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早清
摘 要:一流本科教育全面开启了我国本科教育新时代,教学是高校创建一流本科教育的主渠道,教学管理是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保障;高校教学管理必须顺应一流本科教育新思想、新理念和新要求,在领会一流本科教育使命内涵基础上主动进行体制机制变革和管理方法创新,加快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实现用高水平的教学管理为一流本科教育保驾护航。
关键词:本科教育;高校教学管理;变革
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吹响了一流本科教育全面建设集结号。教学是高校创建一流本科教育的主渠道,教学管理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在一流本科教育创建中,教学管理需要直面现实问题实现自我更新和自我超越。别敦荣、王根顺等学者早在2007年就指出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存在以校部集权管理为主,院系教学管理活力不足;以控制为中心,教学自由与自主不足;以管理者为中心,制度的平等性和服务型不足三大问題[1]。郑庆华教授认为:当前本科教育存在“教育价值导向出现偏差,工具化倾向严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教学内容陈旧,课程体系过于僵化;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传统;教师评价方式不利于教师潜心教学”五个主要问题[2]。眭依凡教授也认为我国一流本科教育存在“缺乏对育人使命的守持理性”等问题[3]。陈宝生部长在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提到要着力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推进课程内容更新、推动课堂革命、建好质量文化[4],实际上也是针对本科教学具体问题的。教学管理在教学改革中发挥着先导和规范作用,高校要正视现行教学管理问题,以创建一流本科教育为契机,自觉将教学管理变革纳入一流本科教育创建战略中同步规划建设,实现同频共振、同向同行。
一、对标一流本科教育转换教学管理思维
首先,拓展教学管理内涵。教学管理本来是高校最重要、最复杂、最高阶的管理,但人们习惯于将教学管理看作是高校众多管理工作中的一种,教学管理常常被片面、被窄化地理解为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维持型管理。今天,一流本科教育的内涵已经超越了一般本科教育,它不是一般性的教学改革,而是一场全面且具深远意义的本科人才培养改革,是高等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传统的事务主义管理思路和办法无法承载这么重要的时代使命。教学管理是一流本科教育创建全过程的重要保障。一流本科教育下的教学管理空间和格局更大,不仅要会管会做,还要会思会想、会整合调动,如研究者所言:“教学管理不只是物质条件的调配,不只是涉及师生具体的行为和相关制度,更包含了教育教学价值取向和理论设计。”[5]我国一流本科教育也不能简单模仿国外经验和做法,而要充分关注和研究自身,充分融入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和育成。与之相应的教学管理情怀眼界、改革步伐、实施平台、能力本领理应更大,除了常规的计划、组织、实施、评价等功能外,教学管理的发生与形塑意义、价值渗透与导向功能、理性判断与学术取向、理论追寻与教学发展等拓展性功能都要着意发掘出来,使其不断释放管理育人能量和提升管理能效,并对一流的人才培养产生积极滋养效果。如此,教学管理才有可能在一流本科教育中发挥先导、引领和保障作用。
其次,树立教学管理新理念。教学管理的价值判断和行动取向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一流本科教育的走向和成效。一流的教学管理不能没有先进的管理理念,起指导作用的理念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反映教育教学发展趋势,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的走向,全面促进育人水平提升。理念是管理的灵魂,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管理,如前所述,我国高校本科教育教学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还是理念更新不及时、不到位。树立教学管理新理念是个思维自觉和实践反思的积极过程,也是个持续自我否定和自我建构的主动过程,体现着对教育教学发展趋势的理性认识和创新追求。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一定是在守正中适变求变的。一方面,一流本科教育的众多新思想新要求就是教学管理新理念生成的介质,就是新旧理念转换的对照镜,甚至有些指导思想可以直接转化为管理理念;另一方面,一流本科教育仍然需要进一步确立和凸显立德树人、学生中心、教学优先、学术强管、开放协同、变轨超车、服务至上等先进的理念,并促使其在一流本科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
