理而信守不移.直到16世纪,伽利略发现了这一理论在逻辑上的矛盾,并通过“比萨斜塔试验”用事实进行了证明.同学们,你们知道伽利略发现的逻辑上的矛盾是什么吗?
逻辑上的矛盾:假定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不妨设甲物体比乙物体重,我们把二者捆在一起,让它们自由下落,一方面,根据假定,因为它们比甲物体更重,所以应比甲物体单独下落快;另一方面,两个重、轻不同物体捆在一起下落,重的要快,轻的要慢,快的被慢的拖拽,故它们下落速度比甲物体单独下落慢.前后矛盾,可见假定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是错误的.
在使用反证法时,要从反设出发,导出矛盾,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只要能经过正确的逻辑推理,得到一处矛盾即可判定反设不正确.同学们来找找伽利略发现的逻辑上的矛盾还可能是什么,并说一说“物体从高空落下,轻者下落快,重者下落慢”这句话逻辑上的矛盾.
例3求证:函数y=sinx的正周期不小于2π.
证明一假设T是函数y=sinx的周期,且0<T<2π,则对任意实数x都有
sin(x+T)=sinx成立.令x=0得sinT=0,即T=kπ,k∈Z.
又因为0<T<2π,故T=π,从而对任意实数x都有sin(x+π)=sinx,
所以,函数y=sinx的正周期不小于2π.
证明二 假设T是函数y=sinx的周期,且0<T<2π,则对任意实数x都有sin(x+T)=sinx成 立.令得,即cosT=1,从而T=2kπ,k∈Z,这与0<T<2π矛盾.所以,函数y=sinx的正周期不小于2π.
例4设f(x)=x2+ax+b,求证: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
由①×(-1)+②可得-1<3+a<1,所以-4<a<-2;
由②×(-1)+③可得-1<5+a<1,所以-6<a<-4,a的范围前后矛盾.
命题结论中含有“否定形式”“最大(最小)”“至多(至少)”时,常用反证法.归谬方向可以是由反设推出的结论与反设本身矛盾(如例3证明二),也可以是导出的结论间自相矛盾(如例3证明一、例4),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细分析、多体悟,方能掌握反证法的精髓.
最后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反证法能成功的秘密所在.
古代有一个迷信神的国家,死囚在正式处决之前,还有一个由神来决定生死的程序.办法是:由专职狱吏在两张小纸条上分别写上“活”“死”两字,密封后交专人保管.第二天,由死囚抽取一张,若抽到活字,即可免死.有一次,一个死囚的仇人买通了写纸条的狱吏,在两张纸条上都写上死字.凑巧这死囚预先从一位朋友那里得到了这一消息,他心中大喜.第二天,他抽纸条后,死罪赦免,终于得救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分析 真相原来是这样的:主持抽签狱吏宣布抽签办法后,死囚飞快抽了一张纸条,立即塞进嘴里嚼烂吞入腹中,狱吏慌忙斥问死囚:“你抽得的纸条上,写的是死字还是活字?快说!”死囚答道:“纸条我吞了,表示是死是活我都认了.究竟神要我死还是要我活,您看看剩下的纸条上写的什么字就清楚了.”在场的见证人急于知道结果,齐声说:“对”!因剩下的纸条上写的是死字,证明死囚抽的是活字,死囚获赦了.巧用矛盾律和排中律,活了一条命.
反证法的依据是逻辑思维规律中的矛盾律和排中律.矛盾律: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包括互相否定)的命题不能同时都是真的,其中必有一个是假的;排中律:两个互相否定的命题不能同时都是假的,其中必有一个是真的.
牛顿曾经说过:“反证法是数学家最精当的武器之一.”一般来讲,反证法常用来证明的题型有:命题的结论以“否定形式”“至少”或“至多”“唯一”“无限”形式出现的命题;或者直接证明时思路难寻、表达晦涩,而否定结论则更明显(即为正难则反).
同学们在学习中勤思考、多总结,方能领悟反证法的精妙所在,使用起来才更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