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亮
随手打开一张贺卡,只见上面写着:“李老师,还记得我的“名人名言”考了满分吗?我们感谢您的宽容!祝您永远年轻帅气!”这是刘佳送给我的。这让我不由得回想起给他们上第一堂课的情景。
新学期第一堂语文课的铃声响后,当我走进四年级(2)班的教室,看到教室里陌生的学生们表情木讷。我浅笑着与他们问好后,拿出抱在怀中的试卷,轻轻地说:“这堂课,我们要先进行一个小测验……”教室里立即嗡嗡地响起一阵低语,惊讶、紧张,也有好奇、兴奋,转眼间爬上了一张张小脸……发下试卷几秒钟后,教室里开始安静下来。我注意到学生拿到试卷后动笔写上名字后,脸色都变得凝重起来,接着又露出了着急的模样,迟迟不再动笔。我的心开始抽紧:我的考题不难呀,就出了“校园很多地方张贴了名人名言,把你读到的记住的都默写下来。(写一条得10分)”这样一个题目,是想考一下学生“多种渠道学语文”这种良好习惯的养成度。还有就是想借这道试题,引出我今天的教学内容:“培养良好习惯——不懂就问。”我设想好的教学环节似乎会很顺畅:第一步测验完后,组织学生交流,要不吝表扬,点明同学们记住的这些走廊里的名言就是生活中的语文,只要是有心人,就能学到;第二步再引导学生思考每条名言都读懂了吗?不懂怎么办?就这样揭示出课题,把教学引向深入。可事实却让我始料未及:全班学生,就只有刘佳同学在苦苦思考了几分钟之后,写出了一条,其他学生都摆好了交白卷的架势。看来,校园的环境变化虽大,学生似乎都视而不见,即使见到了,也没有养成随时随地学语文的习惯。我正思索着下面的课应该如何继续,几道求助的目光进入了我的视线,那目光中更多的是害怕和求恕。多年来参加考试的经验让学生不得不为这场突如其来的测验的成绩而担忧,而且再怎么糟糕的成绩也不应该是零分呀。学生们因为害怕而焦躁不安的样子把我从沉思中拉回来,这违背了我开学第一课就搞测验的初衷,我可不是为了把学生考得都灰溜溜的,然后臭骂一顿,用考试这种先发制人的方式给他们来个下马威。我停下脚步,清清嗓子,让浅笑再次回到脸上,轻轻地说:“我猜想同学们开学第一天都太忙了,没有顾得上到校园里走一走,所以答不上来,是不是?……那好,现在老师给大家十分钟时间去校园转一转,再来答卷,好吗?”“耶!”不约而同地一阵欢呼后,学生们蜂拥着奔出教室,我连忙提醒他们别影响了别班同学上课。
十分钟后,教室里终于响起了沙沙的写字声……又一个十分钟过后,我终于可以把课上下去了。临下课前的五分钟,我让学生说说这堂课的收获。王刚首先站起来说:“我以前只知道书本上有知识可学,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学问,可惜我平时不太注意。”孙欣接着说。“我知道了语文不仅在课堂里,还在生活中,要学会提问,只学不问,大脑会生锈。”吴家浩大声地说:“我知道,功在平时嘛!”这话可点到了正题了,我连忙接口,一边在黑板上迅速地写下了两行大字——生活是个大课堂,时时处处有语文。大声告诫我的学生:“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都能注意在生活中学习。”话音刚落,赵祥举起了手,我示意他发言:“老师,我觉得有个词要改一下,不是时时处处有语文,应该是时时处处有学问。”
多聪慧的孩子啊!看来这堂课,准确地说是这场小测验,让学生们领悟到了不少东西。我欣喜地向她投去赞许的目光,夸奖她说得好,同时在黑板上换上了“学问”两个字。就在这时,下课铃声响了。事后,刘佳便给我了这张小卡片,令我感动不已。开学的第一堂语文课就这样存进了我的记忆仓库,每一个时刻,每一处细节都觉得有保存的价值,而且我知道最不该忘记的,也是最应该时常回味的,就是我那句教导學生的话:功在平时!其实,学习之道在此,教学之道又何不在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