最后,增进教学管理的反思性与伦理性。“卓越”是教学管理的内在追求,什么是卓越的教学管理?人们乐于从“严格”“严谨”“规范”等方面予以评判,但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产出效果往往很少被追问。很多人以为只要教师的教学上去了,教学管理到位了,人才培养就一定会上水平,但现实中有些司空见惯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如“几乎所有的大学在进行本科教育改革的时候,所使用的概念都是一样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非常明显的结果就是本科教育的同质性,表现为概念一致、思路一致、设计一致,在实践层面看不到哪所大学是基于自身的问题来进行本科教育教学建设与改革。”[6]有的高校抛开自己的发展历史和实际条件盲目复制国内外高校的管理经验,弄得教和学无所适从;有的高校玩概念似地频繁改革,翻来覆去了无新意,不断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实施卓越的教学管理,需要把我国和本校本科教育发展历史、存在问题、发展方向搞清楚,需要回顾自己走过的路,需要明白自己是谁和能干什么,需要不时追问“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缺乏反思的教学管理容易僵化、失去理性或自乱阵脚。同时,一流本科教育是高质量的教育,这种高质量的观念应该融进每一位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思想中,惠及每一位受教育的本科生。对受教育者来讲,教育者和管理者既要有使命和责任意识,更要有善良仁爱的人文情怀,所谓以学生为中心是个非常复杂和难以把握的范畴,需要处理好教与学、严与爱、成人与成才、教育与养成、投入与产出、统一性与多样化、工具性与价值性、合理增负与适度包容等各种关系。且高校的教学管理主客体都比较复杂,主客体都是围绕“人的发展”开展活动,很多要素、关系、过程多数时候无法确证和量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其行为规范除了制度他律,还需良心自律。何况,“现代大学教学管理能够,也必须选择‘伦理的视角去探讨大学教学管理”[7],对教学管理伦理性的追求更能让教学管理者坚守初心、彰显自觉、明德向善,更能让教学管理释放其教育和浸染意义。
二、构建与一流本科教育适配的教学管理体制机制
教学管理体制是高校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建立起来的教学管理组织机构与权力配置及教学管理制度体系的总和,而教学管理机制则体现为教学管理机构、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互动规则。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管理仍旧存在如下问题:教学管理职能碎化,职能重叠及多重管理;基层教学组织不健全,职能定位不明
确;管理部门之间权责划分不够清晰,责任主体不够明确;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滞后,部分制度缺乏可操作性。机制上,行政化的管理方式仍占主导地位,教师和学生参与机会比较有限;相关部门之间横向协作不够顺畅,学科、学术与教学的交融不够密切;制度执行刚性有余、弹性不足;教学管理人员主动服务与研究意识不强等。革新现有的教学管理体制机制是一流本科教育绕不过去的问题,主动构建科学高效的教学管理体制机制是一流本科教育的先导工作。
1.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创新教学管理体制
以生为本的管理不是牢牢控制,而是让心灵与情感获得自由,具体就是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妨碍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体制予以大胆革新。从战略层面来说,高校要树立大教学管理思维。成都会议后,高校形成了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核心地位、教育教学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前沿地位的高度共识,本科教育已成为高校名副其实的中心工作。同时,“学校的综合改革方案、教师队伍建设、机构设置、管理模式、制度建设、激励机制、年度工作要点、年度经费预算、教育教学资源投入等工作要围绕着本科教育这项中心任务来进行”[8]。高校领导要把一流本科教育作为学校工作重中之重抓实抓到位,要有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导向和工作措施确保齐抓共管,“新时代所强调的‘本科教育不同于过去常谈到的‘本科教学,它不是教学管理部门的单一职责,而是涉及学校全面工作的系统工程。”[9]
从组织层面来说,合理变革现行教学管理体制。机构布局、职能设置及其管理关系是教学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教学管理的不少问题往往根源于管理机构设置不科学、职能交叉重叠及多头管理,导致权责不清、管理杂乱无章,管理者不得不在復杂的管理关系中打转转,简单的工作流程不得不走烦琐的环节。目前来看,彻底改变教学管理的行政化性质不现实,但至少我们还有较大改革空间,如本科教学管理重心下沉学院,让不同学院和专业的教学管理释放个性活力,该学院管的、学院必须管的事都下放给学院,同时赋予学院怎么管好管活的更多自主权,并且明确校院权责边界和权力运行规则。高教司原司长张大良有个形象的比喻:“我们把院系比作‘车厢,那么过去我们靠学校领导层这个‘火车头来带”,“因为只有火车头是动力源,而现在是‘动车组,每节‘车厢都有动力源,因此要把工作重心下移到院系,发挥院系作用,抓好本科教学”[10]。