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宇航 张玉兰
近年来,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迅速发展,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都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农产品进出口国。2015年,金砖国家农业生产总值已经占到世界农业生产总值的41.5%,在世界的农产品贸易市场占有重要地位。继续扩大金砖国家之间的农产品易规模,不仅可以促进贸易结构的优化调整,而且可以深化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经贸关系。因此,充分研究和了解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的规律和特征对促进金砖国家农产品的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许多学者对金砖国家的农产品贸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多个角度分析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刘舜佳和张雅(2018)基于农产品贸易非物化型知识空间溢出特征将经典线性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予以空间维度扩展进行了实证研究。马轶群(2018)在农产品贸易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中,农业技术进步具有中介作用,提高市场化水平、扩大开放程度、提升人力资本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但在区域间存在差异。董银果和黄俊闻(2018)认为各出口国农产品的质量与伙伴国技术性贸易措施有关,研究日本SPS 施的标准提高后,促进了提升产品质量,技术落后的农产品较技术前沿的农产品。董银果和陆叶红(2018)探讨了国家之间SPS 措施保护水平的差异对中国大豆进口贸易的影响,出口国SPS 措施保护水平高于中国,则对中国的大豆出口显著增加,SPS 措施成为其大豆出口的催化剂。高雪等(2018)研究了中国的农产品贸易开放、农业增长和农业环境,发现农产品出口依存度对农业化学品使用强度具有明显的负向影响;对畜禽排放的粪便量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方慧和赵甜(2018)从文化差异视角分析中国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发现文化差异通过作用于对农产品的需求偏好和交易成本带来了外来者优势和外来者劣势,对双边农产品贸易具有深刻影响。
关于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方面,庄丽娟等(2015)发现整体上金砖五国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竞争力在下降,资本密集型农产品竞争力则在不断增强。郭鸿鹏和吴頔(2018)中俄农业合作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一带一盟”对两国农业合作的正向推动作用,阐述了两大战略对接的重要性、相关支撑关系、对远东地区及中俄两国的影响,并探究了通过两大战略对接促进两国农业合作的策略。佟光霁和查涵恺(2018)进一步了分析中俄的水产品贸易,中国水产品比较优势明显高出俄罗斯,中国两类、俄罗斯三类水产品在对方市场具有比较优势;俄中水产品互补性高于中俄水产品互补性,中国两类、俄罗斯一类水产品与对方市场具有互补性。刘春鹏和肖海峰(2018)在分析 1995—2014年中国与中东欧16 国农产品贸易现状的基础上,利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中国与中东欧16 国农产品贸易增长成因进行实证研究。丁存振和肖海峰(2018)基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从出口集中度、产业内贸易、贸易互补性和竞争性以及贸易潜力等方面探讨了中国与中亚西亚(中西亚)经济走廊国家农产品贸易特征。郑国富(2018)分析了中国与周围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发现深化农产品贸易合作是周边各国的共同诉求,也是共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最佳结合点和有效路径之一。
本文从整体和产业两个角度分析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规模以探究金砖国家农产品的绝对优势。
如表1所示,中国和巴西分别在进口和出口贸易占有绝对优势。2007-2017年间,金砖国家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其中中国的进口额最大,巴西的出口额最大。这说明中国对农产品的需求最大,巴西对农产品的供给最强。从进口角度分析,印度和中国的扩张程度较大,几乎增长了三倍,巴西和南非次之,俄罗斯进口萎缩,波动较大。从出口角度分析,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规模都有了大幅扩张,2017年已是2007年的2 倍之多。
从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的行业角度来看,金砖国家在肉及食用杂碎和鱼以及其他水生动物两类农产品具有绝对优势,且彼此之间呈现互补性和竞争性。表2是2017年金砖国家五大类别农产品的进出口情况。2017年巴西肉及食用杂碎的出口和鱼以及其他水生动物的进口贸易规模最大,分别为13953.38 百万美元和1317.61 百万美元。中国、俄罗斯和南非肉及食用杂碎的进口和鱼以及其他水生动物的出口贸易规模最大,而印度鱼以及其他水生动物的进出口贸易规模都是最大,分别为76.39百万美元和6646.89 百万美元。因此,在肉及食用杂碎行业,中国、俄罗斯和南非之间进口消费是竞争的,与巴西出口是互补的;在鱼以及其他水生动物行业,中国、俄罗斯、印度与南非之间出口供给是竞争的,巴西与印度进口消费是竞争的,且出口与进口国家是互补的。
