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雯娟
【摘 要】 目的:运用微生物检验控制感染,并对其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220例感染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10例凭借临床经验控制感染,观察组110例根据微生物检验结果合理用药控制感染,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严重程度和感染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轻度感染率、中度感染率、重度感染率为61.8%和37.3%、24.5%和38.2%、13.6%和24.5%,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控制率为81.8%和67.3%,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在减少感染、减轻感染程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作为医院感染控制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和运用。
【关键词】 感染控制 微生物检验 应用
近年来,医院感染控制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只有制订科学的解决方案,才能对医院各种类型的感染问题进行处理。医院感染主要包括易感人群、传染源、传染源传播路径三方面内容,随着微生物检验的运用,为临床感染问题的诊断提供了可靠方法。因此,加强微生物检验,对感染扩散的阻止具有一定意义[1]。本研究以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感染患者为对象,对医院感染控制中微生物检验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研究,进一步证实其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现就有关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为范围,选取我院收治的感染患者共2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患者各110例。对照组:男65例,女45例;年龄12-70岁,平均年龄(27.6±5.5)岁。观察组:男63例,女47例;年龄14-70岁,平均年龄(28.0±5.1)岁。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不进行微生物检验,医生凭借临床经验控制感染。观察组进行微生物检验,具体操作如下:①采用湖南天地人公司的细菌板条分别进行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应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检测操作。②使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初筛、确诊试验,应用K-B法确诊,在头孢他啶30ug/片及头孢他啶/克拉维酸10ug/片与头孢噻肟30ug/片及头孢噻肟/克拉维酸10ug/片组中,加入克拉维酸的抑菌环直径≥5mm时计为ESBLs[2],并结合检验结果合理用药控制感染。
1.3 观察指标
①感染严重程度:分为轻度感染、中度感染和重度感染三个等级;②感染控制情况:分为消失、控制、感染三个等级,消失率+控制率计算总控制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x2检验,P<0.05为对比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感染严重程度的对比
如表1所示,观察组轻度感染率为61.8%,高于对照组的37.3%;中度感染率和重度感染率为24.5%和13.6%,低于对照组的38.2%和24.5%;对比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感染控制情况的对比
如表2所示,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控制率分别为67.3%和81.8%,对比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医院感染的发生包括传染源、易感人群、传染源传播三个环节,彻底消除三个环节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举措。微生物检验为临床感染的诊治提供依据,根据检验结果可以对抗生素用药进行合理指导。其与医院感染的三个环节紧密联系,即加强微生物检验对医院感染的控制具有重要作用[3]。微生物检验可以帮助临床医师掌握一定的诊断信息,其作为病原学的诊断依据,医生根据检验结果可以明确得知患者感染的原因,从而能够根据具体因素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和治疗。病原菌种、型鉴定是微生物检验的重要环节,第一时间对新型耐药菌株进行分子分型鉴定,可以进一步提高感染的控制率。微生物室的监测功能主要如下[4]:①微生物实验室统计整理标本的耐药谱,向医院感染部门进行报告,提高医生对流行病原菌及耐药谱的了解程度,可以避免滥用抗生素。②统计细菌药敏试验,主要方法为K-B纸片法,K-B纸片法可以为最佳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同时也是流行病学的分型工具。另外,医务人员的手也是感染的传播途径,加强手部细菌学检测,对疾病传播的控制也具有一定作用。疾病诊断过程中,需要使用多种器械,多数器械的操作都具有侵袭性,会造成患者皮肤或黏膜损伤,同时器械上携带的微生物与患者接触并进入体内,也会导致感染发生。医院收治的患者具有不同的疾病类型,故病原体种类较多,大多数病原菌在潮湿环境中长时间存活,在侵入易感人群体内也会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因此,必须定期对医院科室及病房进行微生物监测,及时发现传染源,从而在第一时间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对医院感染进行控制。由于微生物检验水平对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的影响较大,作为微生物检验工作人员,必须进一步加强自身专业水平和技能。首先,对检验人员的理论知识、治疗知识、感染性疾病诊断知识等进行强化;其次调动检验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准确、快速的进行病原菌监测,同时加强临床人员与检验人员的沟通和交流;最后,检验人员应当掌握专业的消毒、隔离方法,充分利用微生物检验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测和控制。本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感染严重程度、感染控制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对比显著(P<0.05),说明微生物检验对医院感染的控制具有明显作用。
综上所述,加强微生物检验,减少感染发生,对医院感染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孟良.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与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09:1317+1322.
[2]何宏,刘蓬蓬,刘佶,纪晓军.检验科微生物室的医院感染隐患及防护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01:222-223+238.
[3]蒋琼,陈晓玲.探析微生物检验于医院感染控制中的重要意义与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3:56.
[4]武华,陈静,杨秀莲.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14:2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