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灵芬
合唱是人类社会第一个群体人声艺术,千百年来,它历经各种传承、繁衍,成为当今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最具影响力、最有魅力的艺术品种。我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肖白老师在《合唱指挥艺术》中谈道:“合唱的历程就是人类文明历史的印记。”
由于合唱的发展历程及其本身的技术要求,它展现了艺术性、大众性和社会性三位一体、高度统一的独特优势,也成为今天开展美育和素质教育过程中最实际的一种艺术教育。我们对这些优势的认知程度,将会决定今天我国对合唱发展的投入与重视程度。
1.合唱是有唱词的,人们在一起唱歌,抒发情怀、情谊相同、对酒当歌、共求和谐,这就成了人类情感的艺术性形态。
2.合唱是参与人数最多的大众性的艺术形式。街区、社团、学校、机关、工厂等,人们在合唱声中吐露心声,参与对作品的再创作,这既是一种艺术形式,又是人们交往的方式。
3.团队的合唱,气势磅礴,是发挥社会效用的强大洪流。在重大的社会事件中,合唱起着不可估量的号召、鼓励、宣传作用。这也是一个团队的心灵的抒发,展现了它的社会性特点。
无论何时何地,人们都在追求更好的、更美的合唱声音,都要享受合唱的和谐之声对心灵的陶冶。所以,需要教育者去引领,这就产生了合唱的教育—让大众在受教育中得到道德的升华,在优美的音乐中找到朋友、提高生活的品质、产生心灵的体验。这就是我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了解“合唱是什么”的提示和思路。
我们看一看世界合唱比赛评审时的几个条件,就可以知道合唱的技术要求对国民审美素质的影响:第一,准确表达作品风格、时代之声;第二,音乐基础方面,做到音准、节奏、速度、力度的变化和统一;第三,把握声音的能力和吐字咬字的清晰度。
合唱需要唱,并且要唱准确,这是合唱标准的一个基础条件。音准、速度、力度、吐字咬字都要像精密仪器一样准确无误,才能建成一个无可挑剔的、雄伟的“流动建筑”。完成这样一个工程,当然需要参与合唱的成员之间的协作、为整体精准而自我督促的练习,以及心心相印的共同标准。训练的过程无形中就是一个凝聚团队、精益求精的过程。
合唱既要求在准确基础上的统一,又是一个对集体性统一操作的过程。统一什么?首先是音色统一。靠耳朵去听好的音质、好的音色,然后去模仿、去磨炼、互相磨合,要放弃自己的不合群的声音,让自己的声音变成在和谐之声中有用的声音。合唱在这样追求共同一致的过程中,改变着人们的对美好声音的追求习性,锤炼着为了统一的美而克制、调整自己的音色。
在合唱的训练过程中,还要经常依据作品转换自己的主从角色。在合唱活动中,作曲家常常用主唱加和声伴唱的写法,合唱团员就必须让自己的声音弱下来,突出主旋律的发展。有时会用复调的手段写成各种模仿的或轮唱的作品,比如在《保卫黄河》中,“风在吼,马在叫”是主旋律,“龙格龙格龙”是衬词,合唱团员就必须在此起彼伏的音乐发展中随时判断自己的声音是在“前台”还是“后台”。
合唱的基本形态是有诗一般的唱词。当合唱团员在歌词的念诵中体会了其中的感情时,歌曲才会变得有血有肉。比如“雄关漫道真如铁”,在这里,“雄关”之雄,多么峭拔,一个“铁”字,多么凝重。字里行间对红军顽强意志的歌颂,是需要用心去细细体味的。这个练习过程中是一种同一颗心的体验,我们来看这个《同一首歌》的唱词,唱的时候是幸福的,友谊长存,难舍难分,人间感情的升华。
鲜花曾告诉我,你怎样走过,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一个角落。甜蜜的梦啊,谁都不会错过,终于迎来今天这欢聚时刻。
星光洒满了所有的童年,风雨走遍了世界的角落。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同样的欢乐给了我们同一首歌。
水千条,山万座,我们曾走过,每一次相逢和笑脸都彼此铭刻。在阳光灿烂欢乐的日子里,我们手拉手啊,想说的太多。
阳光想渗透所有的语言,春天把友好的故事传说。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同样的欢乐给了我们同一首歌。
善良、友爱的美好品质、素养是在这些优秀的歌曲中悄然升华的。日本在编写音乐课本时是这样要求的:小学一至三年级必须演唱自己家乡的歌曲,包括当地的儿歌和民歌,以感受乡情、滋养心灵;四至六年级必须演唱日本本土作品,以期不忘国家之情;初中开始接受系统的西方音乐历史的教育,其中西方合唱的历史作为贯穿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艺术是学习的重点。
所以,合唱训练的过程就是一个心灵相通的、无言的交流过程。它让每个人浸润在美声之中,让整个合唱团得到美的净化。这也是合唱的人文价值。
放眼国际,合唱在很多国家的普及音乐教育中显示了重要的实践功能,成绩斐然。
日本于20 世纪60 年代启动的普及性音乐教育是考察了匈牙利的合唱教育理念、进行了全面的教师培训后,于6 岁开始进入合唱基础教育的国家行动。至今,在日本,即便是某门课程的普通教师或者一个学校的校长,也可能会给自己学校的合唱团弹伴奏,或临时组成师生同唱一首歌的合唱团。1983 年,在与日本进行合唱学术交流时,我已体会到“合唱团里没有我,只有我们”是日本发展合唱的一个美学理念,也是其贯穿至今、培养民众素质的成功实践经验。
匈牙利自20 世纪20 年代开始,在“让全民族唱起来”的口号下实施了合唱教育,这个只有1100 多万人口的国家现在几乎只要有五个人以上参与的聚会就有可能会有美丽的合唱。在匈牙利,直到六年级,其音乐教材基本上是以匈牙利本土民歌为主。这种团结协作的人文精神,使这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名列世界前列。
我国从1903 年由李叔同写的多声部合唱《春游》开始,经历了100 多年的吸收、借鉴、交融、发展,合唱在各个时期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推动着社会发展与进步。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和合唱指挥们关注着合唱在社会素质教育层面上的意义,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并开始逐步收获硕果。