“二级学院是大学功能的实体化”,垂直管理难以将学院功能全部激活[11],只有当学院在人才培养与管理上不再“等、靠、要”了,能够实现责权利的匹配,学院才能真正成为人才培养主体,担当起主体责任。而学校层面则可以集中精力去做规划设计、整合统筹、综合平台建设、公共服务、资源保障和质量监控等宏观性综合性工作。同时,要健全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研究室、课群团队等)建设。基层教学组织在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基层教学组织的落实,教学改革研究容易流于形式,教学传承与教学学术开展缺乏载体,教学活动只能是个人的经验活动乃至随意性行为。另外,针对教学管理职能碎片化问题,有研究者建议:“高校应组建一个高效的本科教学服务机构”,因为“教学是一项追求卓越的复杂工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需要团队的力量,发挥集体智慧”[12]。目前,西安交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将教务处和学生工作处实质性合并组建本科生院,实现了本科人才培养教学管理与思政管理的完美融合,应该说为高校教学管理职能整合开了一个好头。
从制度层面来说,制度规范是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对应一流本科教育的要求,高校现有教学管理制度的确反映出一些不合理及新制度缺位的问题,制度创新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前提,“在高校内部,需要以服务和创新的理念重构本科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这种制度不应该是控制和完全问责取向的,而应该是激励和改进取向的。”判断这种制度先进与否“应以有效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真正激励和保障教师全身心投入本科教育”作为根本标准[13]。相当程度上说,一流本科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路径是对传统本科教育过时的观念、模式的解构,作为回应,本科教育管理制度体系要改,以管理者为本位的取向要改,校院制度结构不平衡也要改,依据重心向下原则和实际需要,学校要舍得“废”,学院要主动“立”。一流本科教育要求完善学分制,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要求深化专业供给侧改革、加强实践育人和协同育人,促进科教融合,重塑教学形态、推动课堂革命、加强考试管理、把教学权力还给教师。对教师分类分层分学科设置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等,都与现行教学管理制度或多或少存在冲突,或者说现行制度还是空白。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管理的行动依据,一流本科教育要求教学管理制度精神与一流本科教育的指导思想和育人理念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及相容性,对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及时梳理研讨和修订完善是实施一流本科教育的前置性工程。
2.以服务教学为中心完善教学管理机制
一流高质量的教学活动需要灵活、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予以保障。并且,“一流本科教育教学的质量保障工作必须以‘服务教学活动为基本原则,不是去‘管教学,而是为教学提供人性化、高水平的‘服务”[14]。高校教学管理是原则性与灵活性、高阶性与智慧性相兼的重要工作,只有让师生认同、接纳、配合的管理才是有效的管理,师生期盼转变管理方式、宽严相济、放管服结合、将服务置于管理的前端,“变‘你必须做什么为‘我能为你做些什么,与师生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15]说到底是时刻把师生的需要和利益摆在第一位,尊重教师的教学地位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管理中有话语权、善于对话沟通和共同创造是教学管理应秉持的信念和态度。就具体指向而言,《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提到的形成招生、培养与就业联动机制,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健全协同育人机制,优化实践育人机制,强化质量评价保障机制,形成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机制,构建和完善这些机制无疑是教学管理创新的艰巨任务。特别是,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选择权,让教师充分参与教学管理,从学校到院系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逐一精细部署,让政策规定和操作执行保持一致性。打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管理机制关键在人,核心在于转变观念,教师、学生、管理者之间,部门之间,部门与学院之间多一些平等对话、交流沟通、研讨协商和互通有无,教学管理也会自觉趋于理性化、和谐化、人性化。
3.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创新教学管理方法
