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语篇是表达意义的语言单位。语篇知识在语言理解与表达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学习语篇知识是发展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完形填空是根据格式塔原理,按照考纲的要求对原文进行挖空,从而考查学生的语篇理解、分析能力的一种测试手段。它既要求学生借助语篇知识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了解文章的发展脉络,又要求学生能够从微观上分析句子内部、句子与句子之间以及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常见的语篇衔接手段来填补“残篇断章”。那么,学生该如何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又该如何对完形填空的语篇进行微观的分析呢?本文将以2018年11月浙江省高考英语完形填空为例,结合语篇分析的相关理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进行分析,以期帮助学生拓宽解题思路、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语篇的宏观分析是对文章的语篇类型、组织结构等进行分析,通过文章的主题句或主题段落来确定文章的体裁到底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还是应用文。文体不同,文章的组织结构自然也不同。在当前的高考中,完形填空多是记叙文或夹叙夹议类的文章。因此,运用美国语言学家拉波夫的叙事分析模式对完形填空的语篇进行宏观分析,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此模式包括点题、指向、进展、结局、评议和回应六个要素。
点题是叙事者在叙事之前对要讲的内容进行简短的概述,会告诉读者“What was the story about?”。指向是指叙事者会在文章开头交代清楚故事中的人物以及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等因素,会告诉读者“Who was involved in the story?”以及“When and where did the story happen?”等。有时候,点题和指向会一起出现在文章的首句中,这样不仅能使文章中心突出、主题鲜明,而且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2018年11月浙江省高考英语完形填空开篇第一句为“I had a student today who got his finger stuck inside a test tube in science class.”。读完这句,考生就明白了本篇文章要讲述的是作者的一个学生在科学实验课堂上手指被夹的故事。虽然命题者没有在这句话中设置题目,但这句话对于考生把握文章的体裁、理解文章的内容起着重要作用。考生可以根据这句话所包含的信息发挥想象,推测文章接下来会讲述这位学生的手指如何被解救等内容。
进展是指故事本身的发生和发展,是叙事语篇的核心部分。它回答的是“How did the story develop?”。学生的手指被试管卡住后,老师在课堂中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37.A.calm B.silent
C.cheerful D.active
38.A.lost B.fetched
C.tried D.accepted
老师在面临课堂中的突发事情时,应该是何种心情?对比四个选项,37题学生不难选出A,即老师理应临“危”不乱,镇定从容地应对这个意外。转动试管没有用,那肯定要再“试试”另外一种方法了,故38题选C。根据这几句话,考生能知道:作者建议学生转动试管,但是无济于事;而后他又试图用肥皂和冰水,依然徒劳。那接下来,该怎么办?教室里的其他学生又会有什么反应呢?
39.A.fire B.chaos
C.violence D.argument
40.A.described B.carried
C.introduced D.sent
按照常理,在两种方法都失败后,班里的学生肯定会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课堂秩序会受到严重影响,故39题选B。为此,作者也只好先把这位学生送到他们的教学秘书那里,故40题选D。这两道题目相对简单,考生也可以直接把每道题目的其他选项带到原文中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排除明显不符合语境或逻辑的选项。
通过分析故事的进展,可以看出故事的情节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向前发展、演进。到最后,学生的手指到底有没有被解救出来呢?这就涉及故事的结局了。结局是指故事发展到最后是怎样的一个结果,它回答的是“How did the story come to an end?”。
A few minutes later,the young man came back,test tube unbroken and fingerto a lovely shade of pink.
51.A.pointing B.returning
C.belonging D.grow ing
读完51题设空处所在的这句话,结局一目了然。那就是试管没有破损,那位手指被夹的学生安然无恙地回到了教室。再结合文章第一段手指被夹时“get whiter and whiter”可知,被解救后手指应该是恢复了正常的粉红色,故51题选B。
评议是作者对所描述的故事所做的一种评论,它体现出作者对故事的态度和看法。本文作者对于该学生手指被夹一事到底是怎么看的呢?老师会因为该学生调皮扰乱了课堂秩序而生气,还是会因为他仅仅是个孩子而选择泰然处之呢?
