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婕
【摘 要】目的 探讨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感染患者1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感染控制,研究组应用微生物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程度、感染控制率,结果 研究组感染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感染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院感染控制过程中,微生物检验能够有效的控制感染程度,提高感染控制率,应当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医院感染控制;应用;临床意义
The applicat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in nosocomial infection control
Zhang Jia Ji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Sichuan Chengdu 610081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in nosocomial infection control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184 patients with infect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7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infection control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microbiological test. The infection degree and infection control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infection degre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nd the infection control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In the proces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control, microbiological test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degree of infection and improve the infection control rate, which should be widely promot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word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nosocomial infection control; application; clinical significance
【中图分类号】R5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1-03--01
医院感染在临床上也称医院获得性感染,它的主要特点是:①必须要有临床症状存在;②感染的发生必须是在医院,医院感染在发病之前都存在一定的潜伏期,若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发生感染,出院后出现临床症状,这种情况也同样属于医院感染[1]。医学技术的发展,临床上新型医学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比如化学药物治疗、介入性治疗等,新技术在引进的同时也会产生耐药菌株[2]。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当中,医院感染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患者的心理以及生理造成严重伤害,极大的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同时也对卫生资源造成严重的浪费[3]。我院在医院感染控制的过程中,应用微生物检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現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感染患者184例,随机分为两组,纳入标准:(1)184例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此次研究并签字同意。排除标准:(1)精神异常的患者;(2)存在交流障碍的患者;(3)合并有其他重大疾病的患者;(4)依从性差的患者。对照组92例,其中男48例,女44例,年龄3~67岁,平均年龄(37.8±4.6)岁,病程4~35d,平均(15.3±4.7)d;研究组92例,其中男47例,女45例,年龄3~67岁,平均年龄(38.4±4.5)岁,病程4~34d,平均(14.9±4.6)d。184例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且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此次研究并签字。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感染检验进行控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4]。
1.2.2 研究组:研究组在此基础应用上微生物检验,具体操作如下:及时发现容易发生感染的病人,找出传播途径,确定感染源,依据微生物检验结果指导相应的预防措施[5]。微生物检验方法如下:收集感染患者的流程标本,对标本进行病原学检验,应用microscan walkaway 40进行细菌鉴定,应用microsan配套板条进行药敏试验,应用MIC法进行微生物敏感性检测[6]。待所有检测完成后,将检验结果送至主治医师,主治医师在了解患者病情及病原菌感染情况后,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控制感染。对感染源以及容易出现感染的患者进行实时检测,与此同时,定期对医院的医疗设备、器械以及日常用品进行病院检测,注意保持干净,做好灭菌消毒工作,保证防控的有效性[7]。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程度,Ⅰ级:轻度感染,Ⅱ级:中度感染,Ⅲ级:重度感染。(2)比较两组患者感染控制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X2(%)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x±s)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程度
研究组感染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感染控制率
研究组感染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从广义上来说,医院感染对象包括就诊患者、住院患者、患者家属、探视人员以及医院的工作人员,以上人员在医院出现感染症状都称之为医院感染,然而患者家属、就诊患者以及探视人员在医院停留的时间较短,出现感染症状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不能确定感染原,因此,住院患者以及医院工作人员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人群[8]。
微生物检验能够有效的确定出患者的感染原因,对患者的病情做出有效的诊断,并给出相应的治疗措施。医院的感染面积比较广,因此,在对患者感染的病菌进行检测时,必须做到准确以及迅速。在对患者病原菌进行鉴定检测时,通常应用医院微生物分类的方法,其中包括质谱图分析、细菌素分析、分析分型以及血清学分型等[9]。如果患者发现感染症状,则及时应用微生物检验方法多病原菌进行检验,制定有效的治疗措施,将院内感染降至最低。此外,微生物检验能够有效、准确反应出患者的病情,对和感染有关的资料以及用药进行整理统计,每天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主治医师报告感染数据,对主治医师给出及时地提示,有效的做好预防工作,在源头上控制感染的发生,从而降低感染发生率[10]。