教学管理方法是实现管理目标的直接手段与行为,不同的方法运用会产生不同的管理效果,好的教学管理方法具有凝聚、示范、导向和激励作用,甚至能够弥补体制机制的某些缺陷,不良方法的运用有时会导致师生对整个教学管理体制机制提出质疑。教学管理方法不像体制机制那样具有明显的结构和规则,但却是管理对象接触最多、感受最深的东西,对教学情感和行为极易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考察教学管理实际过程可知,经验性管理和控制性管理方法问题最为突出,师生反应比较强烈的“主观随意”“不尊重人”或“烦琐死板”等与此多有关联。传统的教学管理方法总体上已经不适合一流本科教育的需要,高校教学管理要在理念和价值重塑的基础上把方法的创新纳入重头戏,紧扣一流本科教育创建目标和管理实践,探索、琢磨、总结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符合人性、更加新颖有效的教学管理方法,在助推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时下,高校教学管理方法创新重点聚焦于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科学应用,打造适应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助服务需求的智慧校园。但重要的是不能偏离“以人为本”理念,要充分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让师生在教学管理信息化中获得便捷、高效、优质、快乐的信息化教学服务。
三、切实提升教学管理队伍的能力水平
一流的教学管理需要高水平的教学管理队伍,重视和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也是一流本科教育创建的紧迫任务。
1.合理配置教学管理力量 激发教学管理人员工作效能
教学管理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时效性、人本性和价值性很强的工作,具体承担教学管理的人员思想素质、管理理念、能力水平、工作作风和服务意识等直接影响着教学管理活动的结果,决定着教学管理水平和成效。目前,高校教学管理队伍总体结构和素养确实不尽如人意,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学管理岗位人员配置比较随意,专职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发展空间狭窄以及教学管理“倒挂”现象(外行管内行、低水平管高水平)足以说明我们对教学管理力量配置是不重视的。我们还没有认识到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实施及教学质量到底有多重要,我们对教师入职有很高的要求而对教学管理人员入职又何等宽松!我们有几所高校能拿得出来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规划与制度设计?教学管理是职业也是专业、是事务也是学术,实际上也是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什么样的人可以做教学管理、什么样的人可以安排在相应的业务岗位上都应该有科学的准入条件与适当的入职机制,破除随意用人观念,根据机构与职能需要科学配置管理人员,做到按需设岗、岗责一致、人事相宜。同时,完善教学管理人员聘用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为其创设优良的工作环境、拓展职业发展通道,促进其安心本职工作对于提升教学管理效能十分必要。高校教学需要一支敬业和专业的管理队伍把好人才培养各个质量关口,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也是高校教学的基本建设,在一流本科教育创建中,高校要把教学、教学管理和教学管理队伍置于一体共同优化。
2.加强培训交流,提升教学管理者的素养与能力
目前,高校教学管理者普遍存在着对一流本科教育创建新形势新要求不太敏感的问题,表现为决策层对教学管理新要求研究不够深入细致、把握不够全面准确,难以高站位、多角度、深入地推进教学管理创新;执行层面教学管理培训少,“缺乏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习惯于完成一般事务性工作”“不注意研究教学管理新情况新问题”[16]。良好的教学效果与质量固然是教师、学生、教学管理者三者和谐互动的结果,但从三者的关系来看,教学管理者是最先影响全部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管理人员在整个教学工作过程中所体现的管理思想与统摄权力的先导性、统领性、规划性,是一般教师学生所不可能具备的[17]。办好一流本科教育无疑要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高校应注重教学管理者在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及关键作用,切实重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特别要围绕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管理,着力为教学管理者综合素养与专业能力提升创造条件,搭建教学管理者学习交流平台,通过建立有效的培养培训机制,科学设计培训项目与内容,定期开展教学管理创新培训,组织开展境内外调研考察,开展经验分享和专题研讨,把教学管理研究融进教学学术中,促进教学管理人员在综合素养、教育理解、管理理念、责任意识、业务操作、交流沟通、研究写作等方面获得持续提升,努力建设一支管理理念先进、有敬业精神、管理能力卓越、创新意识强的能为一流本科教育提供全面服务的高素质教学管理队伍。
