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海骅,李玉波,张治国,李志更,翟志光,韩 旭,王 仑
(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2.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 100029; 3.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北京 100700)
病机学是中医理论和临床诊疗重要的衔接点。从中医学发展的历程来看,病机的发展变化与社会人文状态、地理环境、天文时令密切相关。而病机学的突破,不仅能够推动中医理论的发展,而且会促进临床疗效的进步[1]。笔者依据“痰瘀互结”病机特性及其对相关脏器的损害,提出“痰瘀互结,毒损入络”的观点,并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治疗以代谢类疾病为基础病的男性不育者,以“痰瘀互结,毒损入络”的思路治疗,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以调肾法治疗的患者。而普通的不育患者,即无代谢类疾病者,其治疗结果亦大体相似。因此本文就“痰瘀互结,毒损入络”的理论及临床应用作针对性的探讨和分析。
肾主生殖是自《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时期以来,形成的治疗不育的核心机制。然80年代以来伴随饮食结构的改变,蛋白质的摄入量增大,与传统谷物为主的饮食结构形成巨大差异,随之而来的是以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痛风等为主的代谢类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其对男性不育的发生形成了深刻的影响。
代谢类疾病的发生多与嗜食肥甘厚味相关,膳食结构不平衡、营养过剩是触发此类疾病的首要因素。若饮食不节日久易内生痰浊。如李梴《医学入门·杂病提纲》中有述:“痰乃津血所成,随气升降,气血调和则流行不聚,内外感伤则壅逆为患。”痰浊凝聚不行则可化为瘀血,此所谓“痰久必挟瘀”,形成痰浊、瘀血共存的局面。
津凝为痰,血滞为瘀,既然津血同源则痰浊与瘀血有其必然内在的相关性,故而痰瘀常凝结积聚阻滞脉道,进而导致络脉气血运行的功能失常。在痰浊、瘀血、络脉三者交互作用下,演变为痰瘀互结、络脉瘀阻甚则壅塞不通,影响络中气血的输布环流,导致络脉运行气血的功能失常;络脉是气血津液渗灌的场所,久病络气郁滞,气化失常,影响气血正常的输布渗灌。因此,津凝为痰,血滞为瘀,痰瘀互结混处络中导致络脉瘀阻[2]。痰瘀由经入络而互结,偏聚肾脏之络,络气郁滞则肾脏功能失调,久则化为败瘀凝痰混处络道,病邪易入难出,易积成形,胶痼难愈而损害脏器结构。
以糖尿病、肥胖症、痛风、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类疾病为基础病而又累患不育者,因发病渐进慢长的周期,往往会影响患者睾丸曲细精管等组织的功能状态,引起患者精液质量下降,而导致不育的发生[3]。痰瘀互结作为致病因素是“痰瘀”“入络”后在络中的病理改变,毒损入络以损伤睾丸曲细精管的组织结构、导致生精细胞功能受损为特征,其病机符合“痰瘀互结,毒损入络”的特性[4]。所以临证需明辨其病机特性及演变脉络、传变路径与变证,方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在代谢类疾病中,对男性不育造成影响最著的是肥胖和糖尿病,历年来实验和临床研究中均有诸多的分析,就肥胖与糖尿病的形成机制及其对男性不育发生病理均有详实论述,然而对于发生不育后的治疗,则更多停留在探索阶段。
