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王 苗
本刊:感谢各位来自于全国各地养猪场的前辈们参与我们的讨论。请结合所在地养猪场存在的实际问题,谈谈生猪保险存在哪些问题以及有何改进措施?或谈谈对生猪保险有何看法?
养猪从业者1:在购买生猪保险的这几年,我发现保险耳标易脱落,补戴耳标程序又比较繁琐复杂,极易造成保险应赔不能尽赔的情况,从而形成理赔纠纷;同时对能繁母猪的赔付金额太低,与实际价值相差太大。现行的生猪育肥猪保险参保率较低与理赔标准高有一定关系,很多养猪场都有经殓,生猪死亡大多在断奶前期或哺乳期,这时仔猪体重大多在10 kg以下,按规定10 kg以上的生猪死亡保险公司才赔偿,这与猪场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影响猪场参保的积极性。针对这一情况,个人建议政府加大对保险公司的补贴力度,降低仔猪理赔体重标准,提高对能繁母猪的赔付标准,使生猪保险为生猪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大力发挥应有的效果。
养猪从业者2:现在非洲猪瘟严重制约了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我所接触到的河南、河北、安徽、山东等地80%以上的客户都希望能够参保。但是也有一部分养殖户认为,一头猪需7~8元的保费,如果猪场中的生物安全措施做得好,猪不发病、不死亡,等于是花出去的钱打了水漂。同时,还有种现象就是在河南、河北、安徽等重疫情区,当地个别的保险公司都开始拒保了,特别是对特大猪场,难投保的现象也存在,主要是保险公司怕真发病了赔付不起。个人觉得生猪保险在非洲猪瘟肆虐这种关键时期,政府应该多牵头,甚至可以像规定车辆交强险那样,限定养猪场把重要群体进行必要的投保,这样即便疫情来了,也可以减少点损失。
养猪从业者3:就目前来说,只是部分猪场愿意购买生猪保险,尤其是大多数的大型猪场愿意购买保险,特别是生猪价格保险。我觉得生猪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理赔问题。现在的保险虽基本适应市场需要,但是需要开设多种类型的生猪保险。
养猪从业者4:我们地区猪场只能投保生猪价格保险和病死保险。这2个保险政策应该对养殖场是非常好的。对于病死猪保险政策,育肥猪每头赔偿200~500元,能繁母猪是1000元。对于育肥猪赔偿额来说还行,养殖场没有啥意见。但是对母猪赔偿额有点偏低,建议每头能繁母猪能赔付 1500 元以上,虽然是现在不准偷偷处理死猪,但是1头母猪体重200 ~ 250 kg,按 8元 /kg 的价格卖出,还能收入 2000 多元左右。关于价格保险,我市前几年在全市有1万头猪参保,今年计划参保3万~5万头。去年保险金额是7.5元,按体重100 kg计算,去年保险公司理赔拿出了200万元。去年保险公司除去投保费亏了100万元,但是保险公司有保险公司的对策。养殖场的车辆要在保险公司购入保险,可以从这块来补偿亏损。至于这个生猪保险,建议应该签个长期合同价格,猪周期一般4年半,我们这里是1年定价1次。猪的市场价格规律4~5年一周期。如果保底价定的价格过低,容易挫伤养殖场户的积极性造成不愿意投保。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猪周期比保险期长对养殖场来说也是有好处的,猪场自主选择权变大了,市场猪价走高时可以不买生猪保险,猪价处于低谷期时可以再买。但总体来说个人还是觉得保险期应该是时间长点好,我了解了一下周围的猪场,都觉得最好是签3年期的合同价格对双方都有利。
养猪从业者5:我们地区对于商品育肥猪的保险,国家没有补贴政策,保险公司推行下来难度十分大。商品育肥猪每头保险费用是30元,出现死亡后猪场可以补贴到最高800元,平均每头赔偿400元左右,农户没有人愿意办理。一是30元钱舍不得出,二是侥幸心理存在,认为自己养的猪不会出现大的死亡率。认为这倒霉的事不会落到自己头上,相反对于买彩票中奖几率那么低的事,却十分热衷,认为很可能好事会落在自己头上。其在规模养殖场也很难推广,要求一次性最少是投保多少头,一般以百头为基础,并且要能经常性可以看到猪只,有耳标等可以识别。100头就要交3000元钱,附加条件不少。当前,非洲猪瘟疫情出现了之后,规模猪场不可能再让人进场看,所以对肥猪保险推广难度再度加大。
本刊:上一轮激烈的讨论过后,想必各位前辈们心里对生猪保险又有了一番新的认识,那么生猪保险能否真正成为养猪者的“护身符”呢?