52.A.get along with B.get rid of
C.get used to D.get mad at
53.A.encouragement B.disappointment
C.embarrassment D.achievement
54.A.ambition B.youth
C.bravery D.experiment
55.A.in the end B.in total
C.after all D.at any rate
学生手指被夹导致课堂教学无法正常进行,那么老师对此如何看待呢?根据52题后面那句“He's only twelve.(他只是一个12岁的孩子。)”,考生可以推断出老师并没有因他的行为而感到生气,故52题选D。而作者曾经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在他52岁时其膝盖在大庭广众之下被夹在了酒店阳台的栏杆上,他自然觉得非常的尴尬,故53题选C。学生手指被夹是因为年幼好奇,而自己膝盖被夹却无法让人理解,所以作者觉得自己被夹完全是因为愚蠢而不是年轻,毕竟自己已年近半百,故54题选B、55题选C。
回应是对故事主题的一种升华,对读者起着某种启迪作用,能使读者对故事理解得更深刻并进行深入的思考。但是有时候,叙事者会把故事的意义留给读者去体会和思考,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记叙文都具备回应这一要素,本篇完形填空亦是如此。记叙文通常会有一条显示故事发展脉络的主线,经过上面的分析,这条主线就是课堂做实验——学生手指被夹——两次解救失败——寻求秘书帮助——课堂秩序混乱——恢复课堂秩序——手指被救成功。抓住了这条主线,学生就对本篇文章的总体结构和故事的发展脉络有了更好的把握,剩下的题目就可以借助这条主线,并结合语篇衔接和上下文语境来进行微观层面上的分析。
语篇衔接一般分为词汇衔接和语法衔接。词汇衔接是通过运用词汇同现和复现这两种方式来体现语篇中的语义联系,它在篇章阅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语法衔接是通过照应、替代、省略和逻辑连接等语法手段来体现篇章的语义关系,它是使文章语言简练、逻辑紧密的重要手段。需要注意的是,考生有时候需要综合运用这些方法。
To get the students back in order,Imy own story of getting mystuck between the rails of a balcony.Same kind of curiosity,I rememberedthen how far I could thrust(塞)my knee between the rails.
43.A.shared B.w rote
C.read D.heard
44.A.head B.knee
C.arm D.foot
45.A.calculating B.explaining
C.wondering D.reporting
上面三题都是考查词汇衔接,考生可以根据上下文中的相同、相近或相关的单词选出正确选项。根据第四段首句“Hearing my story,”可知,老师为了恢复课堂秩序,跟学生们分享了自己曾经被夹的故事,故43题选A。那么,到底是哪个部位被阳台栏杆夹住了呢?本段末尾提到“before I knewit,my knee was stuck”,这说明作者的膝盖曾经被夹过,故44题选B。作者在前面已经说明了把腿塞到栏杆里面去的理由(Same kind of curiosity),而wonder意为“想知道”,因为好奇才会想知道,两词在意义上衔接最为紧密,故45题选C。
Hearing my story,many students followed with their ownof heads,arms,fingers stuck in places they shouldn't.
49.A.findings B.conclusions
C.stories D.news
50.A.be B.exist
C.stay D.stop
49题依然考查词汇衔接,在听了“我”的故事后,学生们也开始讲述他们自己被夹的经历,故本题选C。50题涉及语法衔接中的照应和省略两个方面。照应是指用代词指代前者或后者来表示语义联系,需要找到代词在上下文中所指代的词语才能准确理解语义。解答本题时,考生首先要明确“they shouldn't...”是定语从句,用来修饰前面的先行词“places”,定语从句中的主语“they”指代前面的“heads,arms,fingers”,也就是说他们的头、胳膊和手指等身体部位本不应该在那些地方被夹。把句子补全应是“...they shouldn't be stuck.”,但是主句中已经出现了“stuck”,为了避免重复,故将从句谓语动词中的stuck省略,只保留了be动词,故本题选A。
语境是指语言的使用环境,包括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考生在解题时不能就题论题、随意猜测,而是要联系上下文的各种语境进行综合考量。例如:
It was really quite stuck.This young man's fingerto get whiter and whiter right before my eyes.
36.A.used B.needed
C.happened D.continued
Finally,I sent the young man to our secretary,who was a m iracle(奇迹)worker raising three kids of her own.With her in charge,I was___ 42 all would be OK.
42.A.happy B.doubtful
C.surprised D.confident
36题考查动词词义辨析,考生可以根据前文“It was really quite stuck.”这个语境来进行推测,这个学生手指被夹得很紧,因此手指颜色变得越来越白,而这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一下子变白的,故本题选D。42题依然是根据上下文语境来选择的。前文提到作者把学生交由教学秘书去处理,教学秘书是“a miracle worker”,而且自己还养育了三个孩子。因此,作者相信工作出色且具有丰富的生活经历的秘书会处理好一切的,故本题选D。
本文利用拉波夫的叙事分析模式对2018年11月浙江省高考英语完形填空的语篇进行了宏观的分析,这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总体结构和故事的发展脉络。同时,本文利用语篇衔接和语境对文章进行了微观的分析,这有助于学生更加敏锐地捕捉语义间的内在联系并从中获取完整信息。因此,在解答完形填空时,考生首先应该分析语篇的整体结构,抓住故事的发展主线,然后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并借助各种语篇衔接手段来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从而提高解题的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