身体肥胖者中医称为肥人,是3种肥壮人中的1种。《灵枢·卫气失常》言其:“肩肘髀膝高起处的肌肉坚实,皮肤丰满”。西医将男性肥胖定义为体脂率超过25%,且BMI指数超过28,BMI是肥胖的主要指标。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的男性不育患者中,BMI指数超过28且病例完整的不育患者有13例,其中BMI指数超过35的有3例,最高者达到44。经治疗精液活力和密度均恢复正常的有6例,BMI指数均在28~32之间,其中3例女方已怀孕;4例患者精液密度和活力只有部分改善,建议准备试管婴儿的治疗;而BMI指数超过35的3名患者,虽经3个月以上的中药治疗,但均无有效的改善。说明肥胖可以影响生育,对其有效的治疗也在一定的范畴之内,所以针对肥胖不育患者的病机与治疗路径需要缜密合理的剖析,为临证治疗提供有效的路径。
首先明确肥胖的病机特性。《景岳全书·杂证论》言:“肥人多有非风之证,以肥人多气虚也。”《石室秘录·肥治法》则指出:“肥人多痰,乃气虚也。”而《医述·杂证汇参》则阐述其病机的演变:“肥人气虚生寒,寒生湿,湿生痰,故肥人多寒湿”,明确了肥胖的三大病机特性为“气虚”“寒湿”“多痰”,而此三者均可不同程度地导致男性不育的发生。
其次分析肥胖导致不育的机制,所谓肥人“气虚”实指“肾气虚”,肾气是否充盈与生殖密切相关。男性的生殖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充盈衰退的。如《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曰:“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说明肾气充实的恰当年龄是保障生育的关键。然肾气的充实与否始终是决定生殖的核心。如《素问·上古天真论篇》又曰: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男性的生殖取决于肾气充盈的状态,如若肥人的肾气亏虚则可导致不育的发生,无关生育的适当年龄。
所谓“寒湿”为患其意有二:首先寒湿易循肝经注于下焦,则阴囊潮湿,阴囊的温度升高,妨碍肾精的化生;其次寒湿易困厄肾中阳气,不能温煦肾精,而致精寒不育。对此《医方考·广嗣门》则有对应的分析:“温热之品也,取之者何?凡人艰嗣者,多有下虚,而胃中之湿袭之,内生胞痹、肾痹、白滞之疾,故令精寒而不嗣也。能于此数物酌而用之,则痹去而宜子矣”,指出韭菜子、小茴香、蛇床子、川椒、天雄、附子等6种药物都有温阳燥湿的效能,可温化寒湿治疗精寒不育。
湿与痰常相伴相生,所谓“多痰”,《医述·女科原旨·求嗣》即言:“痰多者,湿多也。湿多则精不纯。”《辨证录·种嗣门》言及肥人多痰而不育:“男子身体肥大,必多痰涎,往往不能生子,此精中带湿,流入子宫而仍出也。夫精必贵纯,湿气杂于精中,则胎多不育,即子成形,生来亦必夭殇,不能永寿者也”。生殖之精必当精粹,而藏精于肾。痰多之人,痰湿下入于肾,痰湿渗于精中,则精非纯粹之精,故而不育。
再者阐明病机之演变。张元素《活法机要·积聚》言:“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人身气血津液的运行,依赖阳气的温煦推动,才能畅通无滞。然肥胖之人阳气虚弱,更兼寒湿、痰浊之掣肘,焉能鼓动气血运行。阳气虚者则易兼寒湿,寒为阴邪,湿亦为阴邪;寒性凝滞易于伤阳,湿性重浊易困厄阳气,阻塞气机;复因痰浊阻滞,则络脉气血更易失于阳气温煦,而使气血凝结阻滞,涩滞不通,结聚于络脉。肥胖之人素有体虚,久虚入络则络脉功能失调,津液不能渗灌输布,津凝血滞则为痰为瘀,痰瘀互结处于络中,则络脉功能失调。客于肾络,诸因累积叠加则生殖之力受损亦甚,故当择“痰瘀互结,毒损入络”之机,以法治之。
其治疗从三方面入手:首选《金匮要略》之桂枝茯苓丸下其瘕,并加山甲、水蛭入络祛瘀,以化瘀生新、助调和气血;其次温化寒湿,选用出自《金匮要略》的薏苡附子败酱散。另《金匮玉函经》亦言:“血积于内,然后错甲于外,经所言也”,说明此方有助于祛痰化瘀;再次补气填精,以人参或生黄芪、巴戟天或肉苁蓉、仙灵脾或蛇床子、熟地或黄精,合《证治准绳》记载的五子衍宗丸。三者合一共达祛痰化瘀、通络调肾之功效。事随时移,男性不育的治疗也要依据其病机的变迁,因机而辨方可取得疗效。
