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听则明

2019-01-09 03:34马子兴
歌唱艺术 2019年12期
关键词:耳膜假象听者

马子兴

东汉哲学家王符在其著作《潜夫论·明暗》中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这段话到了北宋司马光所撰的《资治通鉴》中,已演变成唐太宗与魏征的对话:“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就是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出处。它告诫人们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工作,都要集思广益,才能悟得事物的真谛;偏信武断,必定会导致思路的狭窄甚至错误。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对习歌之人来讲,显得尤为重要。以科学的发声方法,开发出属于自己最美好的歌声,是每一位歌者终生的追求。在这个过程中,“兼听”是助推器,而固执己见的“偏信”则是在前进路上自己钻进了一个无法挣脱的牢笼。有些歌者在学习发声技术的过程中,习惯偏信自己的听觉,听不得客观听者正确的忠告,其程度甚至可以说是顽固不化,而且,此现象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其实,出现这种“兼听”与“偏信”的矛盾,并不是歌者有意所为,而是由于歌者本人与客观听者因为接收声波的途径不同,导致了歌者本人对自己歌声的误判。

可能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你第一次听到用录音机录下自己说话或歌唱的声音时会感到极为惊诧:这是我的声音吗?怎么与平时自己感受到的声音完全不一样呢?

器乐演奏时,所发出的声波是通过空气向四周传播,从而引起演奏者本人与客观听者耳膜的震动,由于接收途径相同,反映到大脑的声响是一致的。声乐演唱则不然,歌者接收自己所唱的声波是通过两条途径传递到大脑的:一是将通过空气传播的声波回收,引起耳膜震动,然后送至脑部中枢神经专司听觉的部位;二是由于声乐演唱的声源及共鸣腔体均在口腔内部,所发出的声波同时引发耳后的乳突骨及其他骨骼的震动,它们不经耳膜,而是通过骨骼的传导直接送至脑部中枢神经专司听觉的部位。这样,最后汇集在歌者大脑中的声响是通过空气和固体两种传播方式的混合声响,这种混合声响自然有别于客观听者的耳膜声响。应该说通过空气传播的声响是歌者真实的声响,而歌者自己听到的混合声响,在一定意义上说则是一种假象,以假象的声响来作为判断歌声是否正确的依据,其结果必定是走进误区。

歌者习歌首先要有自己的主观意识,但这个主观意识一定不要加个人偏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考察。人不可能直接看到自己的容貌,但可以通过照镜子、录像来间接地看到,而且每一个人都相信这是自己真实的容貌。人虽然能听到自己的声音,但这是一个掺假的声音,是一个与实际音色截然不同的声音。因此,歌者必须要突破假象声音的羁绊,虚心地听取客观听者的意见。

有一位声乐大师曾幽默地说,如果世界上评选谁是最主观的人?那么,首先入选的就应该是学唱歌之人。此话初听似乎有些调侃,但细品起来却又非常耐人寻味,它像是警钟,歌者伴随这长鸣的警钟,就有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猜你喜欢
耳膜假象听者
出货火爆是行业复苏还是假象?水产饲料、动保企业如何在“危”中寻“机”?
劳工(外二首)
有些早泄是假象
乘坐飞机时为什么感觉耳朵像是被堵住了
乘坐飞机时 为什么感觉耳朵 像是被堵住了?
口译语体的顺应性研究
岭南园林声景美研究
假象
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