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召龙
众所周知,体育课能带给学生许多益处,使他们体魄强健,身心协调发展,所以,多数学生非常喜欢上体育课,但也有部分学生不喜欢上,甚至对体育课持排斥态度。原因何在?许多体育教师对此困惑不解。《课标》指出:“加强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学生才能更加积极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因此,要使小学生喜欢体育,就应在体育教学中大力强化德育教育。如何强化?经过多年实践,我认为应抓住以下几点:
一、强化德育,教师应以身示范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以良好的师德启迪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与威望。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最头疼的是冬天。冬天,寒风凛冽,我坚持穿运动服上课,和学生一起,在垫子上做滚翻示范,双杠上练倒立,一节课下来常常是满头大汗。男生看了我在操场上的表现,非常羡慕我,纷纷模仿我的动作去练。女生见了,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再也没有手插裤兜的现象了。因此,我觉得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强化德育,教师应以情教人
体育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即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是师生之间进行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等的心理交流过程。教师要以情感人,师生之间才能情感交流,这时,德育的内容才能在学生良好情感的催化下,被学生自觉愉快地接受,并能内化为学生自身迫切的要求。
如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在讲解“青蛙跳”练习时,有些同学嫌累,不愿意做。我发现这一问题后,就让同学们坐下。问:“同学们,你们见过小青蛙吗?”“见过。”“知道它是怎么跳的吗?”说着,我像小青蛙一样跳起来,全班同学也都跟在我身后跳,嘴里還唱着:“小青蛙,呱呱呱,跳到水里找妈妈……”“青蛙跳”教学在活跃的气氛中顺利进行了。因此,我认为,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对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教学气氛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教师要在教学中树立较高的威信,就应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这样才能达到师生感情融洽。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善于控制自己对学生的反感,这是教师树立威信和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基础。相反,如果不以小青蛙可爱的形象引导学生,而是强制学生练习“青蛙跳”,就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强化德育,要注意及时性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想、行为上出现的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教育,贻误时机则可能失去教育的及时性,影响体育课的教育教学效果。如:练习手倒立、单、双杠或支撑跳跃时表现出来的惧怕心理,男女生同组时的排斥心理,应及时加强保护措施,给予鼓励和引导。一旦出现转机,应立即加以表扬,并使其重复练习,以巩固勇敢精神。
如:在小学体育教材中,有以“推小车”为主题的负重接力教学。在上课时,由于疏忽,出现了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同组。当轮到男生推女生时,练习中止了,男生喊了一声“她是女生!”面对这个意外的情况,我坚定而及时地回答:“女生更需要帮助(朝前推)啊!”结果练习恢复了。我立即引导全班同学为他们鼓掌,并进行了讲评,是全体学生受到一次团结友爱的人道主义教育。
四、强化德育,要依靠集体力量,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学困生转化
在体育教学中,一个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乐观向上的班集体的力量,可以使学生在良好的班风和集体情感的熏陶下进行学习,也容易培养学生健康的积极的欢乐情绪。教师要善于利用良好的班风和班集体的力量,建立激励机制,对个人进行激励。因此,在教学中,当出现有碍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情况时,即使是极个别的学生,也应依靠集体的力量及时引导,让他们明辨是非,从而树立改正的决心和信心,为集体争光。如我班一名男生,上体育课时经常找理由待在教室里。在一次拍球比赛时,他所在的组,前面的几个同学拍得很快,眼看胜券在握,可轮到他时球被拍得过高,一下子跑到老远的地方。本组的同学气得直跺脚。他亲眼看见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眼泪夺眶而出,说:“老师,今后,我不仅要上好体育课,还要参加校篮球队训练。”
五、强化德育要注意实践性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技能是通过身体素质的训练形成的,体制的增强是在刻苦锻炼的基础上获得的,德育要经过运动过程的磨炼,才能产生质的变化。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认真研究教学的原则与方法及其在各项教材上的运用。进行课的设计时要同步研究教育的方法与措施。如:结合长跑教学,开展班级间的通讯赛和象征性长跑比赛,并不断公布班级间团体成绩或进程,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又能激发学生进行长跑锻炼的积极性。再如球类教材,适当增加一攻一防的双人练习或实践练习,变“静态”练习为“动态练习”,既进行了教育又能收到培养运动能力之效,还可以增加课堂的练习密度。这样做把体育教学与德育融为一体,使学生体质的增强、运动技能的掌握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三方面,互相促进,同步发展。
总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途径是多方面的,教育的方法、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无论通过什么途径,采取何种方法、手段进行教育,教师都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从儿童的实际情况出发,与体育课教学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德育教育才不会变成冗长的、流于形式的、空洞的说教,才能实现体育德育双丰收,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