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春
(龙岩人民医院检验科,福建 龙岩 364000)
流感嗜血杆菌是儿科常见呼吸道病原体之一,近年来,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已日益受到世界各地学者的重视,且产β-内酰胺酶流感嗜血杆菌日益增加,影响到患儿的身体健康[1]。为了分析我院儿童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的分离及药耐性,特选取我院收治的200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200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男性患儿1321例,女性患儿688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45±1.23)岁。所有患儿均符合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患儿家属理解并签署该研究制定的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医学伦理会同意。无、皮肤病、艾滋病、克罗恩病、精神病者。分离出193株流感嗜血杆菌。
1.2 检测方法:患儿入院当日或次日取鼻咽部分泌物及其深部痰标本送检,采用革兰染色法筛选合格本,对于合格标本接种在血琼脂平板、巧克力色琼脂平板等,将其置于5% CO2培养箱中,在35 ℃的培养箱中培养18~24 h,进行菌落观察及涂片镜检,其细菌采用细菌鉴定仪鉴定。采用梅里埃嗜血杆菌药敏试剂进行药敏试验,其药物包括: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四环素、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利福平、氯霉素、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头孢噻肟。根据最新规定,质控菌株是流感嗜血杆菌标准菌株ATCC49766与ATCC49247。采用Hib抗血清玻片凝集法将菌株分为Hib与非Hib菌株。并采用K-B纸片扩散法与E-test法对菌株进行敏感性检测,其操作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头孢硝基噻吩显色反应方法,其试剂由梅里埃公司提供。
1.3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30.0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表示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流感嗜血杆菌耐药情况:流感嗜血杆菌对10种抗生素耐药性结果进行监测,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高达41.23%,均高于其他抗生素的耐药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流感嗜血杆菌产酶情况:193株流感嗜血杆菌中,有41株产生β内酰胺酶,产酶率为21.24%,其中24株为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为多重耐药菌,占58.54%。
2.3 血清分型情况:193株流感嗜血杆菌中,Hib有3株,占1.55%;Hic为4株,占2.07%;Hif为4株,占2.07%,其余为182株NTHi,占94.30%。
流感嗜血杆菌(Hi)属于革兰阴性杆菌,通常是好氧生物,可成长为兼性厌氧生物。据流行性病学统计分析[2],我国细菌性肺炎最为常见,在细菌性肺炎中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性嗜血杆菌,上呼吸道感染小儿鼻咽部Hi分离率上海居中,且北京地区的Hi分离率高达32.17%,并表明3岁以下的婴幼儿是Hi感染的易感人群,可能与患儿身体发育不健全相关,尤其缺乏对Hi的抑菌活力[3]。
表1 流感嗜血杆菌耐药情况(%)
对流感嗜血杆菌进行分型是研究呼吸道感染致病性及流行病学的基础内容,临床中常见的分型方法有多位点酶电泳分型、血清分型、外膜蛋白分型等,其中血清分型是临床常用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4]。根据据荚膜多糖抗原可将流感嗜血杆菌分为6个血清型及不定型(NTHi),其中Hib有较强毒力及侵袭力,常引起肺炎、脑膜炎及菌血症[5]。在本次研究中,193株流感嗜血杆菌中,Hib有3株,Hic为4株,Hif为4株,其余182株为NTHi。本次所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以不定型株为主,无优势型。其中Hib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但本研究中仅仅有3株Hib,这可能与本次所选病例单一相关,并未从血液标本或者脑脊液标本中抽取流感嗜血杆菌[6]。
长期以来,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是治疗流感嗜血杆菌的常用药物,其主要机制是产生β内酰胺酶,以质粒介导的TEM-1型酶为主[7]。氨苄西林耐药率为41.23%,头孢噻肟耐药率为0.91%,头孢呋辛耐药率38.99%,氧氟沙星耐药率为0.91%,氨苄西林耐药率均高于其他耐药率,可治疗多种细菌感染[8]。由此表明:流感嗜血杆菌对氧氟沙星、头孢噻肟、氯霉素、四环素有着极高的敏感性。此外,在本研究中,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为多重耐药菌,约占58.54%,表明我院在常规药物治疗失败后流感嗜血杆菌呼吸道感染病例中,可优先采用β内酰胺酶稳定剂。
综上所述,儿童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的多重耐药性及产酶率呈现上升趋势,应根据临床药敏结果合理利用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