多年前,李岚清同志就曾为在广东举办的一次合唱大会题词—“合唱和谐”,这既是在倡导人们通过参加合唱活动来共建和谐,又是对合唱这种形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的一种肯定。如今,合唱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上的积极助力作用愈加凸显。
合唱的参与者可以从歌唱中获得美的享受,获得幸福感,有益于身心健康。合唱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一旦成为大众的共同行为和追求,就是一个不可抗拒的精神洪流。在北京,无论早晨还是黄昏,各大公园可以看见许多居民自发组成的合唱团争相拉歌,生活的幸福感跃然他们的脸上。这是在创造和谐社会里不可缺少的艺术体验。
合唱艺术追求高度和谐统一,有利于培养思想和意志的统一,有利于培养密切合作的意识,有利于增强团队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合唱的活动方式有很多,专门的集中排练,下班之后的业余生活,单位之间的调侃、愉悦。无论你是谁,都因为要唱同一首歌而聚集在一起。这个时刻,无比放松,在歌声中互相认识,在合作中建立友谊,在团队里增进了解,人人打开心扉,快乐歌唱。
合唱有助于唤起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兴起的“快闪”活动,无意中以一种新的形式推出了《我和我的祖国》这首老歌。如果说20 年前这首歌只是专业队伍能够完成的作品,那么今天它已成了街头巷尾、家喻户晓的为大家所喜爱演唱的歌。这是因为大家的幸福感很强烈,从心底感受到了这首歌所表达的浓浓深情。它成为号角和旗帜,激起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这种在歌声中形成的统一意志当然是一种心灵的沟通,是一种时代精神的汇合。
北京市学生金帆艺术团成立于1987 年,它成立的初衷是追赶和付出。当时,一支德国的中学生管乐团来访,北京却没有一支队伍可以与之交流。在这种情况下,时任北京市教育局局长陶西平同志提出,在北京的中小学发展基础音乐教育,利用北京专业艺术团体和专业指挥多的便利条件,开展以学校为主,进而深入到班级的合唱训练,每个学校的全体学生都会唱合唱。随即,动员所有专业团体的指挥、国家交响乐团合唱团的全体合唱团员,到各个学校开始对音乐教师和合唱团的训练。我承担的是北京市延庆县的总负责工作,从1991 年开始,我与中央音乐学院30 多位教师每周一次进山讲课指导。我主要分管合唱训练,在县教育局领导的帮助下,启动了培养音乐教师的工作。几年的时间,我们培养了100 多位音乐教师和合唱指挥,带出了全国第一的管乐团、民族乐团,也带出了包揽北京市中小学合唱比赛全部奖项的学生合唱团。北京市延庆县也因此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的示范县。
金帆艺术团的成长原则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从“国家要求、学校追求、学生需求”三个方面开展工作。30 多年来,金帆艺术团坚持学习国务院关于在教育界开展美育教育的指示,把“国家要求”落到实处,帮助学校开展多姿多彩的群体艺术教育形式,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生活方式,通过艺术教育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参加各类活动,提高艺术素养和艺术品位。
金帆艺术团的发展线路是教育的质与量并举。从1987 年成立之初的9 个分团(合唱团、管乐团、舞蹈团、民乐团)、600 余名学生,发展到了拥有多个艺术门类、113 个分团和万余名团员的规模大、水平高、成体系的学生艺术团体,承办学校遍及全市大部分区县的100 多所中小学,参与的学生有8000 余名。如果说这样的规模变化是“金帆”在量上的发展,对于加入金帆艺术团的每个学生来说,很多孩子的全面进步便是质上的飞跃。有些孩子刚刚进入合唱团时,文化课是班级后10 名,但是几年坚持下来,他们都成了班级一流的学生,也是最有人缘的好孩子。在不断的演出中,他们学会了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成为一个有高尚品德的高素质人才。
如今的金帆艺术团,在北京市教委的领导下,继续遵循素质教育的发展规律,秉承着“扬起金色风帆,驶向成材彼岸”的理念和“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目标,在全市乃至全国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学校规模不一样,学生生源也不一样,北京市教委提出有条件的先开展起来,没有条件的先简单干,多向其他城市学习。就这样,金帆艺术团已从蹒跚学步走向青春少年,声扬国内外,成为北京承办的大型国际活动、外事会议中,接待国际朋友的闪亮品牌。
合唱在社会进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西方的合唱发展了上千年,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经验,特别是他们在音乐方面的成功实践无疑是我们今天开展青少年素质教育的财富。合唱的这种让人们获得情感交融、达到心灵的呼应、增长审美体验,从而有意识地去追求美的品质,是我们今天考虑完善艺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用民族的声音、时代的美声去带领青少年进入合唱之美的家园,进入共享美好生活的和谐世界。新时代,合唱更需要继续砥砺前行,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