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湖社月刊》对20世纪初中国绘画传播的影响

2019-01-09 23:37
国画家 2019年5期
关键词:金城月刊中国画

(作者单位:天津美术学院移动媒体艺术系)

一、《湖社月刊》与“湖社画会”

“湖社画会”创始人、中国画学研究会原会长、中国近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金城先生在他的《画学讲义》中提到:“民国初年,一般无知识者,对于外国画极力崇拜,同时对于中国画极力摧残。”由此可见,在20世纪初,中国传统文化备受国际艺术形式的挤压,形势严峻:一方面由于数百年封建统治的闭关锁国,中国的艺术家与国际的沟通匮乏,当与国际联通被迫打开时,众多西方艺术思潮涌至,政府与民众对西方画的极度崇拜削弱了中国传统画技法的影响力,保护国粹,宣扬东方传统艺术审美已迫在眉睫;而另一方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列强的掠夺与统治阶层的堕落使得中国疆土民不聊生,众多艺术创作者失去了盛世之慰,艺术理想茫然。而对于金城这类受过国外先进艺术氛围熏陶的学者与艺术家,深知挽救中国艺术的现状必须“由内而外”。对内,必须团结艺术界翘楚,共同巩固和提升传统绘画水平与艺术表现力。对外,以一种团结的姿态进行国际化的艺术传播,发扬和凝聚中国艺术之精髓。

“湖社画会”最早成立是在1920年由金城先生发起的,画社成立以学术讨论和画作研习为主要方式进行,并影响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画者,近代著名画家陈少梅先生、马晋先生等都曾投其门下,“湖社画会”对于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的作用可见一斑。

时至1927年,“湖社画会”影响力日趋升华,吸纳了一大批优秀的多元艺术家共同为中国画的发展而努力。胡佩衡就是金城先生第一批招收的研究员,后又成长为教员和骨干。其进入画会之前就已经是一位出色的编辑,并辅助周肇祥先生与齐白石先生筹划创办了《湖社月刊》。

1927年11月,《湖社月刊》正式出刊,最初是每半月刊,之后改为月刊,刊物持续了10年,到1937年3月停刊,一共出了100期。其办刊宗旨为“提倡艺术,发扬国光,除刊登古今名人书画外,旁及历代金石文器,时贤诗词,论说”。期刊深入浅出,备受民众和书画界爱好者追捧。继承和发扬湖社画会的办社理念和精神,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美术的发展。

二、《湖社月刊》对于中国绘画传播的影响

随着1927年《湖社月刊》创刊,其理念秉承了金城先生“师古人技法而创新笔,师万物造化而创新意”的创新精神。该期刊尤为重视对古今书画技法和书画理论的整理和总结,具有相当的专业水准和参考价值,而且图文排版精美,在当时动乱的年代,尚属精品。

刊物由北平湖社画会出版发行,为“湖社画会”最活跃鼎盛时期的一套艺术丛刊,对古今的书画进行了深入的介绍与研究。刊物具有很强的理论依托,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有金北楼的《画学讲义》《略述绘画源流》,金潜庵的《画学潜识》,胡佩衡的《中国山水画点苔法》和《绘事问答》等。另外与书法篆刻相关的论文有杨玉良的《学书概论》,牛新北的《读论书画》,寿石工的《书学讲义》和《篆刻学讲义》。

并且除了刊登专业性较强的技法理论文章,还专门搜集和整理由名家撰写的艺术杂谈和笔记,如于非的《负暄续录》谈绘画时毛笔的用法,拯冬谈书画装裱的文章《装潢杂谈》,还有吴迪生谈印泥的制作方法的《内廷御制印泥治法及收藏用法》。由于通俗易懂,销售量非常可观。尤其是因为立足于国际化交流的导向,《湖社月刊》针对画作名称等重要信息都做了英文标注,这一举措不仅考验了文本编辑者自身的国际语言水准,也充分体现了月刊的全球化视野和希望实现中国画国际化认知的理想。

也正是出于在国际范围提升中国艺术影响力,丰富国际环境对于中国的认知,《湖社月刊》非常注重所刊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这本刊物可以被认定为中国近代文化艺术类专业期刊的雏形,其刊登内容丰富生动,让读者全方位品读艺术家的画作和画论。作为20世纪初期一套出色的美术期刊,《湖社月刊》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是研究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发展的文献资料。“九一八事变”之后,国内局势紧张,刊印纸张不能再从日本进口,出版发行业日趋艰难,最终于1937年3月停刊。