在病例采集期间,接诊的不育患者中患有糖尿病且病例完整的有13例,其中Ⅰ型糖尿病患者3例,Ⅱ型糖尿病患者10例;合并不射精者4例,阳痿患者2例;已接受降糖治疗者6例。经治疗精液密度和活力均恢复正常者6例中有4例已接受降糖治疗,另精液改善2例;其中3例Ⅰ型糖尿病患者虽经治疗均无效,不射精患者中只有1例恢复正常射精,说明糖尿病对男性生殖能力有损害,究其发生的机制与治疗,当从糖尿病形成的病因病机展开分析。
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究其成因,宋·严用和有三慎之说。在《严氏济生方·消渴论治》中言道:“大抵消渴之人……其所慎者有三:一饮酒,二房劳,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愈”。总体而言,中医将消渴成因大略分为饮食肥甘、饮酒、房劳三方面,此三者亦可不同程度或间接地影响男性的生育功能。饮食肥甘是常见因素,《素问·奇病论篇》言:“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肥甘厚味的饮食结构,渐致形体肥胖并形成内热,进而伤津耗液、肾精渐亏可致消渴;所谓房劳其本意为肾精亏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人到中年肾精已亏,具备消渴发生的病理基础,如若人到中年房事过度,只会促进本病的发生[5]。酒之种类甚多,在《饮食须知·味类》中指出:“其味有甘苦酸淡辛涩不一,其性皆热,有毒”,言明其性燥热峻烈,并言“久饮过度,令人精薄无子”。《本草从新·酒》亦言:“酒过饮则伤神耗血,损胃烁精,动火生痰,发怒助欲,致生湿热诸病”。饮酒对身体的损害是多方面的,首先酒性燥热可导致精液耗伤诱发消渴的发生,内生湿热可影响男性生育功能,也是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其原因当为酒可引毒入络。诚如《食鉴本草·味》言:“盖酒能引毒入经络也”。消渴成因为导致津液耗伤而变生诸症。
通常将消渴发生的病机概括为“津液耗伤”,即所谓“无水”。《医方考·消渴门》中言:“故消渴责之无水。然证有三焦之判,病有虚实之分,常变不同,治疗亦异”。消渴为患其病程有渐进发展特性。《扁鹊心书·消渴》明确述为:“消渴虽有上中下之分,总由损耗津液所致,盖肾为津液之原,脾为津液之本,本原亏而消渴之症从此致矣”。其病机的发生发展常始于微而成于著,始于胃而极于肺肾,最终责于肾。损及肾阴,肾精亏虚,阴损及阳致使肾气亏虚,阳气虚弱。说明消渴的病机演变内在规律,最终是损及于肾,而致肾之功能失调,肾主生殖之能受损。
消渴病程缠绵漫长,此特性符合中医“久病入络”的认识。以络病而言,因消渴病阴液亏虚日久,则易“久虚入络”;并阴虚血亏则血行涩滞,血少则脉道不充而致瘀血内停,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痹阻脉络,络运无力,瘀久则易“入络”;进而引起络脉津液代谢障碍,导致痰浊、瘀血易生难化,痰瘀互结久蕴不解而成毒,形成所谓“痰瘀互结,毒损入络”之病机特性。依循消渴发病之传变规律,终损于肾脏。恰如《圣济总录·消渴》阐述病机“消渴病久,肾气受伤”。肾络受损,络脉功能失常,肾主生殖的功能进一步受损,累患男性不育,加大了治疗难度。
此类病症宜从两方面展开治疗,其一滋阴填精,重用生地、黄精合五子衍宗丸,并酌加仙灵脾或巴戟天等调肾阴阳;其二通络散结,以桂枝茯苓丸加蜈蚣、水蛭、三七粉等,并辅以当归补血汤养血和血。此型治疗的重点是首先控制血糖,在血糖稳定的前提下展开治疗,其获效的可能性较大,否则很难取得稳定的疗效。
总之,针对性的提出“痰瘀互结,毒损入络”治疗男性不育的思路,主要是为适应以肥胖、糖尿病为代表的代谢类疾病而伴发不育者提供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肾主生殖固然有可取之处,然饮食不节而诱发的代谢类疾病,其病机特性亦有自身特点,不可一概而论,事随时移,临证把握络病至要往往会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