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江 朱英男
(辽宁铁煤集团总医院血液科,辽宁 铁岭 112700)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占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5%~10%,其特征为染色体15号和17号的相互易位,这类患者通常较年轻,中位年龄30~38岁,10岁以下罕见。20世纪50年代,此种疾病得到认识,常因脑出血而引起死亡,90%脑出血患者都继发于DIC。APL的t(15∶17)累及的基因为染色体17q21上的维甲酸受体基因(RARa)和染色体15号24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PML),它们形成两种融合基因:15q+上PML/RARa和17q-上的RARa/PML基因。前者可见所有患者,后者接近2/3患者。当染色体17q断裂点发生在RARa基因的第2个内含子上时,染色体15上的PML基因就出现3种不同的基因断裂点:bcr1或长行;bcr2或变异行;bcr3或短行;有资料认为短行可见于儿童APL、具有较高的白细胞数、细颗粒和较差的预后,然而无论短行或长行均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敏感。其他的细胞遗传学包括t(11∶17)(q23∶q11),其融合基因为PLZF/RARa。基因t(5∶17),其融合基因为NPM/RARa,二者均对ATRA抗药,并有较差的预后。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使用RT-PCR方法证明所有的APL患者均有t(15∶17),治疗后的消失表明可获长期缓解。现将20世纪90年代我们治疗APL方法报道如下,仅供参考及学习。
1986年上海首先使用ATRA治疗APL患者,使此患者的治疗发生了戏剧性变化,早期试验报告总的完全缓解率为84%。口服ATRA 45 mg/(m2·d),月1~3个月可达CR,但它不能达分子生物学缓解,所以缓解后的治疗使用化疗是必须的。
1.1 诱导治疗:ATRA最初报道来自我国,后被欧洲及美国所证实,这项研究最早于1993年被欧洲APL研究组所做的随机化研究所证明,并比较了ATRA后化疗(ATRA-CHT)与单用化疗(CHT),证明前者具有更好的无复发生存(DFS),这项结果说明ATRA-CHT具有更好的疗效,CR率达72%~90%,3~4年的DFS率62%~75%,值得注意的是白血病抗药较少或者缺乏。同时证明,单用去甲氧柔红霉素作为化疗与ATRA结合可以不用阿糖胞苷,此外,ATRA-CHT联合可以更好的控制ATRA综合征及凝血异常。有报道单用ATRA或CHT观察到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然而及早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的阻止症状的严重程度,根据报道ATRA综合征的病死率不超过1%~3%。三氧化二砷(As2O3)作为一种有效制剂用于APL的诱导治疗,早在70年代,哈尔滨医科大学发现相当小量(10 mg/d)的As2O3对APL、淋巴瘤和肝癌有效。当时我国另几个研究组也证明As2O3对APL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张鹏等使用了As2O3用于初治APL患者,完全缓解率87%,有效率94.4%,成人高于儿童,证明了As2O3对初治APL不失为另一种具有明显疗效的药物。
1.2 巩固治疗:至少2个疗程的强烈化疗用于巩固治疗,疗程中一定要有蒽环类药物,然而阿糖胞苷的作用仍不清楚,来自MD Anderson和PETHEMA 组的初步资料支持阿糖胞苷不仅可以从诱导中、而且可以从巩固治疗中去掉。至今没有研究试图比较不同的巩固方案和阿糖胞苷的作用。绝大多数患者在巩固治疗中获得分子学缓解。Sanz等诱导治疗使用ATRA 45 mg/(m2·d)和去甲氧柔红霉素12 mg/(m2·d),第2、4、6、8天,直到CR后患者每月接受3个化疗,第1个疗程使用去甲氧柔红霉素5 mg/(m2·d)×4 d,第2个疗程使用米托蒽醌10 mg/(m2·d)×5 d,第3个疗程使用去甲氧柔红霉素12 mg/(m2·d)×1 d,研究证明,此巩固治疗毒性非常低,并没有患者死亡,93%的患者分子生物学转阴。张鹏等使用了As2O3用于CR后的APL患者86例,3年复发率26.7%,证明As2O3在治疗APL的巩固中具有较好的作用。
