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森林生态系统优化提升策略

2019-01-08 19:24范志浩周湘红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9年1期
关键词:林地全市面积

范志浩,周湘红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南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 410014)

1 海口市自然地理概况

海口市地处海南岛北部,110°10′—110°41′E, 19°32′—20°05′N,是海南省省会城市,海南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的中心。由滨海台地、沿江阶地和海岸平原地貌组成,整体地形平缓,境内无高山和连绵起伏的丘陵,多为台地和平原,其间分布有少数相对较高的独立山丘,最高海拔222 m,全市整体形成了北部滨海平原区、中部沿江阶地区、东南部台地区和西部熔岩台地区的独特地形景观特征。境内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南渡江是流经海口的最大河流,其干流从市域西南部东山镇流入境内,于北部入海;还有凤谭、铁炉、东湖、凤圮、云龙、丁荣、岭北、玉凤、沙坡等水库;海岸线总长136.2 km,其中自然岸线长101.7 km,主要有基岩海岸、砂砾海岸、粉砂淤泥海岸和红树林海岸等;市辖海域共有岛屿15个,面积较大的有海甸岛、新埠岛、北港岛、四脚坡岛、竹排坡岛、东华坡岛、罗亭坡岛等。

2 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分析

2.1 森林数量与分布

全市拥有林地面积89879.8 hm2,占市域国土总面积的39.3%。在林地面积中,森林面积为76419.1 hm2,占林地面积的比例达到85.0%,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为33.4%。森林面积主要由乔木林和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组成,其中乔木林面积63980.1 hm2,占森林面积的 83.7%,占林地面积的71.2%;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主要由灌木经济林和石山灌木林组成。全市活立木总蓄积2735677 m3,以森林蓄积为主,森林蓄积达到2582413 m3,占全市活立木总蓄积的94.4%,城镇公园、小区、街道、公路、铁路和乡村绿化对全市林木蓄积总量也有一定贡献,全市四旁林木蓄积148823 m3,占全市活立木总蓄积的5.6%。

海口市北部为滨海平原区,主要分布有以木麻黄、椰树、桉树等树种为主体的沿海防护林,是海口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海防护林基干林带更是海口生态公益林的重要分布区,也是海口城市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中部南渡江沿岸区域以平原台地为主,主要森林资源是以阔叶混交林为主体的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林、以桉树、相思等树种为主的用材林和以橡胶、龙眼、荔枝等树种为主的经济林,是海口重要的商品林经营区。西部为火山熔岩台地区,区域植被丰富,是海口市天然森林植被的主要分布区。南部多为台地,以灌木草丛为主,区域内农、林、村庄相互交错,是海口热带农业和林业的主要生产经营区,主要有橡胶、桉树、相思、荔枝、龙眼、槟榔等人工森林植被,以及胡椒、菠萝、水稻等农作物分布。东北部沿海分布有保存较为完好的红树林生态系统,是中国第一个保护和研究红树林及海岸带生态系统的重要基地。

2.2 森林组成与结构

2.2.1 树种组成

构成海口市域森林的主要树种有桉树、木麻黄、相思、橡胶、荔枝、苦楝、重阳木、榕树、木棉、黄牛木、海南蒲桃、厚皮树和红树类等。构成森林的树种相对较多,但桉树、木麻黄、相思、橡胶、荔枝等树种多以人工纯林的形式存在,且面积大、分布广,多树种人工混交林极少,仅在城镇和村庄周边有少量分布。全市混交林多为天然林,主要集中分布在海口市西部火山熔岩地区,混交林面积占全市森林面积的比例仅为8.3%,市域总体森林斑块树种组成相对单一。

2.2.2 林龄结构

林龄结构受经营目的、经营强度、自然灾害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大,在海口全市森林面积中,幼龄林面积比例相对较大,约占全市森林面积的40%;其次是中龄林和近熟林,占全市森林面积的比例分别为19.%和20.0%;成熟林和过熟林相对较少,分别占14.5%和6.0%。受近年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的促进和台风灾害的影响,全市天然林多以中、幼龄林为主;在人工林中,桉树、相思等树种多以短轮伐期用材林经营为主,林龄多为中、幼林;橡胶林受经营利用的影响,以中龄林和近熟林较多。中、幼林是海口森林的主体。

2.2.3 垂直空间结构

森林垂直空间结构是森林植物在空中的排列分层现象,在发育完整的森林中,通常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苔藓地衣层。在海口森林中,桉树、木麻黄、相思、橡胶等人工林分,受经营强度的影响,多以单一乔木层的形式存在,林下灌木和草本较少;天然林垂直空间结构较为完整,乔木层也多表现为复层异龄现象,林下灌、草茂密,层次结构清晰,但由于受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局部区域天然林乔木层发育受阻,郁闭度相对较低,且藤蔓植物生长旺盛,严重影响了森林群落的健康状况。

