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早期常见蛋白类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2019-01-10 08:27:41张颖娄丽丽徐艳玲史晓东卢莎莎张丽霞黄絮郭晓林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凝血酶原谷氨酸灵敏度

张颖 娄丽丽 徐艳玲 史晓东 卢莎莎 张丽霞 黄絮 郭晓林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吉林 长春 130021)

肝癌是全球第六大常见癌症,而且是造成死亡的第二个最常见的癌症,并且男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1〕。 据统计,肝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及北非和西非地区,中南亚、北欧、中欧和东欧发病率最低。2012年全球新发肝癌估计782 500例,其中死亡745 500例,仅中国就占病例总数和死亡人数的约50%〔2〕。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地区之一,实现肝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显著减低肝癌的死亡率,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

1 高尔基体蛋白(GP)73

GP73是一种相对分子量为73 kD的新型Ⅱ型高尔基体膜蛋白,具有单个N端跨膜结构域和一个位于高尔基体内腔表面的广泛的C端螺旋卷曲结构域。在正常肝脏中,GP73由胆管上皮细胞分泌,肝细胞几乎不表达。但GP73在病变的肝脏中表达明显上调,且与病因无关〔3,4〕。Block等〔5〕在2005年,首次提出肝癌患者GP7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随后关于GP73的研究与日俱增,Marrero等〔6〕通过Immunoblot法检测血清中GP73,共研究352例患者,发现肝癌患者血清中GP73浓度明显高于肝硬化患者,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69%和75%,敏感度明显高于甲胎蛋白(AFP)。毛一雷等〔7〕纳入173例研究对象,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血清中GP73浓度,结果发现肝癌组水平最高,诊断肝癌的灵敏度达76.9%,特异性达92.8%。Witjes等〔8〕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期间发表的关于肺癌标志物的文章进行Mate分析,认为GP73是一个有价值的血清标志物,优于AFP,可用于肝癌的诊断和筛查。Mao等〔9〕与国内外多个中心联合,进行多中心、多种族、大样本GP73相关研究,共收集样本4 217例,研究显示GP73对肝癌的灵敏度为74.6%,特异性为97.4%;AFP灵敏度为58.2%,特异性为85.35%,结果显示GP73对肝癌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AFP。GP73是一种血清学指标,并不能直观地观察到肿瘤,需与影像学检查联合方能提高早期肝癌的诊断率,并不能仅凭GP73 水平升高作为判断肝癌发生与否的标志。并且有一些学者〔10〕也提出GP73不能作为早期肝癌诊断的标志物,它的表达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现证明GP73与肝纤维化、肝硬化有关〔11〕,作为一种新兴的肿瘤标志物,目前尚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观察,尚需进一步研究。

2 AFP

AFP是一种分子量为68 kD的糖蛋白,由59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肽链组成〔12〕。作为肝癌检测的经典血清学标志物,也被写入各大指南,我国《2017年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指南》中明确指出:诊断标准为AFP≥400 μg/L,排除慢性或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睾丸或卵巢胚胎源性肿瘤及怀孕等,AFP低度升高者,应作动态观察,并与肝功能变化对比分析,有助于诊断〔13〕。AFP的表达量与肝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关。Sherman等〔14〕进行的一项纳入1 069例患者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指出血清AFP>20 μg/L时灵敏度为64.3%,特异性为91.4%。Trevisani等〔15〕研究认为当AFP蛋白为20 μg/L、100 μg/L、200 μg/L、400 μg/L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60.0%、90.6%,31.2%、98.8%,22.4%、99.4%,17.1%、99.4%。虽然近几年AFP应用于肝癌的诊断受到质疑,而且在最新欧洲和美国肝脏学会制定的指南〔16,17〕中被剔除,但是这些国家与我国肝癌的发病原因不同,在乙肝引起的肝癌中,其仍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目前尚未发现可以替代AFP的标志物,其仍是应用比较广泛的检测肝癌的标志物,与其他标志物或影像学检查联合应用可提高其准确性。

