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实施人才强农战略的路径选择

2019-01-09 03:03:12耿继静
农业经济 2019年3期
关键词:人才队伍现代化科技

◎耿继静

2017年底召开的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化了农业供给结构性改革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作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的是从质量、效益、人才等供给方加大改革,满足消费者日益提升的需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人才是关键,人才是支撑,实施人才强农战略,加快科技兴农步伐,才能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打好基础。

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实施人才强农战略的重要意义

1.实施人才强农战略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农业现代化指的是明显区别于过去农业生产要素,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持续发展能力的优质、高效、多产、绿色、生态的农业产业体系。对于当前的中国来说,只有实现农业现代化,才能强化农业的战略地位和基础地位,实现农业与工业、服务业共同发展。同时,只有推进农业现代化,才能应对国际农业市场不断变化的环境和背景,才能面对突发的各类挑战。实现农业现代化,尤其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产品质量和产量齐头并进,都需要现代化的农业生态技术、绿色技术等,这些都需要人才支撑。因此,推进人才强农战略势在必行。

2.实施人才强农战略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创新是第一生产力,与第二、第三产业相比,第一产业农业的创新含量相对较低且重视力度远远不足。当前,我们正在大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也提上了日程,将为我国第一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将推动我们大力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而农业科技的创新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实施人才强农战略,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为农业科技水平提升打下坚实基础,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二、当前实施人才强农战略存在的难题及困境

1.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薄弱。实施人才强农战略必须要有农业相关人才做支撑,但实际上当前我国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够,人才总量严重不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农业科技人员数量与农村人口数量的比例,远远低于第二、第三产业科技人员数量与城镇人口数量的比例。换句话说,我国农业科技人员数量远远满足不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农业部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6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畜禽水产品种良种化、国产化比重逐年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约80%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相比,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差距仍然较大,农业科技发展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农业科技的发展和推广、农业产业链的形成都离不开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而实际上,当前我国各地农村的农机服务中心、农业咨询服务中心等都较为缺乏农业农村人才,不利用农业科技的发展、推广及应用。

2.农业农村人才综合素质有待提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要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农业农村人才综合素质。一直以来,我国农业农村人才主要由两部分人员构成,小部分来自于农村技术干部,绝大部分是来自于本地农村的具有一定农业技能和经验的农民。工作环境相对来说较为艰苦的农业农村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较为专业的农业种养殖技术和知识,还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掌握一定的信息化素养和管理、宣传、教育等素养,以应对工作岗位上所面对的方方面面的需求。实际上,我国现有的较为紧缺的农业农村人才普遍存在专业技术水平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综合服务能力欠缺的问题,并且极少有机会接受定期正规和系统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培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农村人才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起着支撑作用,农业农村人才状况决定了农业产业结构,影响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

3.农业农村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相对城镇来说,本来农村的科技发展水平就相对落后,从事农业劳动获得的报酬又低于城镇就业收入,大量的农业劳动者离开乡村走向城镇。与其他行业相比,目前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农业农村人才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相关的政策措施不到位,再加上受城市环境和待遇的吸引,农业农村人才尤其是来自于外地的农业科技人才和本地的年轻人大量离开农村,走向城镇。导致农业的主要生产者成了妇女、老人,由于受自身知识水平和吸纳接收能力的限制,这类人群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普遍较弱,出现部分不能正常承担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现象。长此以往,农业的发展将会受到较大影响。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积极制定政策和措施,调动农业农村人才的积极性,吸引和留住农业农村人才,降低农业农村人才外流现象出现,提高农业劳动收入,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4.农业农村人才区域分布不均。从农业农村人才区域分布来看,我国农业农村人才区域分布严重不均衡。经济较为发达的距离城市较近的地区,农业农村人才相对较多;而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略为滞后的地区,农业农村人才相对欠缺,甚至都没有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同时,调研显示,绝大部分的农业农村人才都集中在县级机关或事业单位,真正在田间地头与农村居民打交道、宣传和普及农业科技知识的农业农村人才少之又少。农业农村人才区域分布不均、农业农村人才远离农村的现象,说到底还是由于农业农村人才的缺失,既包括量的缺少,也包括质的不足。再加上现在有的农业农村人才,其能力和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使之本来就缺少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更是捉襟见肘。因此,改变农业农村人才区域分布不均衡、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让农业农村人才真正服务于和服务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

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实施人才强农战略的主要途径

1.完善农业农村人才引入政策和措施,建立健全农业农村人才队伍。首先,制定和完善长期性的农业农村人才引入政策,同时根据各地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和当地农村农业生产技术宣传及应用的实际情况,及时制定或调整农业农村人才短期措施,积极引入优秀的年轻的农业农村人才。其次,探索和尝试多种方式的人才引入办法和路径。例如,可以采用公开竞聘、定向培养当地农村所需的农业农村人才,也可鼓励相关专业学生假期到当地农村从事实习实践工作,提前了解和融入工作环境。最后,构建阶梯式正三角形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满足各个层面对农业农村人才的需求。各地政府及相关机构从县、镇、乡、村等各个层面构建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做到人尽其用,实现农业农村人才应用的最大化,真正满足农业供结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

2.创新农业农村人才培育方式,培养高素质综合型农业农村人才。首先,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引导和鼓励优秀农业农村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优秀农业农村人才为标杆带动更多的农业农村人才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达到共同进步和发展的目的。其次,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业农村人才进行综合能力培养,尤其是增加信息技术、宣传管理、沟通交流等能力的培养,从而让农业农村人才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真正发挥出作用。最后,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积极与当地的农业高等学校或高校农学专业合作,定期对现有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进行技能培训和实践教学,让农业农村人才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共同进步,为农业科技创新作出新贡献,为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做好准备。

3.统筹规划农业农村人才布局,引导农业农村人才合理流动。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农业农村发展,始终要把农业农村人才结构调整和优化贯穿于农业劳动中,以农业农村人才结构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对农业农村人才区域分布不均衡、城乡分配不合理的状况,我们应从以下两方面统筹规划农业农村人才布局、加强农业农村人才结构调整:一方面,根据各地农村尤其是较为偏远农村发展的需要,就紧缺和急需人才设置专门岗位,设置专项扶持资金,吸引更多的农业农村人才到基层去。另一方面,农业农村人才特别紧缺的农村地区,应依托于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综合能力,探寻当地的农业发展路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

4.建立农业农村人才保障体系,留住优秀的农业农村人才。具体来说,可以以下两方面做起:一方面,制定便利、良好的福利待遇,留住外来的优秀农业农村人才。与城镇相比,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相对较差,生活物资、交通状况等也有差距。为了更好地留住外来农业农村人才,减少或降低外来优秀农业农村人才流失,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应从住房、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予以支持和帮扶。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农业农村人才社会保障体系,减少本土优秀农业农村人才的后顾之忧。相对于外来的优秀农业农村人才,留住本土的优秀农业农村人才更容易些,但也有给予较多的人文关怀和收入的提升,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带动当地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前进的步伐。

猜你喜欢
人才队伍现代化科技
边疆治理现代化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3:58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42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工业设计(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5
科技在线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上海金属(2014年4期)2014-12-15 10:40:43
人才队伍:发展机制待完善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