2.2.4 水平空间结构

林木在水平空间上的分布状况是评价森林结构的一项重要指标,通常用林分密度和郁闭度表示。由于海口地处热带北缘,水热资源丰富,大部分区域立地条件较好,有利于森林植物的生长。参考2017年度海口市林地变更数据资料,结合最新卫星影像资料分析,在全市森林面积中,处于高郁闭水平(0.9~1.0)的森林面积比例为17.3%、中郁闭水平(0.7~0.8)的森林面积比例为38.5%、弱郁闭水平(0.5~0.6)的森林面积比例为28.7%、极弱郁闭水平(0.2~0.4)的森林面积比例为15.5%,全市总体森林郁闭度水平较高。

2.3 森林健康状况分析

2.3.1 森林自然度状况

由于全市森林以人工林为主,受生产经营活动干扰和影响较为频繁,总体森林自然度较低。按照Ⅰ级原生林(天然近、成、过熟林,且郁闭度达到0.7以上)、Ⅱ级天然次生中幼林、Ⅲ级近天然人工林、Ⅳ级近自然经营的人工混交林、Ⅴ级人工纯林的标准划分,在全市森林面积中,自然度Ⅴ级的人工纯林面积最大,面积比例达到87.7%;其次是Ⅱ级的天然次生中、幼林,面积比例为7.6%;自然度Ⅲ、Ⅳ级的森林面积较小,面积比例分别为1.4%和3.3%。

2.3.2 森林生长状况

全市森林受自然环境、立地条件和经营管理水平等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加上桉树、相思等速生人工纯林大范围的连续多代经营,以及荔枝、龙眼、橡胶等经济林的高强度经营,土壤肥力下降,林地生产力降低,致使林木生长状况整体水平不高。全市乔木林平均蓄积量仅为38.9 m3/hm2,其中桉树类平均蓄积量为43.3 m3/hm2、相思类平均蓄积量为42.3 m3/hm2、木麻黄平均蓄积量为36.5 m3/hm2、其它阔叶树平均蓄积量为34.1 m3/hm2,均低于海南省的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水平。

2.3.3 森林病虫灾害状况

相关资料显示,海口市近10年来,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也没有出现因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导致林木受损、物种多样性下降的现象。影响市域森林健康状况的不利因素主要是台风灾害,仅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逊就给海口森林尤其是沿海防护林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林木倒伏、折断、枯死现象严重,致使大范围森林质量下降,局部区域原有森林植被完全损毁。

2.3.4 森林景观格局状况

历经长期的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在海口市域范围内,初步形成了以城区园林、乡村绿化、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短轮伐期用材林、工业原料林、果木林等类型为主体的森林斑块镶嵌分布,以及以水系和道路沿线两侧绿化为主体的廊道网络纵横交错的市域森林景观格局,为保障海口及周边地区生态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大部分斑块间都存在着被林道或公路相互分割,且林道或公路相对密集,加之硬化路面比例较大,致使整体森林景观破碎化严重,全市总体各类斑块平均面积5.4 hm2,其中森林斑块平均面积2.5 hm2,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受到一定影响。

3 森林生态系统质量评价

3.1 景观破碎化严重,生态系统呈现脆弱性

全市森林面积大,占林地面积比例的85%,但森林斑块破碎,硬化道路及其它人为构筑物相对密集,森林景观破碎化严重,边缘效应明显,加之周边人为活动频繁,森林生物多样性受到干扰和破坏,致使部分森林斑块的内部结构和生态过程发生改变,进而引发生态系统功能的退化和类型的消失,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脆弱性。局部森林病虫害发生、林地地力衰退、森林生产力降低、水土流失加剧等问题日益显现,给森林的健康持续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3.2 森林自然度较低,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强

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通常表现在抵抗力、恢复力、持久性和变异性几个方面,而森林自然度则是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最直观的外在表现,森林自然度越高,表明群落的结构和物种多样性都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生态系统也将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而在海口全市森林面积中,人工纯林面积比例达到87.7%,原生林和天然次生林面积较少,整体表现为森林斑块树种单一,且多为单一的乔木层结构,林下灌木和草本稀少,人工干预迹象明显,森林自然度较低,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强。

3.3 林地生产力不高,生态系统恢复能力不足

生态系统恢复能力是指生态系统在经历干扰后恢复并保持初始功能与结构的能力。林木生长状况和林地生产力则是森林生态系统恢复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海口市地处海南岛东北部,水热资源丰富,森林立地条件相对较好,但受经营方式和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单一树种连续多代高强度经营现象较为普遍,在桉树、相思、橡胶、荔枝、龙眼等树种经营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林地地力衰退,林木生长状况欠佳,全市林地平均生产力水平远低于全国和海南全省平均水平,严重制约了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

3.4 森林健康状况不佳,局部生态系统功能退化

受自然灾害或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全市森林健康状况不佳,一是受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森林质量下降;二是过分强调经济效益,对森林实施高强度经营,在获取目标产品数量增产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林分的质量;三是在商品林经营过程中,受目标产品市场价格的影响,森林经营投入也随之波动,部分市场效益不好的林分经营管理不到位或放弃经营管理的现象较多,林分处于荒抚状态。市域森林总体健康状况不佳,局部森林生态系统功能退化。