1.3 维持治疗:不象其他AML一样,已提出某些类型的维持治疗对APL有较好益处。欧洲APL和意大利GIMEMA组和观察组在巩固治疗未随机化的把患者分为四组:MTX+6-MP组、单用ATRA组、ATRA+XHT组和观察组,结果证明某些类型的维持治疗对患者有益处。Sanz等采用口服6-MP 90 mg/(m2·d),静注MTX 15 mg/(m2·kg)和间断使用ATRA 45 mg/(m2·d)×15 d,结果证明2年总的生存(OS)和EFS分别为(82±4)%和(79±4)%,2年DFS(92±3)%,张鹏等使菜用的As2O3治疗APL患者,证明5年和7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2%和86.7%,而且As2O3不良反应较轻。
2.1 儿童患者或多或少,主要取决于地区分布。一项分析对196例PML/RARa阳性的APL患者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成人133例和小于15岁的儿童63例,在儿童主要见于M3V亚型和短型PML/RARa、具有较高的白细胞计数。CD直接与儿童M3V有关。ATRA对儿童有更大的毒性,特别对中枢神经系统,低量的ATRA 25 mg/(m2·d)有较好的疗效,但仍不清楚此结果与ATRA剂量较低有关。研究证明使用ATRA+CHT对儿童患者有较好的治疗反应。
2.2 在ATRA治疗APL出现前,老年APL患者有较差的预后,除了对强化治疗较差的耐受力外,而且此类患者有较差的不利因素,诸如高白细胞计数和多数有耐药的P170蛋白以及CD34表达。然而没有资料详细分析其遗传学特征,也没有把此特征与年轻人比较。ATRA作为一线药物治疗和它与化疗联合、As2O3的治疗,已明显改善老年人APL的预后。
3.1 日本研究组对ATRA治疗后复发的APL患者,采用合成的维甲酸Am80,结果显示CR达到58%,但此组的患者CR率较短,因此,这种化合物还需进一步研究,且长期随访的分子学和临床资料还没有得出结论。另一种维甲酸衍生物9-cisRA,治疗复发的患者,初步显示9-cisRA不能克ATRA治疗后的抗药。大多数研究证实,砷剂对APL有更高的疗效。张鹏等使用了As2O3治疗APL复发的患者79例,其中20例在巩固治疗中复发,CR率60.5%,有效率65%;59例在应用其他药物在巩固治疗中复发,CR率69.5%,有效率 84.8%,难治组CR率48.7%,有效率64.5%,这说明As2O3与ATRA及其他药物无交叉耐药,其耐药发生率低,As2O3是目前治疗APL理想的药物。
3.2 由于CHT联合对初治APL有较好的前景,因此对第1次CR的APL患者不主张采用异基因移植和自体骨髓移植。来自EBMT资料来看,近来提供的患者很少;对第2次缓解的患者接受自体骨髓移植,无病生存率为31%。
3.3 用一线药治疗的患者仍接近10%~20%复发,尽管他们的治疗前景仍很乐观,但复发APL患者有较高的早期病死率和较短的2次缓解期。第1次CR时期,特别是有能力2次诱导进入第2次PCR阴性缓解的患者是成功只来得关键,总之,此类患者快乐自体或异基因骨髓移植。加入第一次CR期>8个月,使用ATRA+CTH方案治疗仍能监测的白血病基因,那么就应该选择积极地治疗方法,诸如异基因骨髓移植或用新的药物治疗和非交叉抗药制剂,对于获得第2次分子学缓解的,自体BMT(或周血干细胞移植)只另一种有效的和广泛使用的方法。
在所有急性白血病中,APL是有唯一形式的特异性标志,可以用分子学方法测定对治疗的反应和100%患者的MRD。1992年在意大利首先提出在CR期检测MRD的预后价值后,成功的肯定中国、美国、日本和欧洲几个国家,研究支持巩固治疗完成时,PCR试验阳性的患者,较强的支持患者临床复发,相反阴性试验也不总是与DFS的延长和预后有关。值得注意的是,长期生存的患者使用此种敏感方法没有发现PCR阳性的患者,因此,在MRD复发时早期对复发时干预治疗是有益的。
近20年来,由于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砷剂的临床应用,APL已成为可以治愈的白血病之一。经治疗后患者随访,完成维持治疗后患者第1年建议每3~6个月进行1 次融合基因检测,第2年以后间隔6~12个月检测。融合基因持续阴性者,继续观察;融合基因阳性者,4周内复查阴性者进入维持治疗阶段,复查阳性者按复发处理。对于长期生存患者随访中应关注治疗药物(包括蒽环类和砷剂)的长期毒性,包括心脏毒性和继发性第二肿瘤等。