3.强化教师教学管理意识和管理协作精神
教师不只是一个“教”者,同时也是一个教学管理主体。在大学期间,教师是和学生接触最多最广的群体,实践表明,当教师与学生学习活动直面接触时候,教师其实肩负着“教、育、服、管”的多面角色,教学管理制度到了课堂和教学过程,教师就是最重要的管理者。一流本科教育建设背景下,教师关注和参与教学管理尤为重要,教师与教学管理的交集越多,更有利于形成和谐的育人氛围和良好的教学管理效果,如教师对党和国家高等教育方针政策比较关注、对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比较热心、对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比较在意、对教学管理过程与问题喜欢思考,教学管理就更能形成合力、更能聚焦和聚能。引导、帮助教师关注支持和自觉介入教学管理,一方面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管理实践中要强化服务意识,多多走近教师、走进课堂,积极主动与教师对话,重视师生呼声。另一方面高校还要致力于改变教师教而不管的观念,利用现有的校院教师教学发展平台,把教学管理内容与要求植入教师教学发展内涵中,及时向教师解读国家高等教育最新政策、人才培养新思想新理念、学校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教學管理规章制度,组织开展教学管理问题讨论等。让教师对教学管理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得到及时保障。广大教师能在教学中主动施以管理、能从管理的角度来观照教学,教与管关系融洽、配合默契,教学管理定会更接地气、更有品质、更有活力。
教学管理是一流本科教育的关键保障,同样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导向性和育人性。一流本科教育考验着高校教育教学适变能力,教学管理面临着更为复杂的过程及更多新压力,高校在教学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行为上唯有加快应变、大胆否定和主动创新,才能实现用高水平的教学管理为一流本科教育固本培元、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别敦荣,王根顺.高等学校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472-473.
[2]郑庆华.坚持三个面向 建设21世纪世界一流本科教育——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教育十年改革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2018(1):102-105.
[3]眭依凡.一流本科教育改革的重点与方向选择——基于人才培养的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19(6):1-10.
[4]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15/16):4-10.
[5]别敦荣,齐恬雨.国外一流大学本科教育教学与改革建设动向[J].中国高教研究,2016(7):7-12.
[6]别敦荣.一流本科教育的特征与实践走势[J].山东高等教育,2017(1):6-14.
[7]张东.论大学教学管理的伦理诉求[D].西南大学,2012:40.
[8]林健.一流本科教育:认识问题、基本特征和建设路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9(1):22-30.
[9]贺祖斌.新时代本科教育的内涵建设——兼议“不重视本科教育的校长不是合格的校长” [J].现代大学教育,2019(3):84-87.
[10]张大良.创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J].中國高教研究,2016(6):1-4.
[11]龙宝新.“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二级学院内部治理的机制与架构[J].高校教育管理,2019(4):18-26.
[12][15]陈德良,边霞.一流大学建设视角下本科教学问题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7(7):13-17.
[13]苏永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需要什么样的高等教育质量[J].高等教育研究,2019(5):23-25.
[14]汤俊雅.我国一流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实践动向[J].中国高教研究,2016(7):1-6.
[16]鲁卫平,王润孝,支希哲.高水平大学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研究与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94-96.
[17]胡银根.论影响大学教学质量的“三个世界”的存在与统一[J].大学教育科学,2004(2):43-46.
[项目基金: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CCNU19ZY089)]
[责任编辑:周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