4 森林生态系统优化提升策略

4.1 注重森林生态系统空间保护

森林生态系统质量是在森林中实现的,没有森林就没有森林生态系统,更谈不上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因此,保障和提升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就必须保护好森林生态系统所拥有的空间范围。一是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编制完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确定林地保护规模,划定林地保护范围,建立林地保护管理制度,明确林地保护责任,强化林地保护管理监督检查,确保全市林地空间的相对稳定;二是对不同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实施差异化保护管理,将全市天然林、沿海防护林以及已划定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的森林斑块纳入保护地范畴,实施严格保护管理,对规划用于商品林生产经营的林地,可实施以商品林为主导功能的兼用林生产经营或商品林集约经营,但不得擅自改变林地用途,以保障市域林地总量的动态平衡;三是制定相应政策,科学引导农民在非林地上从事森林培育,并对非林地森林实施科学监管和合理约束。

4.2 突出森林景观格局优化

依据《海口市总体规划(空间类)》和市域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优化森林景观格局,是海口森林生态系统优化提升的重要途径。一是立足整体结构优化,在森林景观建设中,构建城乡一体化森林景观体系。城市建成区可依托城市绿地系统建设,通过近自然式林木绿化,提高绿化自然度和连通性,强化森林对城市的生态服务功能;城郊乡村可通过环村林带、四旁绿化、经济林园地等方式,打造森林环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特色森林乡村。二是突出敏感区域森林景观建设,对东寨港自然保护区、石山火山群地质公园、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其它区域天然林等区域,在实施保护的基础上,依据各区域主导功能实施景观修复,以提升整体景观的连续性和自然性,增强生态服务功能。三是注重森林景观廊道建设,依托河流和公路沿(岸)线的绿化建设,构建不同尺度的森林景观廊道网络,以提升森林斑块之间的连通度,缓解森林斑块破碎带来的生态影响。

4.3 强化生态化森林经营

森林经营的目的是培育稳定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而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健康又是建立在森林拥有健康合理结构基础上的。这就要求一切森林经营措施都必须从优化森林结构和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角度出发,树立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师法自然,根据不同森林景观斑块的主导功能,参照区域地带性森林群落的发展过程,设计相应的森林经营措施。自然保护区、森林(地质)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的森林群落应尽可能以自然修复为主,以最小的人为干扰,促进群落结构的优化;对纳入生态景观廊道建设范畴的河流、道路两侧(岸)绿化时,必须遵从生态廊道建设的相关要求,在兼顾绿化美化的基础上保留一定尺度的自然植被带,在没有自然植被带的地段,以仿自然的手法营造一定尺度的近自然植被带,尽可能减少人为干扰;在商品林经营中必须树立生态化经营思想,尽可能实施以兼用林为主导的多功能经营模式,尽量减少高强度集约经营规模。

4.4 优化人工森林培育

人工林是海口森林资源的主体,是构建海口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南渡江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林体系、城市森林以及林产品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口生态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① 沿海景观防护林建设。依托沿海平均高潮线向陆地延伸100~200 m范围的林地,师法自然,通过封育、补植、抚育和改造多措并举,逐步培育复层、异龄混交林,增加优良乡土树种、园林景观树种和灌木花草比例,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景观价值。②南渡江景观防护林建设。利用南渡江两岸山地第一层山脊以内、平地200 m范围的林地,构建南渡江景观防护林体系。设置5~20 m临水自然河岸带,对其实施严格保护,以促进河岸带自然生态系统的修复;依托沿江两岸临江道路两侧10~20 m范围的绿化美化,建设以园林绿化植物为主体,乔灌花草相结合,近自然配置的沿江景观林带;依托两岸50~200 m区域可利用土地,建设近自然式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林。③ 商品林培育。利用商品林地,大力发展珍贵用材林、工业原料林和特色经济林。在保障林产品供给、提高林地经济产出率的同时,丰富市域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为改善海口生态环境,保障生态安全发挥积极作用。

4.5 完善森林防灾减灾体系

自然灾害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构建森林防灾减灾体系,是森林生态系统优化提升的关键环节。一是建设海口市森林火险预警监测体系,在全覆盖监测的基础上,实现未来24 h森林火灾发生概率及林火行为预报;完善森林防火通讯系统,建设森林防火语音通讯平台,实现全市区、镇、村主要领导以及全体林业干部职工和护林人员全覆盖;建设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防控体系。二是加强全市有害生物预警、防治减灾、检疫御灾和应急救灾等综合防控体系的建设,加快推进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信息化进程,推行健康森林培育、无公害防治等措施,不断强化有害生物防控基础、提高防控能力。三是建立台风、泥石流等灾害应急处置体系,完善灾害木清理、补植补造、次生灾害防治等制度和标准,以确保灾后及时恢复。

5 小结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发展城市森林,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对城市生态安全的保障和支持能力,已逐步成为我国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城市维持碳氧平衡、调节小气候、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消减噪音、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城市森林的建设和发展也面临很多问题,诸如城市森林的景观格局、构建模式、树种选择、群落配置等,如何更好地建设和发展城市森林,优化森林生态系统,提升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发挥森林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仍需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广大林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林地全市面积
怎样围面积最大
最大的面积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Summer Is Coming
明水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浅析
浅谈明水县林地资源动态变化状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