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01-08 03:18卢承坚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原则初中数学

【摘要】本文阐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及原则,结合教学实际论述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途径,认为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组织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层设计教学促进每名学生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 小组合作学习 意义 原则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A-0144-02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沟通障碍,特别是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多教师采用“题海战术”等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难点。长此以往,一方面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另一方面使得学生长期处于相对刻板的学习状态中,不利于发展创造力,无法实现举一反三。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一线教师认识到,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更有利于学生在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均衡发展。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一)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交往技能。是否具备严密的逻辑、清晰的沟通能力,不仅是评判学生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还对学生之后的学习与生活产生巨大影响。随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入开展,学生既能增加对彼此的了解,又能养成乐于沟通的良好习惯。

(二)小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学生在知识储备、思维模式以及性格秉性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大差异。他们在朝着同一个学习目标前进时,必然会出现因认知不同而导致的诸多争端,此时教师需根据具体情况稍加引导,让学生在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之后,通过沟通与交流来解决所面对的学习难题。另外,大多教师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只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进行名次排序,挫伤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信心,不利于其在后续学习过程中保持专注与投入。而经过对学生的分组划分,小组间的竞争成为学生关注的重点,不仅提升了竞争的激烈程度,还帮助每名学生获得集体认同感,从而在团队荣誉的激励下,帮助每名学生实现更好的自我约束与管理。

(三)小组合作学习能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在面对整个班级进行教学时,教师的主要精力大多用于对书本知识的讲解,往往难以顾及每一名学生,导致学生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而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一名学生的个体情况都能够得到全面展示,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便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优化与调整。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

(一)合理分组、明确分工

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一般来说,教师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让学生组成2人组、4人组或8人组等,每个小组内既有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又有学习能力一般或有待提升的学生,小组之间水平相当。

另外,教师要引导每个小组的成员做到分工明确,如在学习统计的相关知识时,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数据统计实践操作,这就需要学生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每个小组里既要有数据收集者,又要有数据整理者,还要有分享汇报者,让人人都有合适的任务,都能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获得发展。

(二)独立思考与分享合作并存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某学习任务,每名学生都应有自己的思考,这样才能让每名学生都参与到相应活动中,才能让每名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得发展,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基于此,教师应精心选择或设计合作学习内容,让学生合作探究的问题有梯度、有针对性,使得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都能针对相应问题有自己的思考,从而在合作中人人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教师应逐步摆脱主导者的角色定位,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学生的引导与鼓励之中,改变以往“灌溉式”的教学思路,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具体做法如下。

(一)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性

众所周知,平等有序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还有助于师生之间的良性沟通,从而在增进彼此了解的同时,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教师可通过设问的方式营造特定的氛围,并在其中承担引导与鼓励的角色,以便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难点的掌握情况。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这一课时,教师可设置如下问题:已知代数式4xy2-2xy-7y2x+3xy2+3xy,当x,y分别取值时,求代数式的结果。无论学生对x,y取何值,教师均能快速给出代数式的结果。面对这一“神奇”的数学现象,学生必然会好奇与疑惑,在此问题情境中,教师便可顺势展开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诱发学生在小组内自主探讨现象背后的数学知识。此时学生处于精神相对集中的状态,无论是对知识点的吸收,还是对运算逻辑的理解,都更高效。不仅如此,学生深度参与到了教学过程中,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

(二)组织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把握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其核心在于引导学生在小组内部开展自发性的讨论与交流,通过彼此间的观点碰撞,在实现优势互补的同时,获得充分的自我表达空间。

例如,在讲解部编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圆》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在课前准备多个圆形模型;课上向全班学生传授与圆有关的基础知识后,对学生进行分组划分,选择责任心和领导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负责人,让小组负责人引导其他组员对两圆之间的位置关系等知识点展开讨论,并将结论汇总后在小组之间进行分享和比较。在此过程中,学生为了帮助自己所在的小组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必然会积极地参与其中,一方面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思维,从而掌握更为高效的学习方式。

(三)分层设计,促进每名学生发展

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针对合作学习小组中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名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促进每名学生发展。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一章时,教师可分别设置如下三道题目:问题一,求方程式8x+7(20-x)=900的解;问题二,结合日常生活提出问题,如“学校组织50名学生参与义务劳动,全体学生共洗了360只碗,其中女同学平均每人洗了6只碗,男同学平均每人洗了8只碗,试问男女同学分别有多少人”;问题三,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结合日常生活,编写一道新的可以运用问题一中的方程式解答的应用题。三道不同层次的问题针对学习小组内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有效地传递基础知识、巩固加深理解、拓展学习思维。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分层式问题将同时出现在小组讨论范围内,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得以从不同层面对问题进行理解和探讨,每一名组员积极参加活动,获得小组成员共同进步的良好效果。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仔细观察学生的沟通过程,重视小组中每名学生的具体表现,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引导与鼓励,从而在照顾学生心理发展的同时切实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罗川.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21)

[2]王学娟,高淑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天津教育,2017(Z1)

[3]潘盛贵.中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2017(19)

作者简介:卢承坚(1976— ),广西玉林人,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

(责编 刘小瑗)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学习原则初中数学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