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国森一号”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2019-01-08 06:55沈学香王瑞娟尚晓冬
食用菌 2018年2期
关键词:菌柄培养料工厂化

沈学香 王瑞娟尚晓冬 李 玉 周 峰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应用真菌资源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奉贤201403)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别名刺芹侧耳,菌肉肥厚,质地脆嫩,特别是菌柄组织致密、结实、乳白,可全部食用,且菌柄比菌盖更脆滑、爽口,被称为“平菇王”“干贝菇”[1]。“国森 1 号”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根据杏鲍菇工厂化瓶栽需求选育出的杂交新品种(图1)。亲本为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上海食用菌分中心编号“长野”和“广杏”。

图1“国森1号”

栽培试验表明,“国森1号”保持了亲本的优良性状,改良了亲本“长野”个体偏小、“广杏”抗性差的缺陷,产量略高于亲本,平均生物学效率87.5%左右,栽培周期52 d,子实体形态优美,货架期较长,抗性较强,适合工厂化瓶式栽培的要求。“国森1号”在杏鲍菇工厂化瓶式栽培企业上海国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应用表明,子实体产量和农艺性状、栽培周期、抗性等指标均表现稳定。2011年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1 “国森1号”特征特性

杏鲍菇“国森1号”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3~25℃,低于20℃菌丝生长明显减缓,高于28℃菌丝受高温影响活力显著降低。在25℃标准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为3.92 mm/d。最适出菇温度为(16±1)℃,在14~18℃出菇正常。催蕾需要较高相对湿度,耐受菇房高CO2浓度。出菇整齐度优良,栽培周期52 d,适于工厂化瓶式栽培。子实体单生或丛生,单瓶子实体数目3~6株,平均单菇重45.12 g。菌柄平均长度9.39 cm,平均直径3.17 cm,色泽雪白。菌盖灰色且平均直径略大于菌柄为4.59 cm。子实体形态优美,组织结构致密,菇体含水量不高于88%。货架期较长,4℃冷藏条件下至少可保藏30 d。其商品菇的特性尤其符合出口标准。

2 栽培技术要点

经过四年工厂化瓶式栽培的试验及推广应用,形成了适宜该品种的一整套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包含以下几个关键点。

2.1 适宜培养料配方

培养料栽培试验表明最佳配方为:木屑25%,玉米芯35%,麸皮15%,米糠10%,玉米粉8%,豆粕6%,石灰1%。

2.2 培养料处理到位

培养料须充分搅拌混匀,含水量控制在68%,含水量低于65%严重影响产量。平均装料重湿料750 g(栽培瓶容积1100 mL)。装瓶完毕应尽快进行灭菌操作,高压蒸汽灭菌121℃保持2 h。灭菌时间过短易造成细菌隐性污染,灭菌时间过长破坏培养料养分。

2.3 接种

待栽培瓶内部温度冷却至22℃以下接种,接种量3%(容积比)左右。

2.4 发菌管理

接种后栽培瓶转入培养室,环境条件为:温度22.5℃,空气相对湿度70%,CO22000~2500 mg/kg,黑暗。在此条件,菌丝长满栽培瓶22~25 d。菌丝长满后需要7~10 d后熟期,后熟作用有利于提高催蕾出菇整齐度,提高产品品质。

2.5 催蕾管理

菌丝培养结束后对栽培瓶进行搔菌,转入培养房进行催蕾管理,将搔菌后的栽培瓶倒放在培养床架上,有利于保持料面湿度促进菇蕾形成。催蕾阶段相对湿度保持95%以上,温度保持16℃,CO2不高于 2500 mg/kg,每天给予 500~1000 lx强度光照8 h。催蕾8~9 d结束,此时杏鲍菇原基已经生长为小菇蕾。

2.6 出菇管理

催蕾阶段结束后进入出菇管理阶段,将栽培瓶正放,继续保持催蕾阶段培养条件,再过3 d待原基长至5 cm左右,提高CO2至3500 mg/kg,保持12 h以抑制菇蕾数量,温度控制在16~18℃,相对湿度80%~90%,每天给予500~1000 lx强度光照12 h。杏鲍菇出菇后期对光照敏感,适当增加光照强度有助于菇盖颜色加深,提高商品菇质量[2]。

猜你喜欢
菌柄培养料工厂化
工厂化循环水尾水治理系统技术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羊肚菌菌柄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灵芝新品种南GL11
豫西山区野生平菇菌株DUS 评价研究
草菇出菇为何怪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现状分析
工厂化养虾到底难不难?做好肠胃管理就成功了一半
大球盖菇培养料发酵实用技术
工厂化生产的钢结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