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萍香 杨德平 林智平
(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江西 南昌 330003)
功能性胃肠病(FGIDs)临床特点是排除器质性病理改变以功能异常为主。自幽门螺杆菌(Hp)发现以来,其作为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等上消化道疾病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的观点已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可,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Hp的产毒因子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空泡毒素(Vac)A是致病的关键〔1〕。本文拟分析Hp毒力分型在FGIDs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1.1一般资料 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住院或门诊就诊患者331例,其中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均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2〕。功能性消化不良组87例,男40例,女47例,年龄58~86〔平均(61.4±5.1)〕岁;肠易激综合征组78例,男41例,女37例,年龄57~85〔平均(60.8±4.6)〕岁;健康体检组86例,男40例,女46例,年龄55~88〔平均(59.8±7.8)〕岁;消化性溃疡组80例,男43例,女37例,年龄59~84〔平均(60.5±6.1)〕岁。4组年龄及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近4 w内未服用过抑酸药、铋剂及抗生素。
1.2Hp检测 受试者空腹2 h,首先打开第1个集气袋,向里吹满气后立即拧紧盖子。然后服用含13C尿素呼气试验试剂的温水80 ml,静坐30 min后第2次呼气,受试者把第2个集气袋吹饱后立即拧紧盖子。将受检者一式两份的集气袋同时插入Hp分析仪进行自动检测并显示结果。结果以超基准 (DOB)值≥4为阳性。
1.3Hp毒力因子的检测 Hp阳性患者均于空腹时抽取静脉血2 ml置于普通生化管中,进行血清分离,血清标本经蛋白芯片反应后,通过芯片阅读仪对标本中的抗体尿素酶(Ure)A、UreB、CagA、VacA做定性检测。CagA 和(或)VacA 阳性为Ⅰ型菌株;Cag A 和 VacA 均为阴性则为Ⅱ型菌株。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χ2检验、t检验。
2.14组Hp感染情况 功能性消化不良组、肠易激综合征组、健康体检组、消化性溃疡组Hp阳性分别检出51株(58.6%)、46株(59.0%)、36株(41.9%)、69株(86.3%)。4组H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032,P<0.001),进一步做两两比较可知:功能性消化不良组Hp感染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χ2=4.86,P=0.027),低于消化性溃疡组(χ2=15.732,P<0.001),与肠易激综合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0.963);肠易激综合征组Hp感染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χ2=4.792,P=0.029),低于消化性溃疡组(χ2=14.833,P<0.001);健康体检组Hp感染率显著低于消化性溃疡组(χ2=35.135,P<0.001)。
2.24组Hp毒力分型情况 功能性消化不良组、肠易激综合征组、健康体检组、消化性溃疡组Ⅰ型菌株感染分别检出31株(60.8%)、26株(56.5%)、13株(36.1%)、56株(81.2%),4组Hp毒力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82,P<0.001),进一步做两两比较可知:功能性消化不良组Hp毒力分型与肠易激综合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1,P=0.670),与健康体检组、消化性溃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40,P=0.023;χ2=6.106,P=0.013);肠易激综合征组Hp毒力分型与健康体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73,P=0.066),与消化性溃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88,P=0.004);健康体检组Hp毒力分型与消化性溃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08,P<0.001)。
Hp在我国的感染率比较高,在老年人群中尤为明显〔3〕。Hp被国际癌症组织确认为上消化道疾病最主要的致病因子〔4〕, Hp菌体含有CagA、VacA、Ure等多种抗原蛋白,在不同阶段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而形成Hp系列抗体谱,并且不同的抗体可能与其致病特点或与感染的预后等密切相关〔5,6〕。研究发现〔7〕,含有CagA和VacA的菌株均具有较强的毒力。CagA阳性的Hp菌株进入胃黏膜上皮细胞后,刺激白细胞介素-8产生,引起胃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损伤胃黏膜,同时影响多条信号通路,促进胃上皮细胞有丝分裂,细胞增殖加快,细胞骨架结构重排而致癌变〔8〕。而Hp菌株所含的VacA能使胃黏膜细胞发生空泡样变性,导致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松弛,削弱胃黏膜的屏障功能,使胃黏膜受到毒素的攻击;VacA还能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影响胃黏膜的修复,破坏上皮细胞的正常骨架,导致胃黏膜严重的炎症、萎缩、溃疡甚至癌变〔9〕。VacA 与CagA既相关又相互独立,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10〕。研究发现,95%的十二指肠溃疡、75%的胃溃疡及80%以上的胃癌患者体内可检测到细胞毒素CagA 和(或)VacA〔11〕。而不产生细胞毒素Hp菌株,尽管它覆盖在胃黏膜上,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但不能侵入胃上皮细胞,对胃黏膜不会造成实质性损害,可长期不产生任何临床症状;故根据产生毒素的不同,将Hp分为细胞毒素〔CagA和(或)VacA〕阳性的毒力强的Ⅰ型菌株和细胞毒素(CagA 和VacA )阴性的毒力弱的Ⅱ型菌株。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2〕,各类FGIDs总患病率为43%~46%,功能性消化不良患病率为18.9%~40.0%,肠易激综合征患病率为8.3%~11.4%。我国是个老龄化的国家,老年人FGIDs患病情况更为突出〔13,14〕。然而,这类比较常见的功能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发病因素并不十分明确,且临床治疗效果也不是很理想。那么,Hp与FGIDs是否相关,查阅文献显示〔15,16〕,目前对于Hp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还不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Hp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因素之一,但是,他们也意识到抗Hp治疗对于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及预后有明显的局限性。而肠易激综合征与Hp相关性的报道相对更少〔17,18〕,其结果也不一致。FGIDs与Hp关系的不确定性,且该类患者根除Hp可增加细菌耐药及胃肠道菌群失调等负面影响,有可能加重FGIDs老年患者的症状,故临床上需要进一步明确Hp感染与FGIDs发生的相关性及抗Hp治疗的成本/效益比,为Hp阳性老年FGIDs患者是否进行Hp根除治疗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本研究表明,FGIDs的发病与Hp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且该类患者Ⅰ型菌株的感染率也高于健康人群。鉴于Hp CagA 和(或)VacA具有高致病性,因此对于感染了Ⅰ型菌株的FGIDs老年患者建议进行必要的、正规的抗Hp治疗,而对于Ⅱ型菌株的感染者可以不必治疗,随诊观察,以减少不必要的细菌耐药和菌群失调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