引发医院感染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介入性治疗、抗菌药物与免疫抑制剂的不合理应用、化学药物治疗以及放射治疗技术等。病原学诊断的主要依据是微生物检验,提高检验发现,可为主治医师提供准确、有效的感染信息,帮助主治医师找出感染原因,确定感染源。主治医师根据感染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防范方案,制定有效地控制以及治疗措施。若发生医院感染的范围较大,则医护人员要快速、有效地对病原菌的种类以及分型进行鉴定,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出检验结果,同时给出相应的防控措施,及时进行控制治疗,控制感染范围,降低感染率。
医院获得性感染又叫做医院感染,主要是患者在医院中进行治疗期间发生的感染,主要包括在院期间的感染、在院期间的获得性感染但是在出院后才表现出感染的症状。导致医院感染的因素主要有医院环境、其他感染患者、患者自身感染等,但是不包括入院前已经存在的感染隐患或者是感染症状。由于介入性操作、医院环境差、病菌耐药性增强、滥用抗生素、患者免疫力下降、护理方法不当等原因,增加了院内感染控制的难度,院内感染的发生加快了患者的病情发展进程,进一步提高了治疗的复杂程度,增添了患者的身心痛苦,增加了临床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给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控制感染的主要方法是对易感染人员做好隔离工作,有效地阻断传播路径,控制感染源头,且这些均与微生物检验紧密联系。通过检验微生物,可以准确的对病原学进行分析,对细菌学进行检测,对耐药细菌做好监测工作,有利于及时发现感染源头,同时对耐药细菌分型有效地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进而有利于采取有效地措施控制感染源。通过对已发生感染的患者进行微生物检验,可以快速获得病菌传染途径,有利于及时采取措施切断传播途径,通过切断传播路线有效阻止了病菌的蔓延。对容易感染的患者进行重点保护,且做好微生物检测工作,有利于及时发现病原情况,减少医院的感染因素与感染源[11]。研究显示,研究组感染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这就充分说明,对微生物进行检测,有利于及时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降低感染程度,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率。
微生物检测、感染检测、感染控制率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因此,要提高检测微生物人员的专业技能,主要措施如下:(1)扩展相关人员的理论知识,提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要定期组织人员开展治疗知识培训,提高人员对感染性疾病的了解与认识。(2)提高检验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检验人员对病原菌的监测力度,鼓励检验人员多与临床工作人员交流沟通。(3)培养相关检验人员的工作责任感,使其可以应用正确的临床隔离与消毒方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相关医护人员的双手是促进感染发展的原因之一,因此,要定期对医护人员的双手进行病菌检测,以便及时阻断病菌的传播途径。做好手卫生的“两前三后”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医院感染的传播。为患者进行疾病的诊断过程中,会应用到多种医疗器械与设备,医疗器械本就属于侵袭性工具,对患者的皮肤以及黏膜等都会造成一定的损伤,加之医疗器械上微生物的存在,会进一步导致微生物进入人体引发感染,大大提高了感染的发生率。医院中每天都有大量存在各种疾病的人员聚集,因此病菌的种类也会增多,病原菌在潮湿的环境极易生长繁殖,且存活时间较久,当病菌进入到容易感染的患者体内,就会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对患者的病房、医院各个科室进行微生物检测,以便可以尽早发现传染源头与病原菌,进而有利于工作者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感染率。因此,做好医院微生物监测工作、做好医院感染监测工作、提高相关控制人员专业技能,更有利于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有利于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率[12]。
综上所述,医学技术的发展,临床上新型医学技术的应用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比如化学药物治疗以及介入性治疗等,新技术在引进的同时也会产生耐药菌株。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当中,医院感染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患者的心理以及生理造成嚴重伤害,极大的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同时也对卫生资源造成严重的浪费。医院感染控制过程中,微生物检验能够有效的控制感染程度,提高感染控制率,应当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姚希,徐丹慧,贾建侠,等.2011-2016年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趋势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2):2652-2655.
宛传丹,周金保,邹学军,等.ICU环境细菌学监测结果与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谱同源性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17):3235-3240.
钟敏,刘华,姜伟,等.利用DiversiLab系统快速诊断医院感染菌的亲缘关系[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2(1):58-60.
余淑霞,王志翔,许婷,等.1例微生物室实验人员感染布鲁氏菌的调查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7,39(1):107-109.
王华丽,孔双红,梁建国.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探讨[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16,10(3):475-476.
张文,罗莹,赵培庆.淄博地区常见多重耐药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9(7):1053-1055.
程玉梅,刘媛怡,王迪芬.质量控制图在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实践[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7,29(2):172-176.
邵晓红,韩德辉,刘颖,等.应用PDCA法控制门诊医院感染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5):1183-1185.
贺买宏,凌小明,曾华,等.军队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岗前教育应用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35(1):28-30.
盛艳,钱玮,朱进,等.应用微信平台对泌尿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32(13):3091-3094.
姚娟,李贝华.临床医师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职能[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6,14(4):279-280.
魏楠,李晓娟.医院感染控制中保洁员的问题[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7,24(5):459-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