刊物发行10年,全面地呈现了“湖社画会”的办社理念和精神,对近代中国画的回望和发扬以及画会艺术家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见证作用。

可以说,月刊与画会相互依托,共同成长,影响了中国现当代美术发展的重要进程。在传播媒介较为单一的20世纪初期,《湖社画刊》以文本的方式记载并弘扬中国画的经典,在向世界展现中国美术发展水平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湖社月刊》始终坚持“维持古文化,交换新智识为主,借图保存固有之国粹,发扬艺术之特长”。随着画社队伍的不断庞大,社会上各界名流如张大千、梅兰芳、陈半丁、言菊朋等纷纷而至,每周日在中央公园董事会举行一次雅集活动,品茗论艺,作画吟诗,切磋技艺,沟通感情。由于参加画会的人员多,影响大,当时的名人方药雨、齐白石、汤定之、贺良朴等也相继加入了“湖社”,当时的社会名流张大千、梅兰芳、陈半丁等人均与“湖社画会”有着极为深厚的交情,成为“湖社”的挚友。齐白石还为《月刊》100期纪念题写刊头。北平艺专不少师生如徐燕荪、吴镜汀(号镜湖)、王雪涛(号瓦湖)等人也加入了“湖社”。 湖社画会可谓人才济济,掌握了当时中国画发展和表现的绝对话语权。

同时,作为《湖社月刊》的创始人,金城先生成为期刊的核心供稿人。其众多画作以及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北楼论画》《藕庐诗草》《画学讲义》等画论都曾在《湖社月刊》中刊登,并且频率非常高。据可考资料显示,在《湖社月刊》创办前,金城先生的画作并不多见,因此《湖社月刊》也为研究和整理金城先生的艺术经历、梳理其对美术史发展做出的贡献提供了重要凭据。月刊也成为刊登金城众多重要文献的最全面载体,充分体现了他的学术思想、艺术主张,作为湖社成员理论学习和专业提升的重要教材。

三、国际环境推动《湖社月刊》成为中国近现代美术理论风向标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引导世界进入电气化时代,发达国家如欧洲、美国都在传统媒介传播方式和资源上进行大规模掠夺和扩张,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当人们惯于依赖的传统印刷术受到机械工业的极大冲击,信息和资讯的传播更为快速,电动排字机、彩印机、凹版印刷机、自动浇铸机的先后问世更加速了纸质媒体的传播革命。加之广播电视事业的触动萌芽,使得报纸竞争为了抢夺更好的市场,通过增加文艺性和趣味性的专栏、专页,减弱政治色彩来努力迎合读者口味。

这一时期的中国,尽管正处于民族经济更新、思想尚未解放、文化尚且落后的阶段,但随着各种思潮的冲击,读者们也开始对知识性、可读性、外延性、趣味性、国际化的纸质读本更加期待和追捧。“湖社画会”开展中外美术交流的举措,对于近现代中国艺术的国际交流和话语权认知起到了重要影响。在当时的复杂国情下,《湖社月刊》不仅发行于中国境内,更相继于美国、加拿大、东南亚等地区设立30多个售卖点。可见从其编辑到发行,金城先生对艺术的思想和观点都得到了极大的发扬。作为画会对外宣传的主要载体,《湖社月刊》也成为20世纪初期中国美术在世界舞台展现影响力的重要推手。

正因为践行了“博取新知”的温和姿态,“湖社画会”从绘画技法到艺术理论方面都积极与各国艺术群体进行交流和探索。当时《湖社月刊》刊登了日本画家和日本艺术家的优秀文章,可见其包容和多元的视野。金城的好友、日本画家渡边晨亩回忆金城时提到:“在政变多端、民心摇动之漩涡中,毅然谋求美术之发展,对于吾人曩昔所提议中日艺术提携,极为赞同。因商及日本国同志,协同研究东洋美术,穷其蕴奥,惜以发扬神妙精华。”可见,中国近现代艺术发展中能够出现专门用于研究中国画的学会,其产生与发展具有与日本画家联合响应西化浪潮,研究和发展东方艺术的根本目的。

作为20世纪初期重要中国美术思想萌芽的《湖社月刊》也在中国近现代美术振兴的时期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当时东西方艺术相互焦灼的特殊阶段,“湖社画会”与《湖社月刊》相互依存,积极为中国传统艺术争取话语权,树立让国际看见东方艺术的平台,领略其魅力,推动了中国美术史的变革。

猜你喜欢
金城月刊中国画
金城化学(江苏)有限公司
“追寻金城记忆,书写兰州芳华”
中国画
画与理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画与理
《远方》中国画
画与理
等 待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