养猪从业者1:我觉得生猪保险可以成为养猪者的“护身符”,去年我们这里有个生猪存栏量为2000头的猪场购买了生猪价格保险,因猪价处于低迷时期,该猪场得到了保险赔偿费40万元,他们猪场觉得生猪保险非常好,非常及时地弥补自身的经济亏损。
养猪从业者2:个人认为生猪保险不能成为养猪者的“护身符”,虽然设想的出发点很好,但实际意义与初衷是背离的,正可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本月新推出的国家政策性肥猪保险,近期保险公司负责人找我交流,保险费用每头猪32元,养殖户出20%为6.4元/头,剩余80%由财政承担。那以我们猪场为例,年出栏1万头的猪场需要一次性交保费6.4万元,平均每头可以补到500元,以猪年死亡率3%计算,可以赔到15万元,最终还是保险公司在赚钱。我们猪场是否继续参与生猪保险,还需进一步的集体讨论……
养猪从业者3: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生猪保险肯定好,但每次提生猪保险都是在行情不好和重大疾病的时候,平时提的人很少,这也说明了人们的保险意识并不高。至于生猪保险怎么保、怎么理赔也都是问题,而且猪群数量是动态的,每天都有变化,很难有个确定的数量。在资金方面,真正经营好,一直在赚钱的猪场也不多,资金一直很紧张。大多数的猪场都欠有外债,主要是拖欠饲料款和兽药款。若此时再拿钱出来投保,颇有难度。保险一般为2种,疾病死亡和价格保险。现在如果非洲猪瘟疫情发生,那猪场的猪100%死亡,猪场的生存都是问题,保险也没意义。还有生猪价格保险,低价持续时间如果能渡过,何必保险。
养猪从业者4:母猪保险金额60元/头,国家补贴48元、养殖户缴费12元,母猪出现死亡经保险公司认可后,养殖户可以获赔到1000元钱。这充分说明了国家对养猪产业的高度重视,对于规模养殖场来说,这是很好的事情。但对于散养户而言,并不十分赞同这种受益政策,许多散养户认可的是自己的感受,认为如果市场行情好,养殖母猪能有好的收入,并不在意母猪保险;相反,如果市场行情不好,养殖母猪无利可图,会认为这保险存在没意义,依然会义无反顾地处理掉母猪。并且在处理母猪过程中,如果母猪淘汰的售价不到1000元,那么很有可能母猪变成“非正常”死亡由保险公司来赔偿,这就形成了政策上的漏洞,那生猪保险还能作为养猪场的“护身符”存在吗?
养猪从业者5:怎么说呢,生猪保险作为农业保险,也属于国家政策性保险,国家政策性保险虽说是应保尽保,可保险公司目前只针对管理严格的规模大的猪场,并未推广到散养户及中小规模的养猪场,关于生猪保险这项惠民政策,像我们这种广大散养户以及中小规模养猪场可谓是看得见、摸不着……未来生猪保险的发展还是要建立长效机制,提高保险的覆盖率,加强政策的扶持力度。
总结:再次感谢各位猪场前辈们的热情参与!生猪保险作为一种未雨绸缪的保障工具,对于推动养猪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总体来说,生猪保险成为养猪场的“护身符”是件惠农的好事情,生猪保险在我国起步晚,各方面还不够完善,但未来发展空间很大。对于养猪场来说,掌握市场才能真正掌握养猪行业发展的经济命脉,生猪保险在近两年大显身手正是顺势而为,虽然各家猪场对生猪保险的意见各有不同,但总体来说还是得到了大部分养殖户的认可。同时,猪场也要做好生物安全措施,加强自身管理,不能全部依托保险公司和政府来埋单。
到目前为止,我们也应该看到,一方面生猪保险仍不能满足养殖户应对行情低迷和灾害的需要,而保险公司也没有找到利益平衡点,因为生猪保险是国家政策性险种,所以保险公司才一直在积极参与,但无论是险种的丰富程度还是保费标准都有待完善。另一方面,养殖主体对于生猪保险的认识也有待加强,如何加强对生猪保险的有效利用也将长期是未来值得考虑的问题,呼声最高的还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对于生猪养殖发展的长效机制,我们或许只有在前进的道路上“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探一步”边走边改进,边走边完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