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骏毅
国家《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下发以来,农业科研单位投入了大量精力修订完善制度和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增强了科研人员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但是在推进科研经费管理“放管服”过程中存在一些“怎么放”把握不准,管理不够完善,服务方式有待提高等问题。农业科研单位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根据科研活动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措施,有效推进科研经费“放管服”,按照能放就放的要求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减轻科研人员负担,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释放创新创造活力。
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需进一步修订完善。为了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制度措施,赋予科研人员更大地人财物自主分配权。但是由于相关的项目主管部门没有及时颁布相关政策的实施细则,农业科研单位对科研经费怎么放没有详细的制度依据,农业科研单位制定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尺度和标准不一致。放的太多,担合项目检查审计提出质疑,不能通过;放的太少,不能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科研经费“放管服”调研沟通需进一步加强。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经费“放管服”单位内部各部门沟通不充分,调研学习其他科研单位科研经费“放管服”的做法不多,缺乏与主管部门的有效沟通,科研经费管理自主权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科研经费管理部门科研经费信息沟通共享有待加强。农业科研经费的检查审计结果科研经费管理部门之间没有完全共享利用,科研人员每年接受不同部门的科研经费检查审计,检查审计多。农业科研经费管理部门之间,管理部门与项目验收中介机构科研经费政策制度没有有效沟通协商,农业科研经费项目预算评审要求预算编制详细测算,依据充分;农业科研经费项目财务验收中介机构审计严格,要求提供财务资料多。科研人员花大量时间编制项目预算和整理复印财务验收资料,填写表格,编写事由说明,应付各种检查审计。
科研经费监管和信息公开有待加强。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监管不够重视,监管意识不强,监管不及时,监管审计人员没有熟练掌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没有真正发挥科研经费监管作用。科研经费信息公开不及时,不全面。农业科研单位只公开项目科研经费立项信息,研究成果,没有公开项目经费使用信息;科研经费信息只在本团队内部公开,没有在本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和内部监管部门公开。
科研经费使用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和科研诚信建设有待加强。农业科研单位建立了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机制,定期进行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但对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结果应用重视不够,评价结果好坏对科研人员影响不大。一些农业科研单位没有建立科研诚信机制,有些农业科研单位制定了科研诚信制度,建立了科研人员科研诚信档案,但科研诚信结果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科研财务助理队伍有待提高。科研财务助理由项目负责人聘用,在实验室工作,大部分科研财务助理是聘用人员或学生,科研财务助理队伍不稳定。科研财务助理把更多时间精力放在科研实验上,科研经费管理意识不高,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不熟悉,财务报销程序不清楚。财务部门对科研财务助理的培训不够。
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化系统有待提高。少数农业科研单位没有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化系统,一些农业科研单位只有科研经费管理信息系统或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科研经费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不完善,数据资源不齐全,没有共享,科研人员工作效率不高。
科研经费报销简化有待提高。科研经费报销审批权限较集中,审批程序和审批环节较多,审批流程较复杂,甚至所有科研经费支出审批权限一样。符合科研规律的特殊情况下没有发票的科研实际情况,要求科研人员详细说明事由并要至少三人以上签字。财务报销手续繁杂,例如:所有发票验真,所有出租车票写明事由。科研人员花较多时间报销费用。
相关的项目主管部门加强调研和检查指导,了解科研实际需求和科研活动规律,听取科研人员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沟通协商,及时颁布相关政策的实施细则。农业科研单位要增强法人责任制意识,组织单位各部门不断加强学习调研和沟通,学习其他科研单位推进科研经费“放管服”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积极做好与主管部门的信息沟通,认真听取科研人员反映的问题。根据科研活动规律和科研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提高科研经费管理能力,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为科研人员潜合研究营造宽松的环境。
科研经费项目主管部门利用信息化系统加强科研经费检查审计结果共享利用,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审计。科研经费管理部门加强对项目预算评审专家指导沟通,加强对项目验收中介机构的财务政策培训,指导要求按国家新的财务政策制度评审项目预算和验收科研项目,减轻科研人员的负担。
农业科研单位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建设,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监查岗位,定期组织内部审计监查人员财务知识培训,建立内部审计监查人员与财务人员定期学习交流机制。内部审计监查人员定期监管科研经费,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定期审计科研经费,加强科研经费监管,及时发现科研经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防范风险。建立健全科研经费信息公开制度并严格执行制度,明确公开时间、范围和内容,确保科研经费信息及时全面公开,接受监督,增强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的透明度,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
农业科研单位科研、财务、审计联合建立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机制和终身追责的科研诚信制度。建立完善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管理机制,对科研诚信良好的,适当简化程序,对科研诚信不好的,加强检查和内部监督。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和科研诚信与科研项目立项申报、职称评审、研究生招生、绩效奖励挂钩,在科研人员中起到警示作用,杜绝学术不端、弄虚作假违规违法行为,保证科研经费安全高效使用。
建立健全科研财务助理的奖罚激励机制,调动科研财务助理的积极性。有条件的单位可以由财务部门统一聘用科研财务助理。财务部门指定专人管理科研财务助理队伍,定期组织对科研财务助理科研经费管理专业知识的培训,及时交流科研项目检查审计验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科研助理的专业能力,使其做好科研人员与管理人员的桥梁作用,将科研人员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专合从事科学研究。
科研经费管理应充分利用科研和财务信息技术为科研活动提供财务数据支撑。农业科研单位要不断建立完善科研经费管理信息系统和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科研项目立项申报,预算编制、执行和调整,项目任务完成情况、项目验收信息、项目成果数据统计等信息共享公开,提高科研人员工作效率。实现科研经费网上审批和报销,网上查阅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让信息多跑路,科研人员多跑腿。
科研经费实行分类分权逐级审批,简化科研经费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细化落实审批责任。简化科研经费报销手续,取消不合理的报销要求,遵循科研规律,赋予项目负责人更大的经费支配权。加强科研经费的事前审批,事后监督和随机抽查。重点关注科研经费特殊情况和大额支出。减少约束科研开展的条条框框,减少科研人员的报销时间。
建设世界一流科研院所,农业科研单位要切实做好减政放权的“减法”,加强监管的“加法”,优化服务的“乘法”。农业科研单位在实际工作中有效把握工作方法的度,不断优化和完善本单位制度建设和内控措施,提高责任担当,对于科研经费要“接得住、管得好”,为科研人员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