表1 2007-2017年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规模 (单位:百万美元)
基于国家之间比较,可以发现除肉及食用杂碎出口以外,中国在各农业产品进出口的贸易额最大,具有绝对优势。在肉及食用杂碎出口,巴西具有绝对优势,2017年出口额是13953.38 百万美元。巴西、俄罗斯和印度是具有次绝对优势产业的国家,即有金砖国家进出口规模第二大的产业。巴西的次绝对优势分布在活动物出口和其他动物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分别是357.81 百万美元、187.65 百万美元和551 百万美元。俄罗斯和印度分别在三个产业的进口消费和出口供给具有次绝对优势,即在肉及食用杂碎、鱼产业以及其他水生动物产业和乳品、蛋类、天然蜂蜜产业。南非只有在活动物产业具有进口消费的优势,进口额为210.47 百万美元。
表2 2017年金砖国家五大类别农产品进出口 (单位:百万美元)
本文使用RCA 指数对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和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借用李勤昌和高琪(2013)的思想,按照要素密集程度将乌拉圭回合《农业协定》农产品分类中的果蔬花卉类、肉类和水产品类划归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谷物类、食用油类和糖类使用土地要素比较密集,划归土地密集型农产品。
本文测算比较优势的指标是RCA 指数,RCA 指数是指一个国家某种(或某类)商品出口额占该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与世界总出口额中该种(或该类)商品出口额所占份额之比,刻画的是一个国家某种(或某类)商品出口份额比重与世界平均水平之间的差异,从而反映该国在该种(或该类)商品上是否具有比较优势。其公式为:
使用RCA 指数分析对2007-2017年间金砖五国的主要劳动密集型比较优势进行测算,结果如表3所示。2017年,中国是金砖五国中RCA 指数最高的,达到了3.7,原因在于出口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俄罗斯是金砖五国中RCA 指数最低的,主要是由于俄罗斯在农业生产存在比较劣势。印度是继中国之后的农产品竞争力最强的国家,其次是南非和巴西。
金砖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RCA 指数呈现小幅波动,巴西RCA 指数徘徊在2.20 左右,中国在3.75 上下,印度在3.51 上下,南非在2.01 上下,俄罗斯更在0.20 上下。根据各国的期望值,可以分析出金砖五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依次为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和俄罗斯。
表3 金砖国家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的RCA 指数
利用RCA 指数对2007-2017年间金砖五国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进行测算,结果如表4所示。巴西的RCA 指数最大,为7.4,远远超过其他四国,因为巴西在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竞争力上有着巨大的比较优势。其余四国的RCA 指数相近,2017年南非略高于其他三国,中国、俄罗斯、印度三国RCA 指数水平基本相当。
巴西、中国和南非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比较优势不断加强,印度和俄罗斯比较优势在小幅波动。从2007年到2017年,巴西的RCA 指数从6 增长到7.4,中国从0.2 增长到1.5,南非从0.8 增长到2。印度的RCA 指数在1.85 徘徊,而俄罗斯在1.07 上下变动,说明印度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比较优势强于俄罗斯。
通过对金砖国家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的分析,可以发现金砖国家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和巴西分别在进口和出口贸易占有绝对优势。金砖国家在肉及食用杂碎和鱼以及其他水生动物两类农产品具有绝对优势,且彼此之间呈现互补性和竞争性。金砖五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依次为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和俄罗斯,而土地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依次为巴西、南非、印度、俄罗斯和中国。金砖国家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并不统一,这为金砖国家合作提供很好的条件和机会,基于此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一是充分发挥金砖国家国内农产品市场主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农产品各市场主体的作用,包括政府、企业家、科学家、农民。政府要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减少贸易壁垒和各类投资政策限制。企业家是农业发展的主体,要开拓市场,打造品牌,抵御市场风险。科学家是农业发展的加速器,要不断突破技术发展瓶颈,抵御农业自然风险和安全风险推动农业科技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农民是农产品的要素资源,结合新的机械设备,要不断提升劳动技能。
二是加强金砖国家之间农业合作。除了推动国内农业发展以外,金砖国家之间要拓展农业领域合作,取得优势互补与共同发展,提高应变风险能力,减少贸易摩擦。金砖国家由于资源禀赋、消费习惯不同,互补性较强,农业合作空间比较广阔。应从资源互补、科技交流、产业合作的角度,加强金砖国家在农产品生产、储存、贸易、物流、科技等方面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