3 AFP-L3

ALP-L3是海藻糖化的 AFP 变异体,2005 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 AFP-L3用于早期肝癌的检测。据研究报道〔18〕,即使在肝癌早期,尤其是肿瘤由肝动脉供血时,肿瘤细胞也会产生AFP-L3。临床研究〔19〕已确定AFP-L3对于肝癌有高度特异性。 Aoyagi等〔20〕研究表明AFP-L3作为肝癌标志物的特异性> 95%。高度特异性的AFP-L3可用于肝癌的早期鉴别诊断,有助于排除肝癌。但是AFP-L3的敏感性与所处的临床阶段有关。 AFP-L3诊断肝癌的灵敏度约为50%~60%;在小型肝癌中,AFP-L3的灵敏度仅为35%~45%。随着肿瘤大小的增加,其灵敏度增加,当HCC直径5 cm时,其灵敏度达到80%~90%。同时,Park等〔21〕发现AFP-L3>10%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50.63%、83.12%。因此,AFP-L3对于体积较大的肝癌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小肝癌的诊断价值还需进一步研究。而且因其检测方法多样,结果也随检测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4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GPC)3

GPC3 是一种膜定位的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在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迁移中起重要作用。GPC3通常在胎儿组织和滋养层细胞中表达,在成人正常的卵巢、乳房和间皮组织可以有少量的表达,其他组织中几乎不存在〔22〕。GPC3在不同的肿瘤细胞中表达水平不同,在肝癌的患者中高度表达。Libbrecht等〔23〕研究表明大部分病变从癌前病变转变为小肝癌时,GPC3急剧升高。一项纳入了19项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血清GPC3用于诊断肝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55.2%和84.2%;当将GPC3与AFP结合时,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75.7%和83.3%。Tangkijvanich等〔24〕研究表明,小肝癌GPC3的检测率为56.3%,AFP为31.3%,GPC-3检出率明显高于AFP;两者联合检测可将小肝癌的诊断敏感度提高至75.0%。因此,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

5 异常凝血酶原或脱-γ-梭基凝血酶原(DCP)

凝血酶原是凝血酶的前体物,在凝血酶原前体的谷氨酸区有 10 个谷氨酸残基,当有足够的维生素 K 存在时,这些谷氨酸残基将全部转化成 γ-梭基谷氨酸而成为正常凝血酶原; 当维生素 K 不足或存在维生素 K 拮抗剂时,这些谷氨酸未被全部梭化而称为DCP,即异常凝血酶原。DCP由于γ-梭基谷氨酸中的梭基未经梭基化,因而不能结合钙离子和磷脂,失去凝血酶活性〔25〕。法国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26〕显示,对于早期肝癌诊断,DCP(阈值为42 mAU/ml)表现优于AFP(阈值为5.5 ng/ml)〔曲线下面积(AUC)=0.81,95%CI:0.697~0.924 vs AUC = 0.582,95%CI:0.443~0.722〕,敏感性为77% vs 61%,特异性为82% vs 50%。Wang等〔27〕研究表明,当DCP的截断值为32.09 mAU/ml时,灵敏度为52.21%、特异性为81.49%。这些结果进一步支持DCP作为诊断早期肝癌的生物标志物的价值。但是目前有些研究〔28〕发现DCP与肿瘤的大小、分期等有关,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对于早期肝癌的预测准确性有待进一步证实。

目前,出现了许多肿瘤标志物,但是单一的肿瘤标志物检测容易漏诊,联合检测或者联合影像学检查可以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

猜你喜欢
凝血酶原谷氨酸灵敏度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的临床价值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导磁环对LVDT线性度和灵敏度的影响
地下水非稳定流的灵敏度分析
基于正交设计的谷氨酸发酵条件优化
N-月桂酰基谷氨酸盐性能的pH依赖性
问:如何鉴定谷氨酸能神经元
穿甲爆破弹引信对薄弱目标的灵敏度分析
氧自由基和谷氨酸在致热原性发热机制中的作用与退热展望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与凝血酶原时间的临床检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